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荊潔,楚立云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971醫(yī)院,青島 266071)
纈沙坦是一種具有特殊藥理作用的收縮血管的藥物,因其具有作用高效、時間長等優(yōu)點,目前被較為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上降壓、收縮血管等治療,尤其適用于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不耐受的高血壓患者[1]。盡管纈沙坦作為治療高血壓的一線藥物卓有成效,且還能全面降低心腦血管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有潛在的預防作用[2],但是該藥所致的不良反應陸續(xù)有報道。我們在臨床中亦發(fā)現1例該藥所致的延遲發(fā)生的皮膚瘙癢患者,現將文獻概述及病例報告如下。
通過對維普數據庫(www.cqvip.com)和中國知網(www.cnki.net)進行檢索,收集到2010年1月—2019年10月國內關于纈沙坦安全性的文獻16篇、不良反應文獻12篇(剔除綜合性分析文獻及綜述)。其中,研究性論文10篇、個案2篇,用藥者共計52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15.5%,共計45例[3-12],具體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見表1。
1.2.1 纈沙坦所致的蕁麻疹
華偉[11]等報道,患者,男,62歲,因面部及后頸部皮疹伴瘙癢1天就診,高血壓病史1個月,7天前換用纈沙坦80mg/次,1次/d口服,查體見面部及皮膚散在大小及形狀不一的紅色團狀皮疹,有抓痕,即停服纈沙坦,改服美托洛爾,7天后皮疹及瘙癢完全消退,半個月后再次試服纈沙坦80mg/次,1次/d口服,2天后出現面部及后頸部風團塊紅色皮疹,伴瘙癢,明確患者的蕁麻疹病變由纈沙坦所致。
表1 纈沙坦所致的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分布
1.2.2 纈沙坦所致的頑固性咳嗽
浩光東等[12]報道,患者,男,65歲,因無明顯誘因間歇性干咳3月余入院,高血壓病史10年,4個月前加服纈沙坦膠囊80mg/次,1次/d。復習患者服用的藥物,判斷頑固性咳嗽應為服用纈沙坦所致,遂停用纈沙坦膠囊,7天后咳嗽癥狀消失,隨訪1個月未再出現咳嗽癥狀。
患者,女,60歲,因無明顯誘因全身瘙癢3月余,進行性體重減輕1月余入院。患原發(fā)性高血壓10年,曾服用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吲達帕胺、辛伐他汀、腸溶阿司匹林等治療。8年前加服纈沙坦膠囊(國藥準字:H20040217,生產廠家:諾華制藥)80mg/次,1次/d。3個月前出現全身瘙癢,曾在多家醫(yī)院皮膚科就診,診斷為“過敏性皮炎”。先后停用其他藥物,僅留纈沙坦80mg/次,1次/d,并間斷靜脈推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鈣及口服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抗過敏治療,效果差。既往無藥物、食物過敏史。入院查體:BP 130/70mmHg,一般狀況可,全身皮膚有散在抓痕,部分有少許新鮮滲血,部分結痂,無皮疹和顏色改變。臨床診斷為原發(fā)性高血壓,過敏性皮炎。根據患者皮膚瘙癢的特點,結合輔助和專科檢查情況,通過文獻復習,初步判斷皮膚瘙癢可能為纈沙坦膠囊的延遲反應所致。遂停用纈沙坦膠囊,改服美托洛爾,5天后皮膚瘙癢癥狀逐漸減輕,8天后皮膚瘙癢癥狀完全消失。連續(xù)隨訪3個月,未再出現皮膚瘙癢癥狀。
近期文獻的45例不良反應中,頭暈占26.7%,頭痛占22.2%。由于該藥用于治療的原發(fā)性疾病如高血壓本身也可以有頭暈、頭痛的癥狀,所以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應注意區(qū)分是疾病本身的癥狀還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從理論上分析,纈沙坦通過選擇性地拮抗AT1受體,削弱血管緊張素Ⅱ的不良反應,并且對AT2受體無任何拮抗作用[2],不影響體內的緩激肽水平,所以不會引發(fā)咳嗽。但通過本次文獻檢索,咳嗽占13.3%,提示在某些敏感人群仍需關注此類不良反應[12]。連續(xù)服用同一廠家的纈沙坦膠囊,并且劑量未曾增減,8年后出現皮膚瘙癢的罕見報道,應引起同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