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松
小學作文教學不僅承載著基礎的教學任務,在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上也有深遠的影響。“造屋式”寫作對于學生而言是掌握寫作技巧理清思寫作思路的好方法,也是培養(yǎng)情感認知能力,提升思維能力的好辦法。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日常的研究思考,提出一些有關“造屋式”寫作指導的策略。
一、理清學生思路,打造寫作框架
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為文如造屋。”為什么會這樣說呢?我們可以試著想一想,要建房子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為什么要建,其次是建什么樣的,最后是用什么樣方法和材料。并且在想著建造房子時,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心理預期,我的房子完工后能不能讓自己開心又或是吸引到別人。寫作文亦是如此,對于寫作而言,也要先解決為什么要寫這篇作文、寫什么體裁的作文以及帶著什么樣的情感,用什么樣的寫作技巧寫這三個問題。但是學生往往沒有這樣的概念,對于寫作文基本上都是提筆就寫,寫完第一段就不知道該如何繼續(xù),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不知為何物,到最后草草收場,寫作成了一件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麻煩事。
例如,我在上“變形記”這一主題習作課時,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擬人、比喻等描寫手法將這篇文章寫出來。而大多數(shù)學生看到題目都是提筆就寫,沒有進行思考與搭建框架,甚至是不知道自己所寫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也不知道該運用什么手法來寫,交上來的作文往往都是一團糟。而采取造屋式的指導策略后,學生們明白了寫作應該先定下主旨,也就是我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隨后再決定寫什么樣的文章,緊接著是該用什么樣的素材什么樣的手法將文章寫出來。當腦海中有了這樣一個框架后再寫作,不僅可以使寫作思路清晰,而且每一個段落都會有理有據(jù),不會出現(xiàn)牛頭不對馬嘴的現(xiàn)象。學生在這樣的指導下,懂得了明確寫作思路和搭建文章框架的重要性,寫出的文章自然結構清晰,中心明確。
“造屋式”的寫作指導不僅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使學生擁有構造文章框架的能力。它讓學生不再像以往一般毫無思路地亂寫,而是有條理性地去寫。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路人
“造屋式”寫作指導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讓學生寫作不再迷迷糊糊。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能夠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當我講解文章時,以往都是講重點抓難點,這樣的好處是課堂的節(jié)奏可以由我自己把握,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弊端,比如講到難點時學生容易走神或是一些重點難點學生會一知半解。因此我想換一種教學方式,這時“造屋式”寫作這個指導方式進入了腦海。在接下來的一堂習作課上,由于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環(huán)境描寫這一寫作技巧,所以我通過《在柏林》這篇課文作為引導文,而我成為了一個引路人,像建造房屋一般讓學生們尋找主旨,討論這是什么體裁的文章以及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寫作技巧。我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課堂頓時活躍了起來。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組總結,由小組長發(fā)言匯報。匯報的內容則是由學生自己經過仔細閱讀,熱烈討論以及思想碰撞而來的。在學生匯報完畢后,我再結合知識點進行解讀,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
“造屋式”寫作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教師則起著引導作用。這樣的課堂往往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氛圍非常好。
三、情融于文,讓“房子”富有人情味
房子好不好夠不夠溫暖與主人在建造過程中所傾注的情感有著重要聯(lián)系。寫作文亦是如此,情感的帶入是文章吸引人的不可或缺因素。但是小學生所經之事少,共情能力弱,閱讀積累量也不夠豐富。如果此時強行讓學生寄情于文,我想這是不太現(xiàn)實的事情,甚至會產生反作用。就好比房子的基礎沒打好為了趕進度強行上蓋會出現(xiàn)事故,強行讓學生寄情于文不經過任何鋪墊也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厭惡心理,看到作文就想逃避。
情感認知的培養(yǎng)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個好方法。就像建房子一樣,你心里對這個房子有什么樣的期待你就會按照這個藍圖去設計。寫作也是同理,你想自己的作文表達什么內容,就往這方面去寫,搜集素材,扣準中心思想。例如在講“如何寫好倡議書”這一主題寫作時,由于學生掌握了造屋式的寫作方法,自然而然的就會去思考我的這篇作文主旨是什么,體裁是什么,該用什么樣的情感以及寫作手法去寫。那么在倡議書中自然就會代入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經驗來,以體現(xiàn)出所提倡議的意義,從而達到讓讀者感同身受的目的。
因此,“造屋式”寫作指導的實踐策略不僅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