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忠 杜小帆
內(nèi)容摘要:本文主要從蘇軾“琵琶詞”中描摹琵琶樂妓、琵琶樂曲和彈奏琵琶技藝等角度考察蘇軾的琵琶情懷。通過“琵琶詞”刻畫出琵琶女容貌姣美、技藝超群、多情哀怨的形象特征,表現(xiàn)出琵琶音域?qū)拸V、旋律動人、曲調(diào)豐富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琵琶 琵琶詞 情懷
蘇軾對琵琶的鐘愛,從其創(chuàng)作“琵琶詞”的數(shù)量便可見一斑。據(jù)筆者檢索統(tǒng)計,在《全宋詞》中涉及“琵琶”意象的詞作有250余篇,蘇軾創(chuàng)作的“琵琶詞”就有9篇之多,流傳下了《虞美人·琵琶》《訴衷情·琵琶女》《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菩薩蠻·述古席上》等琵琶佳作,更有通篇描寫琵琶樂曲的《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等名篇,因琵琶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獨特的音樂魅力,無論是寄托相思之情,描摹哀怨憂愁之態(tài),抑或吐露曼妙風趣之感,琵琶皆能盡得風流,可見,琵琶是最受蘇軾青睞的樂器。他用飽含深情的筆調(diào)和對琵琶樂曲獨道的體悟,一次次細膩而又深情的描摹琵琶、琵琶樂妓、琵琶技藝,抒寫琵琶情懷。本文試將蘇軾“琵琶詞”從內(nèi)容角度分類,來探析其琵琶情懷。
蘇軾“琵琶詞”按照描寫的內(nèi)容加以歸納,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描摹琵琶樂妓的“琵琶詞”
蘇軾“琵琶詞”對琵琶樂妓千嬌百媚形象的傾情描摹,側重于對琵琶樂妓外貌的刻畫和心理的描寫。舉例如下:
1.外貌描寫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隨人,似斗嬋娟。(《訴衷情·琵琶女》)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tài)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鷓鴣天·佳人》)
裙帶石榴紅?!L在環(huán)兒白雪胸。(《南鄉(xiāng)子》)
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菩薩蠻·述古席上》)
《訴衷情·琵琶女》一詞中,“膚瑩玉,鬢梳蟬”,從正面著筆描寫琵琶女肌膚潔白如美玉一般潔白無瑕,鬢角也經(jīng)過了精心修飾,如一枚秋蟬的羽翼栩栩如生的點綴在鬢角?!熬_窗前”,雕刻精美的窗戶作為琵琶女彈奏琵琶的空間環(huán)境,進一步反襯出琵琶女的美貌,嬌美的容貌和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等實寫的筆法并不能將琵琶女和一般容貌姣好的女子區(qū)別開來,結尾處將明月人格化,像是“素娥”特特隨人,又好似“嬋娟”刻意與之爭奇斗艷,更加襯托出琵琶女傾國傾城的容貌?!恫缮W印欀荻嗑皹桥c孫巨源相遇》則惜墨如金,沒有從正面描寫容貌、裝飾和環(huán)境,僅用“醉臉春融”四字描摹其神,彈奏琵琶的少女雙頰緋紅,嬌媚卻不庸俗,靚麗卻不妖艷,使人如沐春風。“斜照江天一抹紅”,看似是景語,卻飽含深情,與琵琶女緋紅的雙頰相得益彰,表述含蓄雋永,言有盡而意無窮?!耳p鴣天·佳人》運用白描手法,正面描寫琵琶女的服飾和容貌?!傲_帶雙垂”,腰間的絲帶自然垂落,明人沈際飛云:“‘畫不成三字精。仙染與俗墨異”?!皻徣藡蓱B(tài)”,正面描寫琵琶女姿態(tài)輕盈迷人?!八中匦北А?、“天邊月”,琵琶斜抱在胸前,宛如天邊的一輪明月?!坝袷州p彈”、“水面冰”,纖纖玉指輕輕彈奏琵琶,聲音清脆悅耳。前三句從視角著筆,后一句從聽覺著筆,描摹出一位雅致窈窕的琵琶女?!赌相l(xiāng)子》采用“石榴紅”的裙帶和“白雪胸”等視覺色彩強烈的語詞刻畫琵琶女形象?!镀兴_蠻·述古席上》則用想象的筆觸,深入琵琶女的閨閣之中,描寫枕上淚和眉心暈,塑造了一位重情重義的琵琶女形象。
2.心理描寫
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訴衷情·琵琶女》)
已屬君家。且更從容等待他。(《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
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鷓鴣天·佳人》)
一點靈犀必暗通。何處遇良工。(《南鄉(xiāng)子》)
《訴衷情·琵琶女》一詞中,“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卑验|閣中女子微妙復雜的情感憑借琵琶的曲調(diào)傳達出來,“分明”、“都向”表現(xiàn)出琵琶女技藝的精湛和幽恨的深切。這兩句從心理描寫著手,觸碰到了琵琶女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減字木蘭花· 贈小鬟琵琶》中,“已屬君家”表明小鬟對心上人已經(jīng)芳心暗許,“從容等待”一則因為她處于豆蔻之年,二則與心上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耳p鴣天·佳人》中“事”有“無限”之多,“情”有“許多”之眾,“四弦絲竹苦丁寧”,“苦”字將琵琶女愁苦哀怨的情態(tài)愁態(tài)形象的再現(xiàn)出來?!赌相l(xiāng)子》中“一點靈犀必暗通。”巧妙化用“心有靈犀一點通”,“何處遇良工?!北磉_了知音難覓的困惑。
二.描摹琵琶樂曲的“琵琶詞”
蘇軾“琵琶詞”中對于琵琶樂曲的描摹,是通過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具象物體來表現(xiàn)抽象的音樂體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形象可感的比喻,來展現(xiàn)琵琶樂曲的獨特魅力,琵琶女技壓群芳的彈奏技藝。筆者將蘇軾“琵琶詞”對琵琶樂曲的描摹,分為整體描寫和局部描寫兩種類型進行分析。
1.整體描寫
蘇軾以全篇來描摹琵琶樂曲的詞作,有兩首,分別是:《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和《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
空床響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夢尊前,驚起湖風入坐寒。
轉關鑊索,春水流弦霜入撥。月墮更闌,更請宮高奏獨彈。(《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
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
《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通篇運用比喻描寫琵琶樂曲。以“空床響琢”比喻琵琶音域空曠,清脆悅耳如打磨玉器,以“花上春禽”、“冰上雹”比喻其時而如春天花叢中的鳥鳴,清脆婉轉,時而如落在冰面上的冰雹,繁密冷峻,以“醉夢尊前”和“風入坐寒”比喻其夢幻縹緲和凄清寒冷,以“春水流弦”和“霜入撥”比喻其流暢歡愉和蕭殺肅靜,以“月墮更闌”襯托其“宮高奏獨彈”的高亢嘹亮。多年后蘇軾在詩中猶然憶起當時在海州石室聽彈琵琶的情景:“一聲冰鐵散巖谷,海為瀾翻松為舞?!保ā逗筒叹胺焙V菔摇罚?,可見蘇軾對琵琶藝術的鐘愛與陶醉?!端{(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一詞是根據(jù)韓愈的名作《聽穎師彈琴》改寫的。夜深人靜,燈火忽明忽暗中,一對青年男女柔聲細語訴說衷腸,“彈指淚和聲”可見,彈奏伊始,聲調(diào)輕柔細膩而略帶哀怨?!昂鲎儭北憩F(xiàn)出變化之猝不及防和對比之鮮明,寫曲調(diào)由低婉哀怨到氣宇高昂,“回首”兩句,以景語形容曲調(diào)之悠遠縹緲。百鳥爭鳴,唯獨彩鳳孤傲不鳴,高音突起,曲調(diào)轉向艱險,像是從極高之山巔跌落極低之幽谷,至此,樂曲戛然而止。詞的末尾部分,則從傾聽者的角度表達了“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無淚與君傾”等異常強烈的感受,用以烘托琵琶彈奏者無與倫比的演奏技藝。蘇軾運用大自然和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將無形的琵琶樂曲轉換為有形的具象事物,該詞雖是對韓愈詩歌的改寫,卻也融合了蘇軾對琵琶樂曲的獨特感悟和情懷。
2.局部描寫
對琵琶樂曲的局部描寫,也有精彩精美絕倫的詞句。例如:“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保ㄌK軾《鷓鴣天·佳人》)“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保ā对V衷情·琵琶女》)“撥弄么弦。未解將心指下傳?!保ā稖p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或描繪場景,或描摹聲音,運用白描、夸張等藝術手法,皆能形神兼?zhèn)洹?/p>
三.描摹彈奏琵琶技藝的“琵琶詞”
蘇軾“琵琶詞”中對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技藝主要是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加以展示的。
1.正面描寫
撥弄么弦。(《減字木蘭花· 贈小鬟琵琶》)
細捻輕攏。(《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愿作龍香雙鳳撥,輕攏。(《南鄉(xiāng)子》)
《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中“撥弄么弦”描述彈奏手法?!恫缮W印欀荻嗑皹桥c孫巨源相遇》《南鄉(xiāng)子》中“細捻輕攏”、“輕攏”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輕攏慢捻抹復挑”,其中“攏”、“捻”是琵琶女在彈奏過程中運用的演奏技法,贊嘆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
2.側面烘托
定場賀老今何在?幾度新聲改。……斷弦試問誰能曉?七歲文姬小。(《虞美人·琵琶》)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訴衷情·琵琶女》)
停杯且聽琵琶語。(《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未解將心指下傳。(《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菩薩蠻·述古席上》)
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
《虞美人·琵琶》“定場賀老”引用唐代開元時期彈奏琵琶的高手賀懷智的典故,“七歲文姬”引用蔡文姬自幼通曉音律,善彈琵琶,借用古代音樂額典故,表達他的音樂觀。
《訴衷情·琵琶女》“小蓮初上琵琶弦”借用北齊擅長彈奏琵琶的馮淑妃的名字“小蓮”贊許琵琶女的技藝,“彈破碧云天?!币粋€“破”字,運用極其夸張的藝術手法強調(diào)其高超的彈奏技藝?!恫缮W印欀荻嗑皹桥c孫巨源相遇》中“停杯且聽琵琶語?!薄巴1倍终f明琵琶女彈奏技藝高超,使宴席上的眾人不得不停下手中酒杯,側耳聆聽“琵琶語”,而“琵琶語”運用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將彈奏琵琶的樂曲聲比作琵琶在喃喃細語的說話?!稖p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中“未解將心指下傳?!迸门畯椬鄷r將細密的心思通過彈奏琵琶傳達出來,彰顯了琵琶女的演奏水準?!镀兴_蠻·述古席上》中“相思”撥斷了琵琶索,可見相思之情的濃烈和熾熱?!端{(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從傾聽者聽完樂曲后內(nèi)心的激動和坐立不安,展現(xiàn)出成功的彈奏琵琶所產(chǎn)生的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
綜上所述,筆者主要從蘇軾“琵琶詞”中描摹琵琶樂妓、琵琶樂曲和彈奏琵琶技藝等角度考察蘇軾的琵琶情懷。既刻畫出琵琶女容貌絕艷、技藝超群、多情哀怨的形象特征,也傳遞了琵琶音域開闊、旋律動人、曲調(diào)豐富的藝術特征,正是由于蘇軾濃郁的琵琶情懷,才能創(chuàng)作出千古傳唱的“琵琶詞”。
參考文獻
[1]唐圭璋編纂,王仲聞校訂,孔凡禮補輯.全宋詞:簡體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張志烈.蘇軾全集校注[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3]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作者介紹:許多忠,青海師范大學校團委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杜小帆,通訊作者,西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代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