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長春市第六醫(yī)院,吉林 長春)
近年來,受益于精神衛(wèi)生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慢性精神疾病的康復治療工作也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慢性精神障礙(Chronic Mental Disorder)普遍存在治療時間長、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1],尤其是長期住院的患者,由于長時間與社會正常生活隔離,該類患者還可能面臨生活技能減退甚至喪失的問題[2-3]。為此,重視加強對慢性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尤為重要。本研究以70 例慢性精神障礙患者為例,重點探討了綜合性康復治療的實施價值,具體如下。
此次所選70 例慢性精神障礙患者均于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納入標準:①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s in China, CCMD-3)相符合[4];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基線資料不完整;②無法全程配合研究;③處于特殊生理期(哺乳期、妊娠期等)。按照1:1比例隨機歸為兩組,A 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23~65 歲,平均(38.42±5.27)歲;病程4~23 年,平均(10.48±3.25)年;B 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25~66 歲,平均(38.35±5.08)歲;病程4~21 年,平均(10.32±3.19)年。將A、B 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 組單純接受喹硫平、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藥物治療。B組接受綜合性康復治療,即在A 組基礎上實施以下干預:①個體心理治療:與患者積極交流,結(jié)合其情緒狀況、心理特點等資料,采取適當?shù)恼Z言方式引導患者客觀對待自身病情,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每周2 次,每次20~40 min;②集體活動治療:定期舉行集體活動,讓恢復良好的患者為其他患者樹立榜樣,并通過相互交流與鼓勵,增強治愈的信心,每周舉行1 次,每次40~60 min;③音樂治療:安排醫(yī)護人員調(diào)查了解患者的音樂喜好,與患者共同討論并篩選適合個體需要的音樂,每日午間、臨睡前于病房內(nèi)播放,以舒緩患者情緒,減輕其情緒負擔;④日常行為與作業(yè)療法:每周固定時間開展書法訓練、繪畫等文娛活動,并由具備相關(guān)專長的人員傳授知識,指導患者臨?。挥晒ぷ魅藛T帶領(lǐng)患者進行編織、手工制作等活動,每次持續(xù)40~60 min,每周2~3 次。
參照精神病評定量表(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4]、住院精神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Rehabili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Scale of Mental Patients in Hospital, IPROS)[5],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的精神認知功能改善狀況,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認知功能恢復越明顯。
以生存質(zhì)量評定綜合問卷(Comprehensive Questionnaire for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CQOLI-74)[6]為參照,從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等方面評估兩組不同治療階段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狀況,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改善越顯著。
將此次研究的計數(shù)、計量數(shù)據(jù)輸入SSPS 20.0 程序中處理,具體通過卡方與t 完成檢驗,以率(%)和均數(shù)± 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A 組與B 組患者的BPRS、IPROS 評測結(jié)果比較差異較小,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B 組患者的BPRS、IPROS 評測結(jié)果較A 組減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治療時段的BPRS、IPROS 評估結(jié)果
表1 兩組不同治療時段的BPRS、IPROS 評估結(jié)果
組別BPRS IPRO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n=35)25.04±3.79 21.54±1.65 48.31±10.74 40.33±6.59 B 組(n=35)25.28±3.82 19.88±1.03 49.02±11.08 36.24±3.87
兩組治療前CQOLI-74 問卷各項目評分及總分比較基本相當,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B 組治療后CQOLI-74 問卷各項目評分及總分較A 組均顯著提高,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治療時段的CQOLI-74 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表2 兩組不同治療時段的CQOLI-74 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CQOLI-74問卷A 組(n=35) B 組(n=35)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物質(zhì)生活 46.79±6.85 49.78±7.24 46.28±6.54 53.01±5.42軀體功能 43.13±5.98 49.97±5.34 43.20±6.02 53.20±6.38心理功能 48.47±5.72 50.17±6.24 48.21±5.69 55.73±4.96社會功能 41.70±6.24 49.28±7.35 40.99±6.06 53.36±4.90總分 174.28±5.66 204.85±7.03 173.64±5.43 211.07±6.21
慢性精神障礙具有遷延難愈、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對于患者是一種較重的心理負擔,并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7]??咕癫∷幬镫m能夠明顯緩解臨床癥狀,但對于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功能的全面康復效果往往較差。近年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患者采取康復訓練配合藥物維持的綜合性康復療法,能夠明顯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
本研究以70 例慢性精神障礙患者為例,對綜合性康復治療的實施效果做了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B 組患者治療后的BPRS 與IPROS 評測結(jié)果、CQOLI-74 問卷各項目評分及總分均明顯優(yōu)于A 組,該幾項數(shù)據(jù)均支持上述研究觀點。慢性精神障礙患者重在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治療,對患者采取包括藥物維持、心理治療等在內(nèi)的綜合性康復治療,其中抗精神病藥能夠緩解絕大部分癥狀,足量、足療程的用藥對于穩(wěn)定患者病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開展心理治療、日常行為與作業(yè)療法等治療,既能夠為患者提供一個重新步入社會的過渡期,避免患者與正常的社會生活脫離;又可從多個方面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其住院期間乃至出院后的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對慢性精神障礙患者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對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促使其生活質(zhì)量改善均有良好助益,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