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云龍
【摘 要】本文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實施問題式教學,有利于師生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教學的自主性,提出問題式教學的問題設置應遵循何為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并要堅持傳統(tǒng)講授和媒介展示、設問為主和反問為輔、問題一元和解答多元、歷史邏輯和比較分析等相結合的路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 ?“導論” ?問題式教學 ?價值意蘊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2C-0123-03
問題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所有講授的內(nèi)容轉化為一系列賦有指向性的邏輯性問題組,然后組織教學雙方對問題組進行探討和破解,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范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向青年大學生灌輸和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和堅定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導論”是學生學習、理解、接受、踐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入口”,具有提綱挈領的地位和作用。但因其深刻的理論性、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內(nèi)容的豐富性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陷入不知從何突破的茫然中。因此,將問題式教學應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部分教學,必將有助于提高“導論”教學的效果。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教學中問題式教學的價值意蘊
問題是認知和思考的邏輯起點,問題的性質(zhì)決定了認知的價值和思考的意義。“導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入口”,是學生學習、理解、接受、信奉、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能為隨后的學習內(nèi)容起到指向和引領的作用。但如前所述,“導論”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時間的超越度長,空間的跨越度大,既有對學習內(nèi)容凝練介紹的知識要求,也有對學習主體的價值要求,因此“導論”的教學范式必將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學雙方的滿意度等。因此,在“導論”教學中實施問題式教學,可將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導論”轉化為一系列指向性強的問題組,為學生提供明晰的教學目標、明確的學習指向,從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彰顯問題式教學在“導論”教學中的價值意蘊。
(一)有利于師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針和標尺,明確的教學目標,必將有助于教學雙方在限定的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皩д摗钡慕虒W目標就是讓學生從總體上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了解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軌跡、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增強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教學目標設置遵循和體現(xiàn)了人的認識規(guī)律,為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教師實施教學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要求。而在“導論”教學中實施問題式教學,就要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將教學目標消解和融貫于問題的設計、問題的思考、問題的解答等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被置于教學目標的問題范疇中,由此將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進程演繹為向教學目標邁進的進程,將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演變?yōu)樗季S活動的過程,促使學生在理性層面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的、指向性強的認知結構,明確教學目標的定位和旨趣。
(二)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是否完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導論”教學目標的傳授要求,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主旨、價值,是衡量“導論”教學有效性的雙面標尺?!皩д摗钡膬?nèi)容極為豐富,其教學要點涵蓋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涵、馬克思主義的產(chǎn)生、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和方法等。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照本宣科式地灌輸講授。而實施問題式教學,需要通盤考慮“導論”所涉及的教學要點,分析各教學要點存在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涉及囊括所有教學要點的問題框架,將教學要點貫穿于問題的設計中,隱性地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升華為理解與掌握的教學要點。由此,就會形成以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突破口,牽引成一系列教學要點的集聚問題組,將問題變?yōu)檎莆战虒W要點的引擎,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的教學場景,全面提高“導論”教學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激發(fā)教學的自主性?!皩д摗鄙婕暗慕虒W內(nèi)容豐富、教學要點眾多,而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大多是采用混班教學,學生的專業(yè)背景、知識基礎、思維水平、興趣指向等必然千差萬別。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jù)教學對象個體情況的差異性而因人而異,將“導論”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點進行科學設計,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采用問題式教學,將“導論”設置成一系列的問題組,以適合不同情況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問題組的框架下,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知識背景對所要思考和解答的問題進行取舍:對已經(jīng)理解和掌握的教學要點,學生可以忽略;對陌生的教學要點,學生則需要投入較多的學習精力和時間。確保學生在學習進程中能自主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學習情況,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教學中的問題設置
問題式教學是包括教學前的問題設置、教學中的問題思考和解答、教學后的問題解答情況的評估和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安贾脝栴}給學生課下思考是問題式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薄皩д摗笔邱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入口”,是隨后教學內(nèi)容的高度凝練,在教材中處于提綱挈領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導論”教學中實施問題式教學,必須圍繞“導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點,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以及教學實踐邏輯,對“導論”進行問題設置,將“導論”的教學內(nèi)容融貫于問題組中。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整體性來看,“導論”的問題設置務必要將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基點,然后從縱向和橫向、“導論”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教學內(nèi)容的展示手段和教學效果的評估方式等相結合的向度進行問題設置,重新構建“導論”的教學內(nèi)容。筆者認為,“導論”的問題設置應遵循“何為”“為何”“如何”的邏輯關系,體現(xiàn)虛與實、認知理論和踐行理論的風格。
(一)何為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問題式教學中的“問題式”一定是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將“何為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設置為“導論”的首位問題,取決于“導論”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處于提綱挈領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需要。在該問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已知的各種主義中聯(lián)想到所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研究對象、創(chuàng)立者和繼承者、目標指向、構成內(nèi)容等維度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多元性理解向度,并在此基礎上闡釋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者的品格、發(fā)展邏輯,凸顯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無產(chǎn)階級斗爭的需要、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馬克思主義者奮斗不息的結果;繼而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nèi)涵和基本特征,闡明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辯證關系,幫助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清晰的認識框架,奠定整體性理解與掌握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能力。
(二)為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在思考和解答首要問題的基礎上設置,其旨趣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在多元文化并存以及各種社會思潮涌流、各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登場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價值意蘊。因此,應該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思考和解答。為此,應以闡述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為契機,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幫助學生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分析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比照各種社會思潮的方法和能力,從而避免受到各種非馬克思主義以及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蠱惑,形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該問題的第二部分,則再次闡明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可以從篇幅、內(nèi)容、要求、時間等維度,闡釋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旨趣和意義。
(三)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導論”方法論范疇的問題,是對前兩個問題的回應和呼應。設置這個問題,就是要從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nèi)涵與價值、發(fā)展歷史、實踐需要等向度,闡明“導論”所指出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切實將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的層面與“行”的層面結合起來,致達教學目標的“知行合一”要求。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該問題時,要有意識地將問題分解為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涵、馬克思主義的構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nèi)涵和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和當代價值等環(huán)節(jié),有步驟地采用誘導方式將學生從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內(nèi)容的方法,抽象為整體性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普適性方法,促使學生自覺地形成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形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形成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等科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導論”的教學目標和提升“導論”的教學效果。
三、問題式教學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問題式教學實施路徑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它是檢驗問題設置是否契合教材內(nèi)容、貼合學生實際、符合教學要求的重要標尺,是促進“導論”教學內(nèi)容入腦入心和外化于行的重要手段。科學以及恰當?shù)慕虒W實施路徑,既能簡化、優(yōu)化以及深化教學內(nèi)容,又能凸顯教學重點和難點,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教學效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的教學內(nèi)容,就學生而言,他們在此前的歷史課、政治課、語文課等人文社會科學學習中,已經(jīng)具備相關的知識,但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fā)展以及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學生所具有的相關知識必須深化,不能依然停留在感知層面,而是需要提升為理性認識階段和邏輯推論階段,以此凸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和發(fā)展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的問題式教學實施路徑,務必要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設問和反問、一元和多元、歷史邏輯和比較分析等相結合,確保實施路徑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一)堅持傳統(tǒng)講授和媒介展示相結合的路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一門相對抽象和富有邏輯性的理論課程,理論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傳統(tǒng)的講授路徑,畢竟授課客體所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猶如洛克所秉持的“蠟塊”理念,更不是柏拉圖的“回憶說”,而是依賴灌輸?shù)姆绞健R虼?,“導論”?nèi)容的問題式教學,離不開傳統(tǒng)講授路徑,教師應該依照授課內(nèi)容的要求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已具有的知識對相關設置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增強學生已具有的知識和所設置的問題的關聯(lián)度,使學生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在傳統(tǒng)講授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利用圖片、音頻、視頻、模型展示等媒介,將所設置的問題多向性地展示給學生,全方位地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以增強他們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知,幫助學生在音、形、意等角度感知、理解、體悟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激發(fā)他們思考和解答所設置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教學效果。
(二)堅持設問為主和反問為輔相結合的路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導論”的問題式教學中,教師在所設置的問題上雖然處于主導地位,但并非意味著學生就被隔絕于問題的設置外,而是可以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積極引導學生提出涉及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問題組的思考方式和解答方式進行取舍,可以將設問為主和反問為輔相結合,對所設置的問題進行解答。設問為主是基于“導論”教學內(nèi)容極為豐富且囿于授課時間,在激起學生思考的前提下,教師解答所設置的問題,提高授課效率;反問為輔是基于學生對“導論”某些教學內(nèi)容較為熟悉,用此方式解答所設置的問題,既不會因為學生長時間解答不了而浪費教學時間,也不會因為其解答不了而信心受挫。比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等教學內(nèi)容時,因?qū)W生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皆有所了解,涉及此類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采用反問方式解答,既不浪費教學時間,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