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班主任如何運用智慧、愛心和真心與家長溝通,搭建“和諧溝通之橋”,達到“與家長溝通零距離”的境界,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和諧溝通;德育實踐;分層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2-0012-02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教育學所關注的重要課題,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學校教育應當領導家庭教育,但決不能少了家庭教育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是學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補充?!眱烧呷绱嗣懿豢煞郑敲?,將其有效結(jié)合的關鍵就在于班主任,只有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運用智慧,并掌握和家長溝通的一些準則、技巧,努力去搭建一座“和諧溝通之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能達到1+1≥2的效果。
一、運用交心原則,搭建溝通之橋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和家長溝通,溝通好了,家長會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反之,可能會適得其反,費力不討好。所以班主任在和家長溝通時一定要遵循“交心”這一基本準則。
(一)“尊重”是前提
雖然班主任在與家長的交往過程中經(jīng)常占據(jù)主導地位,但在社會關系中,雙方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在交流中,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保障人格獨立是前提。
班主任在和家長交流時,要友好親和,不能高高在上,對所交流的問題,要客觀分析,公正評價,共同研究解決,特別是要尊重 “后進生”和“不聽話”學生的家長的人格,不要動輒“告狀”,不要當眾批評,更不能訓責家長,否則會造成隔閡甚至對立,引起家長和學生的不滿。
(二)“愛心”是基礎
人與人的交往重在真心,班主任和家長的相處亦是如此。當教師真正用心去對待自己的學生,學生就會信任與依賴教師,愿意和教師說心里話。有言道,“學生是親其師,才信其道”,而家長恰恰相反,是“信其道才親其師”。只有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對學生的真心、愛心,家長才會愿意與其做朋友。這樣,雙方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進而提高溝通的質(zhì)量,發(fā)揮最大的效果。
(三)“誠實”是關鍵
與家長溝通,講究一個“誠”字。班主任只有以誠相待,方能敲開家長的心門,使他們愉快地與自己合作,這樣,即使是一個不好相處的家長,在一個真誠的班主任面前,也會變得通情達理。
此外,為了在交流中更顯“誠”意,就要求雙方交流的內(nèi)容要“實”,這就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充分了解交流主體——學生的情況。作為班主任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如學生的學習成績、特長和愛好、性格特點、優(yōu)點和缺點等,這樣交流起來才會言之有物。二是交流情況要有的放矢。班主任在交流前要想好交流的目的及需要達到的效果,這樣在和家長談及學生情況時才會有針對性,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的專業(yè)及對學生的重視和關心。三是交流情況要客觀,既肯定學生好的方面,也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改進方法。在說缺點時,班主任還應坦誠檢視自身的失誤及今后的改進措施,讓家長覺得教師是在愛護他們的孩子,進而接受教師的意見并積極配合。
二、運用分類技巧,讓溝通之橋更順
在教學中,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我們常常因材施教。同樣,對于不同類型的家長,我們也可以運用不同的技巧。家長的職業(yè)不同、經(jīng)歷不同、層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要讓一個班幾十個家庭的學生、家長都能與學?!安秸{(diào)一致”,真的很不容易。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運用一些分類技巧和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順暢的溝通。
(一)按家長知識層次來分
可分為知識型的和非知識型的。
面對知識型的家長要重傾聽。這類家長,有一定的學歷背景、修養(yǎng)、豐富的社會閱歷或一定社會成就,他們一般比較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獨到的見解。這時,班主任盡可能主動地請他們提出對教育的看法,消化其合理化建議,達到協(xié)同教育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自身也會獲得一定進步。
面對非知識型的家長要重傳道。這類家長可能對教育孩子這方面不重視或不了解,這就要求班主任將自己的一些教育心得或教育學生時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如實相告,讓家長予以重視。
(二)按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來分
可分為溺愛型、暴躁型、放任型、不講理型等。
對溺愛型的家長要重說服?,F(xiàn)在的學生都是家中的寶,所以溺愛型的家長也普遍存在。交談時,班主任可先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贊賞,再淘氣的學生都會有優(yōu)點,借此拉近和家長的距離;然后再用懇切的語言談不足,這樣家長才會理解并接受班主任。這方面的要點在于直白中透著婉轉(zhuǎn)。
對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重勸告。這類家長又可稱為“恨鐵不成鋼”型家長,這樣的家長大多文化程度一般,孩子一出現(xiàn)問題,就拳腳相向。班主任和這類家長溝通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要以理服人,要讓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要以情服人,要讓家長明白,班主任只是希望自己的學生好,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
對放任不管型的家長要重鼓勵。要多報喜,少報憂,激發(fā)他們對學生發(fā)展前途的期望,引發(fā)他們教育孩子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班主任要委婉地指出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進而讓他們更加關心自己的孩子,并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與家長的熟悉程度等,來對交流的內(nèi)容、交流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傊?,要考慮家長的接受性,聚集家長的正能量,進而達到交流的目標。這個工作和我們?nèi)粘5娜穗H交往有些類似,但不盡相同,因為它有特定的對象和特定的目的,是一場正面的談話,是一場促進進步的交流。
三、 運用分層模式,讓溝通之橋更闊
通常班主任了解的只是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看到的是他們比較積極的一面,或者有時只是片面地看到學生不足的一面。因此,我們還必須運用分層模式,通過不同的途徑去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
(一)運用《德育實踐手冊》全面評價
筆者班級中有一名學生小凌,其在教師眼中的表現(xiàn)真是無可挑剔:學習上進,勞動積極,教師交代的任何事情都能按質(zhì)按量地完成。就是這樣一位教師喜愛的好學生,有一天卻被家長投訴:在家總和父母對著干,晚上不寫作業(yè),早上趕作業(yè),還和父母吵架。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在校乖巧懂事的女生,在家卻是如此的“飛揚跋扈”呢?這時候,《德育實踐手冊》的作用就得以顯現(xiàn),主要有:一是通過在家、在校評價準則引導著學生;二是教師每天要對學生的在校情況進行評價,家長要對孩子的在家情況進行評價、反饋,這利于雙方更了解學生;三是從周一到周五都要求學生自己寫感悟,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也方便教師、家長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個人各方面的表現(xiàn); 四是周末班主任(或組長)會給出評語,家長會給出寄語,如實公正公平地評價學生,能起到提醒和鼓勵教育的效果。
(二)運用《家校聯(lián)系卡》實時跟蹤
如果說《德育實踐手冊》是對學生個體進行縱向地引導評價,那么每周一張的《家校聯(lián)系卡》就是通過實時跟蹤報道班級的一些情況,對學生進行橫向引導評價。
《家校聯(lián)系卡》的設計如下:一周發(fā)一次,主要內(nèi)容是總結(jié)一周來班級各方面好的典范和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設計的是比較有分量的班主任寄語,讓教師的關懷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學生的心靈,這是一種格調(diào)優(yōu)雅、輕松有效且便于操作的心育方法。其次,設計的是一周以來班級獲得的榮譽或?qū)Π嗉売蟹e極意義的大事,能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閃光點,獲得巨大的正能量,同時也能讓學生看到在這些榮譽和大事中,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以此提高集體榮譽感。再次,設計的是一周以來的學生學習情況總結(jié)、表現(xiàn)情況總結(jié)、衛(wèi)生情況總結(jié),通過這些情況總結(jié),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學習中收獲了多少、進步了多少。最后,設計的是家長建議和學生優(yōu)秀作品。家長提的建議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改進工作,有助于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足,選登學生優(yōu)秀作品可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寫作能力,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選中時,會是怎樣的激勵呢?《家校聯(lián)系卡》通過比較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也讓家長們了解了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及孩子的表現(xiàn),筆者所在班級的家長們特別關注《家校聯(lián)系卡》,閱讀起來樂此不疲,評價很高。
(三)運用家訪重點強化
家訪是家校聯(lián)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方法,但由于班主任精力所限,不宜作為主要溝通方式,可視情況作為一種特殊節(jié)點、特殊時期的重要溝通方式適時使用。
一是在組建新班級時家訪。班主任只有通過家訪,才能更快、更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及家長的特點,為下一步深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是當學生的思想或行為發(fā)生較大變化時家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去家訪,要能夠細致地道出該學生的變化的一些細節(jié),同時認真傾聽家長反映的學生的在家情況,和家長一道去分析變化的原因及解決辦法,給學生家長以信心。
三是當家校溝通不暢時家訪。由于學生的家庭各有不同,因此,總會有家校利用書面、電話等方式溝通不暢的時候,這時,就要采用家訪這樣一種近距離的、可靠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理解一些實際存在的困難,并對溝通不暢的問題進行剖析;在交流時要態(tài)度誠摯,言辭懇切,對家長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時做出回應。總之,要通過家訪使家長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從而積極配合,主動溝通。
四、結(jié)語
教育是一門學問,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通過有效的途徑與家長溝通,才能使教育行為藝術化,才能達到“無障礙溝通”的境界。這樣,才不會為教育所累,從而做個幸福的班主任。
參考文獻:
[1]周利群.中學教育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推進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2]馬忠虎.如何使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J].比較教育研究,1994(3):52-53.
作者簡介:代艷萍(1973—),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