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情商教育對于小學三年級習作起步教學的作用,提出通過自我激勵、用好教材、拓展閱讀的方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寫作興趣的教學建議,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寫作。
【關鍵詞】三年級 習作 起步教學 情商 情商教育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生學習表達的起步階段,它是由二年級的寫一段話過渡到寫幾段話,并且要按一定的順序把幾段話組成一篇完整的習作。有研究顯示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將直接影響今后的高考成績,而學習的習慣大都和情商有關。習作起步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習難度的提升和轉變使不少學生對寫作“望而生畏”。不會寫,不敢寫,不想寫,不愛寫,這些都是學生的“心病”。筆者認為,引領學生進入寫作之門,除了給學生傳授寫作技巧,以情商教育促進習作起步教學也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蹊徑。
什么是情商呢?早在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沙洛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梅耶就提出了“情緒智慧”的概念。五年后,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高爾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他認為人的一生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只有20%靠的是智力因素,而80%靠的是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他的研究打破了以往人們對人生成就的認知。他在《情緒智力》一書中明確提出“情商”包含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1)認識自身的情緒;(2)妥善管理情緒;(3)自我激勵;(4)理解他人情緒;(5)人際關系管理。高爾曼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智力,對他們成長是不利的,而且在沒有訓練和培養(yǎng)的情況下,情商一般不會自主成長。因此,在奠定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教育階段——小學階段,就開始接受情感智力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習作起步階段結合情商教育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做了以下的探索。
策略一:自我激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習作教學的第一點要求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這其實就是要求從情商培養(yǎng)的角度促進學生習作起步。然而,增強學生習作起步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快樂表達,在實際教學中并不容易實現(xiàn)。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狀況,如坐在位置上思考良久,本子上還是一片空白;密密麻麻寫滿了字,內(nèi)容卻都是流水賬;還有的寫不出作文就直接發(fā)脾氣、哭鼻子等。這些都是習作起步教學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反映出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產(chǎn)生了逃避心理。教師如果忽視學生的內(nèi)在情緒需求,一味灌輸寫作技巧,不但達不到教學效果,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對習作的焦慮或者厭倦。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睖厝迕艚淌谠谡勑W習作教學時也指出:“無論什么教學法,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應當想辦法營造一種氛圍,引起學生動筆的興趣,有了興趣就好辦?!被趯W生“渴望被肯定”的需求,為了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寫作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如在三年級上學期,可以讓學生寫多種形式的日記:1.閱讀日記。讓學生把自己閱讀收獲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并仿寫。2.“九宮格日記”。這種日記里面有九個格子,每個格子一個主題,如“最開心的一件事”“最快樂的一瞬間”“玩得最刺激的游戲”……讓學生用一兩句簡短的話記錄豐富多彩的生活,為習作積累素材和靈感。這些主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各種小情緒,如有些學生會記錄和同學之間發(fā)生的矛盾、生活中遇到煩惱等。對此,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疏導。即使不刻意疏導,書寫本身就是一種心手相連的療愈方式,學生通過書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就能釋放情緒、調(diào)整心態(tài)。3.常規(guī)日記。對于這種常規(guī)日記,筆者提出了一些不那么符合常規(guī)的要求,即讓學生寫完日記后先找找自己寫得最精彩的地方(這是為了構建學生的自我激勵機制,讓他們在寫作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逐漸對寫作產(chǎn)生期待,最后能流暢自如地表達。
策略二:真實表達,促進學生認識自我
語文學科具有的鮮明的人文性、情感性和審美性,決定了在發(fā)展學生情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課改新形勢下,習作教學的目的,不能只是為了掌握寫作的技巧,寫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文字傳遞心聲,交流思想,從而發(fā)展態(tài)度、意志、情感情緒、人際交往溝通等情感智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情商資源。
三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轉折點,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學習難度的提升,不少學生升上三年級后,學習上有畏難情緒,缺乏主動性,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就要充分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智力。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一文主要講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學堂念書,寧可挨打也要把不懂的問題問清楚的故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學習提示里的要求是: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抓住“看法”一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孫中山很勇敢,有的認為孫中山很好學,有的不能理解為什么問問題還要挨打。再結合當時封建社會的教育背景,學生會理解不經(jīng)允許在學堂上亂提問是不禮貌的,要遭受懲罰。這時,教師應及時切入情商教育,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如果你有不懂的問題,你敢問嗎?為什么?”然后,教師再把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進行分類整理,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對于敢提問的學生,可以結合本冊第八單元的口語交際課《請教》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時機、用禮貌的話語請教,對于別人的解答要及時致謝;對于不敢提問的,即害怕被嘲笑或害羞的學生,可以布置他們采訪教師、同學和父母“如果別人有問題要問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通過采訪,學生發(fā)現(xiàn):1.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很受歡迎。2.試錯是成長的開始,犯錯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別人的想法,并學會換位思考,樹立了主動探究問題的自信心。在接下來三年級第一次習作《猜猜我是誰》的教學指導中,學生也通過主動交流的方式,積極大膽地向教師、家長提問,和同學交流,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點,寫下了精彩的習作:
“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睫毛很長,眨眼的時候像兩把小扇子一樣撲扇。他總是笑呵呵的,微笑起來有兩個圓圓的酒窩。但你可不要被他可愛的外表欺騙,他經(jīng)常在學校里追逐打鬧,一點都不安分,是個十足的調(diào)皮鬼。這天,他和同學開了小小的玩笑,那個同學氣得要打他,他推開椅子就要往教室外邊跑。同學當然不肯放過他,站起來就去追他。于是他們就在走廊追逐了起來。那個同學跑得快一些,眼看就要追上他,他卻靈活地閃開了,轉個彎兒繼續(xù)跑了?!?/p>
“他是我們班最帥的男生,個子不大,身材瘦小,頭發(fā)很平整,只是頭頂有幾根頭發(fā)豎了起來,像幾株野草。他特別愛笑,臉紅彤彤得像紅蘋果,一笑臉上就會出現(xiàn)兩個小酒窩,可愛極了!我們常常叫他“小寶弟”,為什么這么叫他呢?因為他平時膽子比較小,小得像小寶寶,所以才這么叫他?!?/p>
在習作講評課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讓學生大方接受同學給予的點贊和表揚,也虛心接受教師同學的修改建議,使學生明白:學習就是一個從不懂到弄懂的過程,不懂就要問,要問就問個明白。良好的交流溝通有助于學生解決“不會寫”的難題,真正感受到寫作的樂趣,自然而然地愛上寫作,愛上表達自我。
策略三:拓展閱讀,讓學生學會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是情商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fā)展人際關系的前提。在廣泛閱讀、讀寫結合中發(fā)展情商教育,在習作起步階段滲透情商教育,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在習作起步階段,要想學生文思敏捷,表達流暢,就要多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通過寫作打開與外在世界交流的心門。小學生的心理可塑性極強,在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中學生能潛移默化地受到情商教育。穩(wěn)定的心態(tài)是學生順利完成讀寫任務、應對各種學習任務的前提和保障。培養(yǎng)學生管理情緒的能力,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自我調(diào)節(jié)和管理不良的情緒。
教師可以利用書籍與學生交心。學生喜歡在日記里記錄生活中的趣事,也會記錄生活中的小煩惱,如有的學生寫自己的脾氣比較急,動不動就忍不住想發(fā)火,這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情商教育契機,引導學生閱讀關于情緒管理的書籍,給學生講繪本故事《我的情緒小怪獸》或者《生氣湯》,以三年級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方法引出討論主題,自然滲透教情緒管理的方法——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其次要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調(diào)整和釋放。
教師也還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情商培養(yǎng)需求推薦讀物,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情商,激發(fā)學生心底的創(chuàng)作熱情。比如,有的學生做事馬虎而且一遇到困難就陷入負面情緒,教師可以推薦其閱讀《沒頭腦和不高興》;現(xiàn)代社會信息龐雜,學生接受信息的時候沒有篩選能力,是非觀念模糊,美國作家艾巴·辛格《傻瓜城的故事》就是在用諷刺幽默的語言教會學生分辨善惡;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總是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教師可以推薦其閱讀《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書籍,讓卡梅拉勇于嘗試和冒險的精神鼓舞學生直面人生。教師在習作起步階段有機地滲透情商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在對學生情感滋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也會收獲滿滿的感動,激勵自己更全心全意地因材施教。
習作教學鮮明的人文性、情感性、審美性和創(chuàng)造性決定了其在發(fā)展小學生情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在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情商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相輔相成的,情商教育使語文教學更富有“情趣”。而這樣久違的、尊重個性的“情趣”,正是促使學生樂學、好學的“金鑰匙”。
作者簡介:傅玥(1980— ),女,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