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幫麗,黃忠奎,易清玲,丁鈺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皮膚科,四川 綿陽)
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是皮膚科的常見病,人群發(fā)病率為0.1%~3.0%[1]。通常病程>6 周,每周發(fā)病大于兩次定義為慢性蕁麻疹。蕁麻疹的病因多樣,免疫相關(guān)[2]、感染、藥物等,然而,很多患者的發(fā)病機制仍然不清楚[3-5]。新近研究發(fā)現(xiàn)CU 與HLA-DRB1、HLA-DQB1、HLA-DQA1 等位基因相關(guān)[6]。HLA 在免疫反應(yīng)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胰島素依耐性糖尿病[7]、特應(yīng)性疾病和食物敏感。經(jīng)前期研究,綿陽地區(qū)人員對淡水魚組合過敏原發(fā)病率較高,為16.9%,可能與本地區(qū)人員飲食習(xí)慣有關(guān)[8]。我們這次研究是想探索HLA-DQA1 作為免疫遺傳基因而參與淡水魚過敏的慢性蕁麻疹的相關(guān)性。
2013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病人在本院皮膚科門診級住院部確診的CU 患者,診斷標準參照2009 年版《蕁麻疹診療指南》。其中淡水魚過敏組60 例;非淡水魚過敏組80 例。正常對照組90 例,為同期在本院體檢的健康成年人。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及性別無差異(P>0.05)。
血液基因組DNA 提取試劑盒來自(美國BDPharmingen公司),HLA-DQA1 等位基因序列特異性引物及內(nèi)對照引物美國BD(Pharmingen)公司。
1.2.1 模板DNA 的制備
按血液基因組DNA 提取試:劑盒操作步驟提取基因組DNA,置-80℃保存?zhèn)溆?。HLA-DQA1 基因型分析依據(jù)基因HLA-DQA1 基因第二顯子核苷酸序列設(shè)10 對特異性引物。其所擴增的產(chǎn)物具有相應(yīng)等位基因特異性。
1.2.2 基因型的確定
PCR 產(chǎn)物經(jīng)2%的瓊脂糖凝膠(含0.5 μg/mL 溴化乙啶)電泳,將凝膠置于紫外凝膠成像儀判斷基因型。
使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處理。采用直接計數(shù)法計算等位基因頻率,HLA-DQA1 等位基因頻率=陽性基因數(shù)/樣本數(shù)×2,等位基因頻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值均按Bonferroni 法校正得校正P 值(Pc),Pc=P*所檢出的等位基因數(shù),顯著性檢驗水準為0.05。
HLA-DQAI 等位基因在淡水魚過敏CU 組與非淡水魚過敏CU 組與對照組間的基因頻率比較,見表1。
表1 淡水魚過敏CU 患者組與非淡水魚過敏CU 患者組及對照組間HLA-DQAl 等位基因頻率的比較(n, %)
在設(shè)計的10 對HLA-DQA1 等位基因序列特異性引物中,淡水魚過敏CU 組和合非淡水魚過敏UC 組分別檢測出10 對和9 對等位基因,基因頻率范圍分別為1.67%~20.00%和7.5%~13.75%。其中HLA-DQA1*0201,*0202,*0601 等位基因頻率在兩組UC 患者組與對照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c<0.001;Pc<0.05;Pc<0.05。淡水魚過敏CU 組與非淡水魚過敏CU 組之間的HLA-DQA1*0202 等位基因頻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c<0.05)。
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是皮膚科的常見病。目前普遍認為CU 的發(fā)生除了可能有自身免疫基礎(chǔ),也有一定的遺傳背景,該病在患者直系親屬中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9]。HLA 是具有高度多態(tài)性的同種異體抗原。新近研究發(fā)現(xiàn)CU與HLA-DRB1、HLA-DQB1、HLA-DQA1 等位基因相關(guān)。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兩組UC 患者中的HLADQA1*0201,*0202,*0601 基因頻率高于正常對照組,表明HLA-DQA1*0201,*0202,*0601 等位基因是UC 的易感基因,而淡水魚過敏組HLA-DQA1*0202 等位基因頻率較非淡水魚過敏組明顯增高,HLA-DQA1*0202 等位基因可能是淡水魚過敏CU 患者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