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忠義,侍立峰*,張曉鵬,張 磊
(1.常州江南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235;2.解放軍第903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3;3.青島市中心醫(yī)療集團神經外科,山東 青島 266042;4.杭州海亮馨蕙馨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7)
低聚果糖又叫做果寡糖或是蔗果低聚糖,它是一種具有可溶性的膳食纖維,不易被消化掉,有著預防肥胖癥、結腸癌、高血壓,降低血脂,促進腸道雙歧桿菌增殖以及糾正腸內菌群失調等諸多功效[1]。
以作者門診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4例為實驗觀察者,男、女組成分別是36例和28例,病程均超過了半年,最長病程是12年,病程均數(shù)是5.7±0.6年?;颊吣挲g最小的是15歲、最大的是82歲,年齡均數(shù)是48.3±3.5歲。
患者入組實驗觀察后,早餐加入力膳優(yōu)膳食纖維(低聚果糖共10克),每天1次,持續(xù)用1周。之后隨訪1周。
便秘癥狀評分標準[2]:①0分代表無排便困難、每天排便1~2次,糞便性狀良好;②1分代表偶爾存在排便困難,每天排便3次、且有腹脹表現(xiàn);③2分代表時常會有排便困難,每天排便頻次4~5次,時常有腹脹感;④3分代表經常會排便困難,且存在排便不盡之感,排便頻次每天超過5次、經常會有腹脹發(fā)生。
建立數(shù)據庫,經核查無誤后,以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結果P值<0.05,代表統(tǒng)計差異值有意義。
同治療之前相比,經治療后患者排便困難、糞便性狀、排便不盡感、排便頻率和腹脹情況皆見有顯著的改善(P<0.05),差異值數(shù)據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我國2016膳食指南推薦的膳食纖維攝入量(19~50歲)是25~35克。低聚果糖并不屬于藥物,它是一種具有可溶性質的膳食纖維,當人體攝入之后,會直至大腸,被腸道中的有益菌群選擇性利用,促進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增殖,發(fā)揮對腸道菌群有效的調節(jié)作用[3]。同時會加大糞便的體積、促進糞便成型,繼而起到改善糞便性狀的作用[4]。其對于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能力、恢復正常排便生理、調節(jié)腸道運動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不失為是一種治療功能性便利的安全、有效食品。
表1 治療前后便秘癥狀評分評價改變(±s,分)
表1 治療前后便秘癥狀評分評價改變(±s,分)
癥狀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排便困難 1.7±0.3 0.8±0.2 11.163 <0.05糞便性狀 1.9±0.5 1.1±0.4 5.587 <0.05排便下墜、不盡 1.3±0.3 0.9±0.2 4.961 <0.05頻率 1.5±0.4 0.3±0.1 13.016 <0.05腹脹 1.4±0.4 0.7±0.2 7.000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