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永峰
在黃土高原上的村莊,打我記事起,玉米長個長得比我快多了。它們春天被播種在田里,剛剛出苗那幾天,個頂多達到我的腳面??墒?,夏天還沒出頭,一株株玉米早已超過了我的頭頂。村莊的農(nóng)作物,唯有玉米最喜歡長個,它們一定是想快步跑起來趕上哪一棵樹。玉米和樹長起來誰也不等誰,只顧一個勁兒地朝上竄。
從小,我就把每株玉米當成一棵樹。玉米長起來跟樹一模一樣,有葉子、有樹身、有樹梢,還長糧食。我發(fā)現(xiàn)了一株玉米與一棵樹之間的秘密:凡是玉米長得壯碩的地方,附近都能長出參天大樹;相反,玉米長得不夠壯碩的地方,別說長出參天大樹,就連別的莊稼的長相和收成也會受到牽連。也就是說,如果哪個村莊年年能長出壯實的玉米,那還等什么呢,趕快栽樹吧!
村莊人栽樹,在樹種的選擇上似乎很是隨意。不像城里人,一條街甚至整座城只栽一種樹。不知道同一種樹天天待在一條街上,或者一座城里,它們之間煩不煩呢。而在村莊,沒有誰規(guī)定村東頭栽楊樹、柳樹,村西頭栽洋槐樹、梧桐樹。村莊人栽樹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栽活,再考慮哪些地方應(yīng)該栽植果樹,哪些地方應(yīng)該栽植能夠長成木料的樹。成木料的樹,都會長得高高的。例如那些楊樹椿樹梧桐樹,長著長著就把一戶人家的宅子給罩住了。不多幾年,一戶挨一戶人家栽的樹,竟然把整個村莊給罩住了。
這么多的樹相擁在一起,伏天的村莊墨綠墨綠的。綠蔭下不僅僅吸引來了一群群孩子追逐,還有一棵棵樹上的蟬。蟬高興地一會兒落在核桃樹上,一會兒落在杏樹上。一天下來,到了夜晚,蟬歇息了,蟬一定落在哪一棵樹上,或者哪一株玉米上,在輕風中露宿一夜。蟬叫了一整天,到了深夜的時候,不再鳴叫,可我的耳朵里仍然裝著滿滿的蟬鳴,隱隱聽到陣陣蟬聲?;蛟S沒有人相信,村莊一棵棵樹和一次次蟬鳴,天生都與一塊塊玉米有關(guān)。
在村莊,玉米是大地上農(nóng)作物和樹的試探者。春天,將一粒玉米種子投入土地,從玉米種子發(fā)芽、抽出嫩綠的葉子那一刻開始,一個個敦壯的玉米苗便像一棵樹苗似的,早已做好了朝上猛長的準備。一株玉米苗,比一棵樹苗長得快多了。從樹苗長成一棵樹,少則需要幾年,多則需要幾十年甚至過百年的時間。樹苗總是一點一點長,它們不會像玉米那樣猛長。玉米一年里,趕到秋天就要長成一棵樹的模樣。長成樹的模樣,玉米才能不辜負一粒種子。
夏天,麥子收割過后,滿村莊的玉米正趕上拔節(jié)。再過不了多少日子,就到伏天了。入伏前的十多天,玉米就要鉚足了勁,好好地朝上長幾拃個子。要不到了伏天,如果連續(xù)多日不降一場透雨,整個地里的水分就會被頭頂?shù)牧胰照舭l(fā)殆盡。缺了水分,每株玉米便開始打不起一點精神。玉米和人一樣,在極度干渴的時候,似乎也就沒有心思想別的事情。面對伏天的烈日,玉米天天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好像誰虧欠了它們什么似的,耷拉著腦袋,隨風搖曳。我站在一棵玉米前,玉米像泄了氣一樣,一點不著急著干點什么。比如長個子,或者枝干動動、葉子抖抖。在一場透雨之前,玉米似乎沒有心思想怎么開玉米花和結(jié)出玉米棒子的事情。我替一株株玉米著急、擔心,怕它們真的會在半路上焦渴而死。
記得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一旦幾十天不下雨,村莊到處便旱得成了土的顏色。路是土的、路旁的草是土的、洋芋花是土的、玉米是土的,就連一棵棵樹上的葉子也是土的。走在村莊小路上,像是踩在冬天降落不久的一層薄雪上,腳下軟綿綿的,還不時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大人們小心翼翼地邁出步子,他們不敢快走一步,要不整個人就成了土人兒。我們還小,才不管那些,在土路上放開腿腳,一邊拍打著屁股一邊奔跑著,嘴里喊著“駕駕駕……”像一匹駿馬奔騰,身后升騰起來的塵土像一溜煙緊隨身后。孩子們土里來土里去,回家前朝身上上上下下使勁地拍打一陣子,再跺幾下腳,衣服上和鞋子上飛起的細土,又把整個人罩實了。
有一年,天從麥收前旱起,缺了雨水的麥子早在幾天前就風干了,矗立在風中沙沙作響。那一年的麥子熟得不透,比正常年份歉收了不少。村莊人一年的收成,指望不上夏作物,就只能指望秋作物了。整個村莊種植最多的秋作物就要算玉米了,家家戶戶也數(shù)玉米最多。玉米是耐旱,但是再持續(xù)一個半月不降雨,伏天一到,那些成片成片的玉米或?qū)缓邓?。每天晌午時分,村莊人都要默默地佇立在地頭,與每一份農(nóng)作物一同跟干旱的天氣抗爭一陣子。一串串汗水順著臉頰、脖頸、脊背流淌著,只是昂著頭看天,一語不發(fā),像是祈求。間隙,額頭上冒出的汗水淌進了眼睛,人們才用手連著摸幾把,把捋在手心里的汗水狠狠地摔在地上。
黃土高原上的人過日子,凡事只要自己盡力了反而沒有達到預(yù)期,人們便會把原因歸咎于天。天高得神秘莫測,天大得無邊無際。面對天,村莊人可謂拿得起也放得下。因為干旱而歉收,人們認為這是天在作祟。于是,看天收成、看天吃飯成了村莊人一生無法逃避的宿命。旱到極限了,村莊人便會不約而同地匯聚起來,祈神求雨。實際上,村莊人求的不是神,求的是天。懇求天能夠憐憫蒼生,盡快落下一場透雨。
混跡在求雨的隊伍當中,對于諸神,我的確沒有大人那般虔誠。這般折騰幾趟過后,天似有靈驗,有時候刮起了一陣風,掀著一塊塊白云聚集起來,把村莊周圍的天空壓低。像是一場雨真的要來了,可是終了還是沒有一滴雨砸下來。而那些大人們,逾是遇到這般情景,他們逾是瘋狂,認為降雨的跡象皆歸因于天。于是祈神求雨再折騰幾天,直至一場雨降下來。雨是降下來了,但我一直并不認為這一切歸功于神,歸功于天。黃土高原,旱久必雨,這是自然巡回,與神與天沒有多大干系。
也就是在村莊人看來一場雨得益于天的那一年,那年的玉米豐收了。每一株玉米長得壯壯實實,葉子挽著葉子,把整個玉米地罩住了。我擠進一塊玉米地里,昂頭望著一株株玉米,估摸著玉米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抽出須子,什么時候棒子可以下鍋?類似的一連串疑問,在不同地塊的玉米地里被不同的孩子一次次問及。這個時候,我親切地感覺玉米就是一棵壯壯實實的樹。它不僅會長出綠蔭,還會結(jié)出一種叫糧食的果實。在村莊,還有什么農(nóng)作物會像玉米一樣,把一伙伙孩子誘惑過去,昂起頭來頻頻仰望?
只要天空落下一點雨水,玉米便會只顧著長個子。抽出長長的葉子,排布在玉米稈上上下下的每一片葉子,想把每一滴雨水穩(wěn)穩(wěn)妥妥地接住,讓落在玉米葉子上的所有雨水沿著莖稈緩緩地滲入根須,滲入大地。玉米扎入土地的根須,像是一棵把根須扎入大地的樹一樣,扎得很深很深。每一株相鄰玉米的根須,在地下一個緊挨著一個,它們要把每一滴雨水匯聚起來,留給自己長個子。玉米根須周圍的雜草,長著長著,突然被玉米扎入地下形成網(wǎng)一樣的根須擋住了去路,草再繼續(xù)長不下去。而露出地面的草,被玉米葉子劃來劃去,讓草失去方向感,朝左長也不是,朝右長也不是,朝上長更不是。歪歪扭扭地鉆來鉆去,最終沒有給自己探出一條出路來。
村莊有幾種豆類,比如豆角、豌豆、豇豆等,它們天生似乎就喜歡攀懸著生長、結(jié)豆莢。玉米像樹一樣高高地站立在地里,村莊人干脆把喜歡攀懸著生長的豆角、豌豆、豇豆套種在玉米地里,讓它們依附著一株株玉米稈向上攀爬,生長成熟。這幾種豆子,真是心神領(lǐng)會,隨遇而安,竟然一點一點的朝向玉米稍的方向爬去。豆蔓上結(jié)出了不少豆莢,產(chǎn)量并不比種在一塊地里低多少。顯然,一株株豆角、豌豆、豇豆比混跡在玉米林里雜亂的草就要會長多了,它們一邊攀爬一邊抽出觸須,纏繞著玉米的莖稈,玉米成了它們朝上攀爬的梯子。沒有玉米,豆子只能順著地面延伸。在地面上延伸,各類豆子就會像鉆在玉米地里的雜草一樣,失去方向感,忘記了長豆莢。
我在想,要是沒有玉米,村莊還會不會有這么多的豆類。沒有人專門給幾株豆子搭架,叫它們施展腿腳,攀爬到它們想要的成熟的高度。好在,村莊人把豆角、豌豆、豇豆套種在玉米地里,玉米似乎領(lǐng)會村莊人的心思,玉米也似乎領(lǐng)會豆角、豌豆、豇豆的心思,幫襯著一株株豆子伸出的藤蔓攀爬到了豆子想要的高度,并結(jié)出了飽滿的豆莢。我不知道,豆蔓、豆莢懸在空中,給玉米有什么好處呢?多少年了,玉米只顧著忙它們的事情,只是在緊要處拉豆角、豌豆、豇豆一把。有意思的是,它們是不同的農(nóng)作物,又不像人一樣相互看得見,豆子露出的觸須是怎么纏繞到玉米的莖稈上去的呢,會不會是風吹得它們才纏繞在一起?或者會不會是太陽,一天天發(fā)出召喚,讓一株株豆子的藤蔓朝著太陽光的方向,順著玉米稈一點一點露出來?
玉米、豆子、草,都一樣扎根在土地上。地不會分得那么清楚,哪一塊地是專門長草的、哪一塊地是專門長玉米的、哪一塊地是專門長豆類的。地不會挑選誰,同樣也不會辜負誰。只要有一粒種子,地就應(yīng)該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包括一粒草籽。只不過,草畢竟不是糧食。草自然不會知道,一粒草籽一旦落在了莊稼地里,它們便被村莊人當成了不速之客。要是草知道人的心思,草或許就不會在莊稼地里那么拼命地長了,草籽一定會跟著風落在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去了。
玉米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豆子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草也是靠埋在地里的種子長出來的。豆子和玉米會安安靜靜地長,它們絕對不會像一根草那么得意忘形地長,甚至喧賓奪主地長。是的,在一塊肥力和水分充足的好地里,草是極其容易得意忘形起來。它們摻雜在麥子地里、摻雜在洋芋地里、摻雜在蘿卜地里,草會快麥子一步、快洋芋一步,快蘿卜一步,攪和得麥子、洋芋、蘿卜在成熟的過程中亂了腳步,東倒西歪,直不起身來。
每一年,我不止一次地要去麥子地里鋤草。鋤掉草,麥子的顆粒才會更加飽滿一些。洋芋呢,如果雜草攪和得洋芋蔓不能大大方方地扯開,埋在地下的洋芋蛋黑漆漆的,誰也看不見誰,被地面上的雜草一波接一波地干擾著,它們一定覺得憋屈。至于蘿卜呢,要長得更粗更長,就得指望地面上那些手掌一樣撐開的葉子了。葉子最好是密密的、高高的,才會為那藏在土里的一截截蘿卜采集更充足的陽光和雨水;要是草突然冒出來,胡亂攪局,朝下扎進泥土的蘿卜就會頂出來一小截,過不了幾天便綠綠的,像是自己給自己急著探路。
我不知道,不需要長草的莊稼地里,那些草已經(jīng)被我鋤了,草卻為什么還要三番五次地從地里冒出來?被我拔掉的草,絕不敢遺留在地里。要不草風干了會落下草籽,讓一塊好好的地沒完沒了地長草。我會把鋤掉的草抱回家中喂羊喂牛。即便這樣,草還會冷不丁地冒出來。草為什么不能像我種植的那些洋芋、玉米、蘿卜和豆子一樣,一次性發(fā)芽?難道一些草的種子是春天發(fā)芽的,一些草的種子是夏天發(fā)芽的,還有一些草的種子又是秋天發(fā)芽的?或者說,草的種子是被人鋤草或者拔草的那一刻偷偷摸摸地又把新的種子藏在了大地上?
至于玉米,我越來越覺得它更像一棵樹了。矗立在農(nóng)田里,它像一個個村莊里的個高子人,我遠遠地就能看見它們。它們把身后的其他農(nóng)作物遮擋得什么也看不見。高粱似乎有點不服氣,長著長著,心急火燎地露出掃帚狀的頭,直直的扯著它們那粗粗的脖子向上探路??墒怯惺裁从媚?,它們還是奔不到玉米稍。當玉米發(fā)力朝上生長的時候,它們會像樹梢一樣朝天上直竄。夜晚,我能聽到一株株玉米拔節(jié)的聲音。盡管那聲音比微風發(fā)出的聲音還要微弱,但玉米生長的聲音比微風的生命力厲害得多了。要不,次日清晨你再到玉米地里看看,昨晚那些拔節(jié)的玉米,竟然長了半拃高的個呢!
是的,玉米是樹,玉米不用擔心草。那么,玉米會不會擔心風、擔心雨呢?樹一樣的玉米自然具備樹的堅韌和品質(zhì)。風大一點會把麥子吹歪,甚至吹得貼在地面上,整塊麥田突然在一場大風里銷聲匿跡。如果伴風落一場大雨,揚花過后的麥子竟然會折伏在地。一旦直不起身來,就會濕漉漉地一個挨著一個緊緊地貼在地面上。麥子倒在地上,影響采光、通風和成熟;即便成熟了的麥子倒下去貼在地上,雨多下幾天,麥子的芽都出來了。
每株玉米,任憑風吹雨打,它們的莖稈和稍頭搖擺過后,不僅沒有倒伏在地上,而且比先前還站得更加端端正正。玉米的根須扎得比麥子深多了,它們要趁著風雨把根須牢牢地扎進泥土里,攜帶著嫩綠的玉米棒子躥進了伏天里,早早地向著秋天趕奔。玉米的壯實是名副其實的,它會讓一塊塊農(nóng)田釋放出最大的潛力和能量。在麥子倒伏的年景,村莊人在此起彼伏的唉聲嘆氣中,眼巴巴地看著成熟的麥子一點一點長著芽,像樹一樣的玉米沒有讓村莊人失望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地肥還在釋放,玉米怎么會不好好地生長呢?
麥子和玉米作為糧食,單從重量上講,都是很沉的。收割的時候,村莊人要不被麥芒刺疼,要不被玉米葉子劃傷,村莊人把這些都不擱在眼里。只要糧食豐收,每個人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力氣。在村莊有待豐收的農(nóng)田里,我常常詫異一個農(nóng)人的勞動的時候力大無窮。尤其是搶黃搶收的一天里,太陽的光芒正怒放的時候,臉頰上滑落的汗水一滴一滴的落在泥土中。摸一把被汗水打濕的雙眼,我看到了村莊周圍的那些大樹,此刻農(nóng)田的人正像那些樹,默默地堅守在村莊。我驚異于我獨特的發(fā)現(xiàn),村莊那些玉米、那些麥子,還有一棵棵樹,能在村莊的大地上年復(fù)一年地生長著,緣于人像一棵樹——人給予了村莊大地上萬物朝上生長的力量。
黃土高原上,能夠長出壯碩玉米的村莊是幸福的——大地豐收,四野蔥蘢。玉米只要順順當當?shù)亻L起來,它們便會成熟最飽滿的玉米棒子。玉米利用一年不到的時間,長出了大地上最豐滿的糧食。單從成長成熟糧食的周期看,它比一棵棵果樹有能耐多了。比如桃樹從栽下幼苗到長成樹掛上桃子,需要三年時間;杏樹從栽下幼苗到長成樹掛上杏子,需要四年時間;核桃和棗樹呢,竟然需要十四年之久。盡管一塊塊玉米的生長周期比村莊的杏樹、桃樹、核桃樹和棗樹短多了,但是一株株玉米早已頗有一棵樹的風姿,它利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不僅長出了高高的個子,而且成熟了飽滿的糧食。我不止一次地將一株株玉米比作一棵棵樹,在黃土高原上的村莊,是恰如其分的。
而且,可貴的是,玉米似乎總會有自知之明,它們像樹一樣不會白白的浪費大地的養(yǎng)分和水分。比方說,玉米日漸成熟的時候,根深、牢固,怎么也拔不出來。這時候,玉米之所以使勁地生長著,就是為了成熟那一個個豐碩的玉米棒子。待玉米棒子成熟收割了,從玉米稍到玉米稈、葉子便悄無聲息地日漸干枯起來,露在大地上的玉米不再吸收大地的水分和養(yǎng)分。待來年,好讓別的莊稼接著生長、成熟。玉米稈漸漸風干,村莊人除了當柴禾,還當作牛羊驢過冬的飼料。玉米一生中像樹一樣,把自己的全部呈送給了村莊。
玉米棒子收割回來,堆放在院子里。或是去皮,讓黃燦燦的玉米棒子胡亂地扔在太陽下暴曬;或者將三四個玉米棒子的包皮挽起來搭在樹杈上、墻頭上,讓玉米棒子在高處自然風干。我看到村莊到處被盛放在高處的玉米,不再擔憂哪一場風雨,甚至冬天一場場降雪。尤其是那些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丶茉跇滂旧系挠衩装糇?,讓整個樹都亮堂了起來。在陽光的照耀下,樹上架著亮堂堂的玉米,樹名副其實的成了玉米樹。我覺得,在黃土高原上的村莊,每株玉米的果實,就應(yīng)該與一棵棵樹以這種方式接近,這也一定是一棵樹樂意做的事情。成長了一年的樹,待玉米成熟后,替玉米做點事,就是替村莊人做點事。
黃土高原上,那些不能成熟玉米的村莊,玉米便在半路上停滯生長了,這不是玉米的過錯。過度少雨干旱,玉米生長得甚是艱難,只能在成長的路上奄奄一息。倘若哪一天玉米枯死,整個村莊上空的云似乎重重地壓了下來,讓整個村莊的大地也一下子矮了一大截。整個村莊像是坍塌出了一個個黑窟窿,一點一點把村莊遺留的那點綠色吞噬了。這樣的村莊是不幸的。
相反,要是哪一年,村莊里的玉米瘋長,村莊里的萬物都會跟著瘋長起來。不信,你信步村莊的角角落落,便會發(fā)現(xiàn)村莊里的一棵棵樹也正在瘋長、村莊里的草也正在瘋長、村莊的茄子辣子豆子山桃都在瘋長……村莊周圍被綠色重重的包圍著,密不透風,誰還會相信黃土高原上竟然會有這樣的天地!是的,黃土高原上的村莊,若是雨水充足,村莊人在播種玉米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繞著村莊栽上一棵棵樹苗,樹會給村莊增添生機。那些高過村莊煙囪、屋頂?shù)膮⑻齑髽?,像長了手一樣,把遠方的風抓住了、把頭頂飄來飄去的云抓住了、把一場接一場的雨也抓住了。
一天,我在一座北方的城里看見一塊閑地里生長著壯壯實實的玉米,不知道是誰種植的,玉米已經(jīng)結(jié)出了棒子。玉米的周圍,被半人多高的綠網(wǎng)圍繞了一圈,所有的玉米像是長在村莊的園子里。種植玉米的人這樣做,我想應(yīng)該不是怕人偷,或者怕豬牛羊偷吃。那位在城里閑置的黃土地上種植玉米的人,比有些城里人把辣椒、西紅柿、黃瓜、香菜種植在塑料泡沫箱里直截了當?shù)枚嗔恕2粌H僅是玉米,應(yīng)該讓所有的農(nóng)作物接觸到一片黃土地,讓它們像樹一樣扯開根須,好好地生長一個季節(jié)。我整個伏天里多次經(jīng)過那塊玉米地,它們的的確確像樹一樣生長著。還好,在一座城市的角落里,沒有人覺著它們是多余的。玉米能夠長在這座黃土高原上的城里,一定是有人把玉米當成了一棵棵樹。
曾經(jīng),正是在這么一座城里,我不知道有人為什么要把樹栽植在一個巨大無比的木盆里,是易于搬動,還是利于觀賞?還有,按照我很多年前發(fā)現(xiàn)的秘密:能長玉米的地方就能長樹,如果玉米年年豐收,那么一棵棵樹必會長成參天大樹??墒俏也幻靼椎氖?,好端端的樹長著長著,一棵樹打開的不少樹梢被鋸掉了,甚至有些樹只留下了光禿禿的樹身,看上去像個沒有頭的人?;蛘吣切┮呀?jīng)有了幾年樹齡的樹,本該在玉米瘋長的季節(jié)也正在拔節(jié),卻被人連根拔起,換成了別的幼樹。城是老城,玉米是年年豐收,可是再老的城里也沒有留下什么老樹。我想,那些不斷阻礙和干擾一棵棵樹生長的人,要是他們有幸看見城里的那塊玉米,他們會不會瞬息之間明白了什么呢。
玉米,是黃土高原上的幸福之樹。永遠不老。
責任編輯 郭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