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碩
2020年初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疫情不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及經濟社會發(fā)展,也給黨和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帶來了重大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要贏得這場抗疫之戰(zhàn),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而團結依靠人民群眾,關鍵在于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事關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成敗。如果說這場疫情是對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驗,那么如何在抗疫過程中更好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就成了這場“大考”中最重要的一道政治題。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積極向好,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績充分證明,黨和政府經受住了這次“大考”,并在這場考驗中團結了人心、贏得了人心。盡管“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疫任務仍然十分繁重,特別是疫情之下要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既定目標變得更為艱巨,但這場戰(zhàn)“疫”也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有力地團結在一起,并為接下來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偉大事業(yè)積聚起無比強大的動能和無比磅礴的力量。
以公開透明安定人心
人心安定,社會才能安定。面對疫情,人心如果動搖,不但會引發(fā)恐慌,還可能使社會陷入混亂無序的境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后,安定人心就成為防疫抗疫最迫在眉睫的任務。要安定人心,權威部門和專業(yè)人士必須第一時間介入調研,并向公眾及時發(fā)布與疫情相關的信息。特別是在病毒爆發(fā)式傳播的初期,人們因為不清楚病毒的類型、傳染性、致死性,難免陷入慌亂。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立即啟動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由公共衛(wèi)生專家、科學家等專業(yè)人士盡快依法依規(guī)開展實地調查和科學研究,對病毒及其特性給出權威說明并公之于眾,這樣既能為接下來的科學防治提供依據和支撐,也能給公眾以某種確定性。要安定人心,必須讓真相傳播,讓謠言消弭。在這樣一個移動互聯(lián)的時代,病毒一旦與謠言相結合,就會釋放出比病毒本身大許多倍的破壞力。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各類主流媒體及時調查真相,及時辟謠并發(fā)布真實信息,公開透明地及時回應公眾的擔憂與疑慮,同時對于謠言及其惡意傳播者予以堅決打擊。此外,權威部門還需要盡早出臺科學、合理、有效的防控方案,從而讓慌亂無助的公眾吃上“安心丸”,為在全社會組織起一場有效的抗疫之戰(zhàn)奠定政策基礎和社會心理前提。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疫情防控等各項重大工作做出統(tǒng)一部署。主流媒體也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信息,讓廣大民眾了解黨和政府的有力舉措,了解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方法。這些舉措都大大安定了人心,為抗疫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安定環(huán)境。
隨著國內抗疫特別是湖北保衛(wèi)戰(zhàn)、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社會恐慌情緒已得到較大程度地緩解,但是依然有許多問題挑動著民眾敏感的神經。在當前境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如何嚴防境外新冠肺炎輸入問題,限制國際航班后如何回應海外留學生、華人華僑不斷上升的回國避險需求問題,各地新增的本土病例以及無癥狀感染者的疫情信息與隔離狀況問題,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特別是醫(yī)護人員的各項保障舉措落地問題,如何解決疫區(qū)群眾出省復工受歧視、受限制問題,如何多措并舉幫助大量陷入困難中小微企業(yè)、外向出口型企業(yè)度過危機問題等。這些都是當前防疫抗疫、復工復產進程中所面臨的最讓民眾擔憂的問題。而有效緩解民眾的焦慮和恐慌,最關鍵的就是公開透明,就是要“讓群眾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1],各級權威部門要及時回應、科學制定應對方案并公之于眾,以讓群眾安心。
以群眾路線凝聚人心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凝聚人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群眾路線。只要真正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同時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那么人心自然凝聚,我們黨自然能夠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擁護。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隱秘性都很強,擴散較快,難以防范。因此,控制疫情最好的辦法只能是封閉隔離。但是,重疫區(qū)武漢乃九省通衢,且擁有千萬人口,要整體隔離就得封城,這談何容易?全中國有14億人,又恰逢春運返鄉(xiāng)復工潮,全面阻斷病毒傳播更是難上加難。然而中國有句老話:人心齊,泰山移。只要能夠匯集起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又有什么艱難險阻不能克服和戰(zhàn)勝呢?緊急關頭,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人民戰(zhàn)爭。成千上萬的醫(yī)務人員、軍人、社區(qū)干部、民警、志愿者等義無反顧地沖鋒到戰(zhàn)“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而又動人心弦的戰(zhàn)歌。不在一線的億萬中國人民為守護家園,同樣表現出驚人的責任感和自律性,自覺減少外出,做好防護,為切斷病毒傳播、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作出了巨大貢獻。應當說,每一個為民族苦難挺身而出、奉獻犧牲的人都是英雄。疫情面前,人心為何能夠如此凝聚團結?首先是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無數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特別是黨和政府的各項應對舉措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到首位,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因而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信任與支持。其次是中國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及時充分地落到了實處。此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那就是中華民族內部始終存在著一種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和精神能量。這種能量和力量是中華民族歷經挫折磨難而始終生生不息的重要根由,也正是我們能夠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根基。
當前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特別是疫情結束之后各項建設發(fā)展任務更是繁重,齊人心、聚民心這一“柔性”工程需要久久為功。無論是在抗疫的緊急時期,還是在日常的經濟社會運行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都同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格格不入。要真正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要切實踐行群眾路線,就必須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持續(xù)深化糾‘四風工作,特別是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積習難改,已成為阻礙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嚴重問題”[2]。在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三令五申強調要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抓住解決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這一“牛鼻子”,成為黨和政府貫徹群眾路線,并將黨員干部的精力和人民群眾的心氣都集聚到疫情防控、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和艱巨任務上來的重中之重。
以堅強領導振奮人心
人心就是士氣。振奮人心就好比在前線鼓舞士氣,對于抗擊疫情至關重要,而振奮人心的關鍵又在于領導力量的堅強有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在這場抗疫中,黨的堅強領導是全國各族人民能夠迅速從慌亂中鎮(zhèn)靜下來、團結一心奮力抗疫的關鍵所在。面對疫情,我們黨以各項強有力的舉措引導人民群眾增強疫情可防可控的信心和決心,保持持久戰(zhàn)斗的耐心和恒心。首先是要強信心、樹決心。特別是疫情初期,信心比金子還要金貴。信心一旦喪失,千里防線都會崩解。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得到了充分彰顯,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同時,各級各類媒體通過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充分報道各地區(qū)各部門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措施成效,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抗疫戰(zhàn)疫的信心。有了信心還要立決心。對比國內外疫情防控實際來看,能否下定決心采取非常規(guī)的抗疫舉措至關重要。從黨中央多次集中統(tǒng)一部署防疫抗疫工作,特別是果斷做出“封城”以及“堅決打好湖北保衛(wèi)戰(zhàn)、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到以中國共產黨員為先鋒的“逆行”者們爭上前線時的一份份“請戰(zhàn)書”“決心書”,都顯現了一種自上而下的決心和意志。這種決心和意志,是支撐全國上下咬緊牙關抗擊疫情的力量所在,也是如今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所在。
“行百里者半九十”。通過舉國上下的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效。但是當前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國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內也出現了極個別本土病例,一旦疫情死灰復燃,后果不堪設想。面對形勢的最新變化,黨中央及時將防疫指導方針調整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并及時告誡全社會當前絲毫不能松懈的道理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提振了人們的耐心和恒心。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受到了嚴重沖擊,而境外疫情的肆虐又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巨大影響,經濟發(fā)展特別是產業(yè)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zhàn)。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近期,黨中央多次召開政治局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研究部署進一步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特別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jié)和實施力度,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制定各項有利于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fā)展的金融政策。采取多項舉措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其目的正是要通過一攬子舉措和方案,提振全黨全國人民的信心和決心,為完成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重大任務注入強大政策動能。
以善意舉措溫暖人心
疫情無情人有情。無論是身處一線的醫(yī)務人員、社區(qū)工作人員還是罹患新冠肺炎的病患及其家人,無論是企業(yè)主還是困難群眾,無論是武漢、湖北人民還是其他省份的人民,都因為這場疫情在默默付出與承受,也都需要得到關心和關愛。以廣大醫(yī)務人員為代表的一線戰(zhàn)士們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連續(xù)奮戰(zhàn)在前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對于這些奮戰(zhàn)在一線的英雄們,應當首先給予特別的關愛。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一線醫(yī)務人員,明確提出要落實防護物資、生活物資保障和防護措施,統(tǒng)籌安排輪休,加強心理疏導,落實工資待遇、臨時性工作補助、衛(wèi)生防疫津貼待遇,并強調將來要增加帶薪休假時間,并將抗疫表現列入職稱評定指標之中。各地也迅即響應,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一系列針對醫(yī)務人員的暖心的政策舉措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許。對于為了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而作出重大貢獻的武漢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的由衷致意與贊嘆。對于確診新冠肺炎的病人,國家專門出臺新冠肺炎醫(yī)療費用特殊報銷政策,通過財政資金、基本醫(yī)保、大病保險、醫(yī)療救助等多渠道提供資金,基本實現了患者“零自付”。對于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各類民生問題,黨和政府全力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確保生活必需品供應總體充足且價格穩(wěn)定,煤電油氣等城市“生命線”維護到位,物資運輸整體有序,各類學?!巴Un不停教、不停學”。對于因疫情頗為“受傷”的小微企業(yè),各地紛紛按照中央統(tǒng)一部署,出臺減稅、延期提交社保、補貼公積金等一系列暖心措施進行幫扶。
當前,新冠疫情已經席卷全球,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敵人。疫情面前,人類已然結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齊心協(xié)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zhàn)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此前,在中方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雖然有少數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不遺余力地抹黑、污蔑中國,但是國際社會主流始終報以同情和支持,特別是許多國家的人民給予中國真誠幫助和支援,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溫暖與信心。當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作為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擁有豐富抗疫經驗和強大制造能力的負責任大國,中國理應與世界其他國家攜手,“加強信息分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fā)、防疫合作”“幫助公共衛(wèi)生體系薄弱的發(fā)展中國家提高應對能力”“向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3]。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是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和傳統(tǒng)美德。我們相信,中國的援助一定會給世界各地與疫情戰(zhàn)斗的人民送去溫暖、信心和力量,為人類最終戰(zhàn)勝疫情貢獻堅強而有溫度的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4).
[2]習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9(21).
[3]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光明日報,2020-03-27.
(作者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東南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