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艷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134)
腹部手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具有較好療效。但是受其他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患者術后往往會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情況,延緩患者恢復。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方式即可消退,而大多患者均癥狀較為嚴重,保守治療療效并不理想,需要再次接受手術治療,這也顯著增加了患者痛苦[1]。有研究表明,加強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2]。本文選擇了66例患者,就護理干預在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具體分析,報告見下文。
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腹部手術治療,術后出現粘連性腸梗阻的66例患者,將所有患者予以拋硬幣方法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33例)中女16例,男17例;平均年齡(43.19±3.37)歲。研究組(33例)中女15例,男18例;平均年齡(43.69±3.31)歲。兩組腹部手術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基本資料可進行對比,P>0.05。
參照組予以普通護理,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⑴心理護理:很多患者接受手術之前往往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緊張心理,這也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顯著增加,甚至引發(fā)死亡。護理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掌握其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并依據患者文化程度采用合適的交流方式向患者講解手術預期效果、注意事項以及常見并發(fā)癥的危害及處理措施。進而緩解其不良情緒,更好配合手術。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也要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并針對患者疑問進行詳細解答,進而促進其康復。⑵術后人工腸運動:等到患者手術完成,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恢復正常后,護理人員應依據其實際情況展開人工腸運動護理干預,運動過程中指導患者合理呼吸。⑶胃腸減壓處理:使用負壓吸引器對患者進行胃腸減壓操作,保證患者呼吸通暢,并對患者引流液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手術完成后第3天指導患者使用開塞露,對肛門進行刺激[3]。⑷腹部按摩: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可以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按摩患者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
分析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颊咦o理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進行分析調查,量表滿分為100分,評分低于70分表明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評分在70~85分之間表明患者對護理服務一般滿意,評分高于85分表明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失眠多夢、穿刺部位損傷、排尿困難、壓瘡等。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借助t檢驗對比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等數據,借助X2檢驗對比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P<0.05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組患者失眠多夢、穿刺部位損傷、排尿困難、壓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研究組明顯更高,P<0.05,數據統(tǒng)計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n/%)
護理滿意度調查顯示,參照組中非常滿意18例、一般滿意8例、不滿意7例,滿意度為78.78%(26/33);觀研究組中非常滿意27例、一般滿意5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6.96%(32/33),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研究組明顯更低(x2=5.1207,P=0.0236)。
參照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2.38±2.61)d、(15.67±1.64)d,較研究組的(7.46±1.66)d、(10.03±1.37)d明顯較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1373、15.1615,P<0.05)。
粘連性腸梗阻大多為后天因素引發(fā),少數患者為先天因素導致。其中常見的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發(fā)育異常、先天糞性腹膜炎等,后天因素包括腹腔炎癥、出血、腹腔異物等[4]。此外,腹腔放療和腹腔化療也有可能引發(fā)此病癥,大多情況下均由腹腔炎癥和腹部手術引起。粘連性腸梗阻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惡心、排便障礙,且產生疼痛感,不利于患者康復,因此有必要予以有效治療[5]。目前臨床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方法,非手術治療的目標在于緩解患者癥狀,并為手術治療做好準備。有研究顯示,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綜合護理干預模式較傳統(tǒng)護理更細致、更完善,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進而減少各種不良時間的發(fā)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選擇了66例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分別予以參照組和研究組一般護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綜合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進一步提示了護理干預在改善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
總而言之,針對腹部手術后出現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開展有效護理干預,有利于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