楊春輝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重難點問題的教學一直備受關注.對教師而言,如何讓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并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化學重難點問題有了微小的變化,教師也由單純地關注知識傳授逐漸轉變?yōu)殛P注能力培養(yǎng),素養(yǎng)提升.本文對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難點問題進行了探索,并給出了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 重難點 問題 策略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知識點有了“刪繁就簡”式的變化.籠統(tǒng)來說,一些偏難、偏怪的知識點被刪除,與此同時,增加了一些實際應用類的知識點,這讓化學科目重難點結構變得更加合理.新課標下,教師應更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借助重難點知識教學,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提高化學重難點學習的積極性.
一、構建化學課堂教學重、難點知識網絡
化學學科知識點煩瑣、復雜、零碎,呈現碎片化的形態(tài).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在學習了大量的章節(jié)以后,對于“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這一問題始終難以分清,于是在復習時便“眉毛胡子一把抓”,這不利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鑒于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構建化學課堂重難點的知識網絡,讓學生對整個化學知識體系中的重難點知識一目了然.這樣,在學習中,學生便可有側重、有針對性地去學、去練、去復習.一般而言,教師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在體系中突出重難點知識.例如,在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專題四《硫、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針對這一教學內容給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給出的知識體系中,要重點標出該專題中需要學生把握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如本部分內容的重難點主要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SO2)的化學性質(酸性氧化物、還原性等)、氮氧化合物的產生與轉換、硝酸的性質、氨氣和銨鹽的性質、“噴泉”實驗的原理、氨水的弱堿性等.專題四整個知識體系較為龐大,教師只有在知識網絡構建時突出重難點,學生的學習才更有針對性,更加高效.
二、針對化學重、難點知識進行專題練習
構建化學重難點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形成抽象概括的思維.雖然重難點知識的辨識和把握很重要,但對知識點進行“學以致用”更為重要.在高中化學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以重難點知識為內容與平臺,進行專題練習.為了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提高化學練習的參與性,教師可采用比賽練習法、多媒體練習法、小組合作練習法等方式激勵學生主動練習,自主練習,提高重難點知識學習的質量.例如,在“氯氣的性質及制法”這一重難點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專題練習題目:
①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氯氣與燒堿反應的方程式是;
②實驗室通常用和共熱制取Cl2,它的反應原理以及收集、凈化方法分別是什么?
題目布置過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共同完成練習.練習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展示成果,激勵小組之間相互學習、借鑒.最后,教師要給出部分答案,讓學生進行對照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網絡多媒體練習法來進行重難點的教學,如將一些趣味練習題放在指定的學習網站,讓學生自主學習練習,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三、在化學重、難點教學中關注能力提升
“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是教師在化學重難點教學中需要讓學生達到的目標.但在重難點知識教授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與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如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問題啟發(fā)教學法等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質疑、探究、創(chuàng)新等能力.例如,在《鐵、銅的獲取及應用》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把握與理解工業(yè)煉鐵的原理、原料、過程等這一重難點知識,教師可先用PPT展示古代煉鐵的圖片,并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質疑、探究,如“古代煉鐵與現代高爐煉鐵的原理一樣嗎?煉鐵過程中化學反應原理是什么呢?”帶著這一問題,學生展開對相關知識點的質疑、分析與探究.最后,教師可讓學生畫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思維導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鍛煉思維的抽象性.
綜上可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探究的情境,讓學生靈巧掌握重難點.一般而言,構筑重難點知識網絡、進行重難點專題練習、借助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等是十分有效的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酌情使用,讓化學重難點的教學更加智慧、科學、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