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昱欣
建筑教育與教育建筑
以建筑師的身份經營事務所,同時也在學校里任教,這使得Grafton事務所的事業(yè)經營有很多便利條件。從職業(yè)角度來講,建筑師會更加關注建筑的可實現(xiàn)性即落地性,這樣可以過濾掉設計初期很多天馬行空或不切實際的想法;而建筑實踐從項目周期來講,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國內高周轉的大環(huán)境下,一棟建筑項目從無到落地,往往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而在國外,十年磨一劍的持久戰(zhàn)項目更是屢見不鮮。所以,若意在將事務所的作品更上一層樓,就要在專業(yè)理論中有所建樹。因而,多年的建筑教育者的身份也讓Grafton事務所可以在學院派氛圍中反復思辨,并將其運用在漫長的建筑實踐項目中,進而通過實際項目建立屬于自己的空間理論目標。而Grafton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她們涉獵較廣的設計領域就是教育類建筑。
因此發(fā)生在Grafton事務所的理論和實踐道路就顯得比較有趣,首先她們在學校里任教,而她們主要的建筑實踐領域就是教育建筑,因而,需要什么樣的建筑和空間,首先她們會根據自身體驗和經驗來因地制宜;同時她們可以將建成的教育類建筑案例及其理念又傳播和推廣到世界更多的校園,建立起一種良性循環(huán)。在學校執(zhí)教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可以不斷接觸到新鮮的想法,師生之間本來就是通過相互討論甚至辯論來共同進步。也是因此可以讓她們的思想一直保持年輕,保持一種更加年輕和自由的空間觀念并再通過建筑空間去感染和影響這些在校的未來之子。
女性的力量感
縱觀普利茲克獎的歷史,女性建筑師少之又少,在她們之前得獎的獨立女性建筑師中,僅僅只有扎哈·哈迪德、SANAA的妹島和世和RCR中的卡莫·皮格姆。而后兩者的事務所中,都有男性合伙人,因此今年的普獎對于純女性建筑師來說意義可想而知。對于女性建筑師來說,可以在大多數(shù)男性建筑師所占領的獎項中占領一席之地,自然需要獨特的建筑氣質才行,比如扎哈以獨樹一幟的形式取向,將建筑和空間帶到另一個奇幻的世界;妹島和世以其獨特的美學氣質獨步世界;RCR也以其常年對于某種材料的特殊喜好而收到評委的青睞。而今年的普林茲克評委對于Grafton事務所的評價,則是“力量感”。
這種力量感,是不輸給男性建筑師氣質的力量感:Grafton喜歡運用混凝土這種材料,因為其更加廉價和樸素,在建筑中將其暴露出來也更接近建筑學的本源,因此也特別適合教育建筑的追求。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因為事務所1978年成立,成立以來的前幾十年,也是混凝土這種材料流行的時期,她們將這種材料沿用至今。在Grafton的建筑中,可以感覺到有著不同于極簡主義建筑的豐富感,在保持空間樸素氣質的同時,利用秩序的空間序列感,將空間打造得更加豐富和流通。在空間視覺的沖擊的同時,觸覺中帶有混凝土的厚重感,這種樸素而不失精致的張力感令人難忘。
理性與感性 技術與藝術
都說建筑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是凝固的音樂。之所以稱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其原因在于音樂在深層結構來說跟數(shù)學序列有關,而建筑也跟數(shù)字有關,或者說自然界萬物都跟數(shù)學和比例相關。如果說建筑師可以充滿著理性和智慧的職業(yè),那么女性建筑師在這種職業(yè)的基礎上向來不會缺乏感性和藝術感,活躍在建筑界的女性建筑師們也大多表現(xiàn)出這方面的優(yōu)勢。而恰恰因為這點,使得Grafton的建筑充滿著豐富性和感染力,兼具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柔美,兼具混凝土的粗野暴力和建筑品質的極致精美。
慷慨,是Grafton事務所所情有獨鐘的一個詞語。她們近期幾乎所有的項目,尤其教育類建筑中,都能夠體現(xiàn)這個詞語的含義。她們還喜歡談論流動和移動,人、空氣、光線和氛圍對于空間的影響。而這種慷慨的姿態(tài)不僅僅體現(xiàn)在建筑內部,更加體現(xiàn)在建筑與城市的關系中。
建筑作為日常最為人們常用的空間載體,從古代最初作為遮風避雨的洞穴,直到現(xiàn)在我們每天的生活所息息相關。也是如此,建筑不可能作為一種純藝術品般僅存在于大眾的目光之中,除去它的外表形象,它內部空間需要被使用、被消費,同時更要滿足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甚至有些空間還要滿足特殊情況(如戰(zhàn)時、天災)的需要,除此這些還有更多類型的建筑大眾無需進入,卻給大眾的生活提供供給(如各種基礎設施建筑)。因此建筑所要承載的職業(yè)技術專業(yè)性和社會人文性質以及并存的藝術性,使其成為一門及其復雜的學科。
設計的界限
都說設計是富有張力的,在建筑設計中也是一樣。建筑師是可以設計小到玻璃器具的小品,同時也可以設計具有國家象征般的史詩建筑,這種功能性和尺度性的巨大相差,所建立起的一種思維張力,一直吸引著各類建筑師,而這種廣度也是建筑應該有的一種品質。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和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作為各自隔年舉辦的設計盛事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主策展人必須為他們自己指導的展覽和每個國家在雙年展花園國家展館的展示設置一個主題。2018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邀請到Grafton事務所作為主策展人,這也是在她們建筑教育和建筑實踐之外的第一次承載策展的工作,這對于設計師來說應當是件多么值得興奮的事啊。她們帶來的主題是“自由空間”(Free Space),她們認為這是“從建筑議程的核心上去體現(xiàn)慷慨精神和人性關懷”。它也可以意味著建筑可以提供的“自由與額外的空間禮物”以及“它能夠表達陌生人無聲的愿望的能力”。她們同時邀請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建筑師們,以“尺度與質量”的三維裝置來表達這一主題。
為了更好地說明自己的意圖,法瑞爾和麥克納馬拉引用了悉尼歌劇院建筑師約翰·伍重在馬略卡島自宅入口處設計的一個瓷磚鋪就的混凝土椅子作例子。她們稱那個混凝土椅子“被完美地塑造成滿足人體舒適度與愉悅度的樣子”。同一位建筑師,既可以設計出這個小小的問候語般親切的作品,也可以設計出象征了整個國家的建筑物,這種廣度正是建筑應當具有的重要品質。同一位建筑師,既可以設計出這個小小的問候語般親切的作品,也可以設計出象征了整個國家的建筑物,這種廣度正是建筑應當具有的重要品質。
啟示中國
每年的普獎都會掀起圈內類似電影奧斯卡頒獎般的風潮,但風潮之后,往往又會像快銷品一樣漸漸被淡忘,可能這就是國內輿論界的普遍現(xiàn)象吧。不管普林茲克獎項是否具有一定的重量性和權威性(當然也因為歐洲也有更加重量級和富有名望的獎項),但今年的獲獎者相比而言還是可以給國內建筑師們一些啟示的。
首先就是堅持:由于中國依舊處在發(fā)展時期,國內的項目量及進展速度依舊保持著快節(jié)奏,這對設計者本身的素養(yǎng)和對于設計的執(zhí)著就更加的考驗,因為如果沒有長期的堅持做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容易被市場的浪潮所吞沒,進入到市場快速運轉的。這也解釋了國內很少有人常年一直低調的在堅持自己的設計,多半淪為聚光燈下過客。建筑師是一種需要經驗積累的職業(yè),需要通過項目的設計和建成來累積經驗和教訓,也就是說學院派的知識只會讓我們擁有理論知識,而豐富的實踐才會讓建筑師更加完整。
其次是產業(yè)系統(tǒng)。建筑的建成不是建筑師一個人或者事務所一個團隊的成就,從設計的范圍講,還有結構水暖電各個其他工種的努力和協(xié)作,一旦有一個板塊或環(huán)節(jié)沒有配合或跟上,都將影響整個項目的最終完成。而從設計以外的領域來講,從材料采購到現(xiàn)場實施建造,以及后期運營等種種環(huán)節(jié),都決定著最終建筑的質量和呈現(xiàn)的效果。由于國內發(fā)展中功利前進的當下,在建造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這以高速推進為前提所造成的問題,如為趕工期所帶來的偷工減料或者誤差加大甚至施工錯誤,以及各個產業(yè)鏈中因為人的利益關系等問題,種種以上都會影響最終建筑的呈現(xiàn)。而國內的建筑也往往會變成開發(fā)商和受眾之間的快銷品,以至于現(xiàn)在建筑往往更加在意建筑建成時候的那張照片,進而達到照片去在各個媒體平臺的宣傳效果。而更加不在意這個可以存在50年甚至100年間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運營和維護
最后是建筑的周期。建筑的周期往往是比我們的人生更加長久的,但對待它們的心態(tài),不應該像對待產品的心態(tài),更不應該只關心建筑在新生時候的光鮮靚麗,而忽略了全周期內對于建筑的陪伴和守候。而中國的當下的悲哀就是往往只關注了建筑的新生,忽略了建筑和人在全周期內的使用關系。也許就是這些觀念和當下中國所存在的種種問題,造成了我們和獎項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