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娜 成秀梅 吉宇波 杜夏華 韓艷萍
【摘 要】本文研究利用PBL(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對本科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革性嘗試,探討該模式在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問題的改革效果,思考教學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這對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PBL教學模式改革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應用心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06-0024-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境中思考、協(xié)作、交流并開展知識建構的學習模式。目前PBL教學模式運用于大、中、小學各層次、多個學科的實際教學中,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本研究針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PBL教學模式在應用心理學本科教學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問題提出
(一)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針對知識性內(nèi)容做筆記,考試形式也偏重知識性的考察,學生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形成了記筆記、背筆記、考試時回憶知識性內(nèi)容的學習模式。對于課堂中的提問、討論等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通過交流,學生反映自己已經(jīng)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于課程中臨時安排的討論沒有充足的時間消化知識、查閱資料,因此對于回答問題有很大心理壓力。另外,由于學生回答問題時論證不充分,常常讓有的學生覺得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有點浪費時間,不如直接由教師進行分析講授。
(二)PBL教學模式的運用
PBL教學模式典型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往往要獲得一些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學生分頭查找資源獲取知識,然后相互交流所獲得的知識,并討論如何用所獲得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如果在討論過程中,小組發(fā)現(xiàn)還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專業(yè)知識,就需要反復地查找資源并討論問題解答,直到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后,學生還需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總結所獲得的知識和思維技能[1]。
(三)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加入PBL教學模式能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維持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能否克服學生對主動思考和提問的消極態(tài)度;能否通過小組討論開展高層次思維和深層交流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并靈活應用知識。
二、研究計劃
(一)研究對象
2017級、2018級應用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在大一第二學期發(fā)展心理學課程中參與項目,項目中涉及的學習主題分兩次完成。學生每5人分為一組。每組選舉組長一名,負責全組的協(xié)調(diào)工作。
(二)問題設置
發(fā)展是個體終生面臨的問題,基于PBL教學模式,本研究提出:面對個體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如何理解出現(xiàn)在個體身上的各種現(xiàn)象。研究具體選取了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個體發(fā)展所涉及的8個重要問題,分別是小學兒童的學習障礙、小學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小學兒童的道德發(fā)展、家庭結構對兒童的影響、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青少年的懷孕及分娩、成年期的思維方式、成年早期親密關系的建立。就八個問題所涉及的現(xiàn)象、理論、實驗、干預方法等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梳理。
(三)時間安排
所有任務在2周4次課(8課時)中完成。學生利用課上時間進行資料查找、小組集中討論,利用課外時間補充查找資料、分析資料。
三、實施過程
(一)前期知識儲備
引入PBL教學模式之前,利用56課時通過講授、提問、討論等形式學習發(fā)展心理學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二)設置問題
利用1課時介紹問題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工作過程。向全班同學提出所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學習要求。向各組分配專題。
(三)研究問題
從第2課時開始,學生針對所選具體問題進行資料查找、討論,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教師巡視各組,檢查并參與各組的討論,引導大家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分工配合解決問題。每次課各組成員組內(nèi)交流各自工作的完成情況,對照問題解決方案看那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還需進一步查閱資料以解決,檢視小組問題解決進度。
(四)反思總結
各組利用最后一次課總結匯報學習成果。各組學生根據(jù)匯報中其他組成員針對本組所提問題在課外繼續(xù)進行研究討論,整理完善各組的小組學習結果。
四、反思總結
(一)對整體學習效果的反思
PBL模式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了自己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相比于傳統(tǒng)講授法,PBL模式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更大的自由空間,能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主動性,每一次討論、每一次任務的完成,學生都會因自己積極主動探尋到的內(nèi)容、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高興,真正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
(二)對實施過程的反思
在進行PBL教學模式之前應注意利用校內(nèi)外資源對學生查找資料的基本能力進行培訓。在哪找、找什么、如何找是前期應解決的問題。通過此次研究,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在選題的選取上,本次研究主要由教師決定選題,但個體發(fā)展所涉及的問題不僅集中在這幾個階段,也不僅體現(xiàn)在這些問題上。為了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應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盡量做到教師推薦選題、學生提出選題、師生共同探討決定選題。另外,在分組上本次研究主要是為了增加學生間的交流,將不同宿舍學生分到不同組別的標準分組,后續(xù)應考慮將對同一主題感興趣的學生分為一組,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查找、分析、匯總資料時間長,但匯報時間短,組內(nèi)學生對本組內(nèi)容的了解勝過對其他小組成果的了解。為避免這一情況,可以考慮在學習過程中增加人組之間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也可考慮在匯報結果前,把本組內(nèi)容發(fā)送給其他組提前熟悉了解各組內(nèi)容,加強學生對不同內(nèi)容的掌握。另外對匯報的內(nèi)容,通過對實施過程的觀察,小組成員在討論階段能夠比較積極地投入討論中,但在最后的小組匯報中卻沒能把討論中的一些觀點或具體思考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如何引導學生完整呈現(xiàn)自主學習成果也是發(fā)揮教師指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對教師引導作用的反思
教師的指導、監(jiān)控作用很重要,在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適時引導學生將討論、查閱資料的重點放在當前所分配的任務上,把握自主學習的方向和重點。關注學生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技能方面的訓練,不片面追求學生學習的成果。這一點可以從評分機制的設置入手,盡可能考慮過程性評價。在任務開始前盡可能明確分工,使小組成員明確自己的責任,每次小組學習結束要進行組內(nèi)成員自評及互評,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督,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儒德.問題式學習:一條集中體現(xiàn)建構主義思想的教學改革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5).
【作者簡介】
烏日娜(1985~),女,蒙古族,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心理及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