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玲,吳 億
(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西南醫(yī)院),重慶 400038)
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接受臨床治療期間遭受創(chuàng)傷比較大,十分容易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到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強化護理管理措施指的是從患者心理、生活與生理等方面開展管理,確保臨床護理工作更為精細,顯著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量,確保患者在院安全[1]。本文選取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接診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68例開展分析,對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開展強化護理管理對其殘余腎功能和生活質量所造成的影響進行探討。
回顧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接診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68例開展分析,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所選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施行分組,給予其中34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臨床常規(guī)護理管理,將其納入對照組,給予剩余34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臨床強化護理管理,將其納入研究組;對照組34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區(qū)間最小值為27歲,年齡區(qū)間最大值為74歲,平均45.46±4.27歲,透析治療時間最短1個月,最長48個月,平均25.02±2.14個月;研究組34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齡區(qū)間最小值為28歲,年齡區(qū)間最大值為76歲,平均46.03±4.23歲,透析治療時間最短2個月,最長49個月,平均24.77±2.24個月;兩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基本資料比較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給予對照組34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臨床常規(guī)護理管理:護理工作人員嚴格監(jiān)測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體征改變情況,做好吸痰、心電監(jiān)護以及吸氧等護理操作,確保各類管道暢通,對并發(fā)癥出現(xiàn)情況給予密切觀察,同時做好對癥處理[2]。
給予研究組34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嚴格觀察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血流情況,仔細排查停機警報,保證體外循環(huán)期間血管通路暢通,開展治療之前需要預沖洗血管通路與灌流器;嚴格監(jiān)測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壓以及心率水平,倘若出現(xiàn)血壓升高表現(xiàn),需要提高超濾脫水2小時,如果患者產(chǎn)生低血壓,需要降低超過濾,接受15分鐘處理之后患者血壓依舊沒有回升,那么需要靜脈泵入生理鹽水混合多巴胺;做好病房消毒護理措施,減少人流流動,固定頸內(nèi)靜脈置管,指導患者減少頭頸部活動,妥善固定各類管道通路,治療結束之后對雙腔導管進行沖洗,及時更換滲出敷料;護理人員需要掌握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根據(jù)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實際飲食習慣,為其制定飲食方案,保證營養(yǎng)比例以及成分搭配合理[3]。
記錄兩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接受不同護理管理措施之后殘余腎功能各項指標。
通過WHOQOL-BREF評分量表對兩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之后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理想。
本研究計算出的各項數(shù)據(jù)結果利用SPSS 16.0軟件施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全部采取“”表示。統(tǒng)計處理采取x2與t檢驗。將統(tǒng)計學值P<0.05看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各自護理管理措施之后,殘余腎功能各項指標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通過本文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兩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各自護理管理措施之后,殘余腎功能各項指標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可見,對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開展強化護理管理,提高對血管通路的管理,特別是透析器顏色改變和是否存在血凝塊,降低并發(fā)癥出現(xiàn),良好保護患者殘余腎功能,完善病房環(huán)境護理管理,減少人員流動,能夠降低動靜脈瘺以及感染等出現(xiàn)風險,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可以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顯著提高疾病治療依從性,合理的飲食指導,使患者飲食習慣獲得改善,防止由于營養(yǎng)不良引發(fā)治療無法完成事件的出現(xiàn)。
綜上所述,為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強化護理管理措施,能夠充分保護患者殘余腎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