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斌
【摘?要】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參差不齊,因此筆者建議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文章主要分析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探究如何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以調動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一)初中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不強
筆者就初中生主動運用信息技術情況做過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40字以上的初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學生操作電腦基本都局限于常用的操作,而超過70%的初中學生卻是游戲專家、網聊高手乃至于網購行家,所以學生的信息技術幾乎都用在娛樂方面,而實用方面懂得的不多,很多學生文字輸入速度很慢,實用的軟件操作能力不強,對很多軟件感覺到陌生。總之,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的主動性不足,學生缺乏主動探索學習方法的意識,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缺乏。
(二)初中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缺少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的一大特點就是不斷快速更新,學校教材的更新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速度,因此有種奇怪的現(xiàn)象,校外的電腦培訓學校的教學內容常常比學校更為先進,課外信息技術教學機構的老師的教學理念更為先進,方法更為科學,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信息技術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如果以禁錮的思維教學,以變化遲滯的教材教學,那么學生會逐漸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失去信心,學校的信息技術就成了似有似無的課程。
(三)初中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基礎參差不齊
雖說信息技術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不同的家庭背景,小學階段不同的教學基礎,決定著初中學生信息技術的不同學習基礎。家庭成分好點的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的時間更早,學習基礎更好,家庭成分不好的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概念比較模糊,且小學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高,這些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就更差。那么,如果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同一標準,實行“一刀切”,那么終有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統(tǒng)一教學的節(jié)奏,最終會淪為信息技術課程的門外漢。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究
(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分層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首先需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分類。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分類,首先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將學生按照不同的學習層次分成若干個組,以便分層開展教學。當然,分層教學不宜設置太多小組,一般是在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分層,學生層次若是設置的太多,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在對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和摸底的基礎上大致可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將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學習基礎且對信息技術有明顯愛好和特長的學生安排為一組,將信息技術基礎和對信息技術愛好一般的學生安排為一組,而缺乏信息技術學習基礎和對信息技術不感興趣的學生安排為一組。當然,這種分組方法不是唯一的模式,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也可以根據(jù)學習需要,將好中差學生插開搭配,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二)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目標進行分層
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要實現(xiàn)應有的效果,首先要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出發(fā)。學生已經分層了,卻用相同的教學目標,自然難以凸顯教學效果,也難以提升教學成績,根本原因在于教學目標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該依據(jù)學生分層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以此來保證教學目標的制定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標準相一致。以教學Word的基礎知識為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有word學習基礎且喜歡學習的學生,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用Word制作出個人喜歡的有個性化特征廣告或者板報,或者書本封皮;中等層次的學生能做出一般性的設計就行;而對于不喜歡信息技術的學生則可以學習教材內容,完成教材上作業(yè)就行。如此分層設計教學目標,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學有收獲,且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三)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上來分層
在分層設計了教學目標后,其實在教學內容上也是需要分層安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定適合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教學內容,既要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教學 “Excel表格制作”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向學生統(tǒng)一講解這個軟件運用的基本策略,向學生講解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接下來應該布置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當然,學生操作內容的難易程度各有差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的不同,引導其對該軟件中的一些潛在功能嘗試探索,探索運用。
(四)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評價進行分層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傳統(tǒng)教學評價以教師對學生按照統(tǒng)一模式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易體現(xiàn)評價差異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評價,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以正面的鼓勵為主,在指出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問題的同時,能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學校效果多加贊許和激勵,促進學生學習的長足發(fā)展。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注意保護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引導學生學會反思,促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榮立.計算機應用教學中實施互動式分層教學法探索[J].通訊世界,2017(16):285~286.
[2]武鎮(zhèn).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分層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