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雋永
摘 要:語文的發(fā)展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以前學生會覺得只要背會課文,文言文會分析,閱讀理解從文中找,作文積累素材就可以將語文拿下,但實際上我國的教育模式正在將語文的內涵消磨,忽視本身的特性,這當成一個工具,因此文本就高中語文中學生文化底蘊的塑造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化底蘊;塑造
教師們混淆了語文教育和文學教育之間的關系,認為二者是等價的,但其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學習語文不光學習詩詞文章,還要塑造深厚的文學底蘊,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還為提高綜合能力打下基礎。
一、改革文學底蘊的塑造方法
先在教學材料上面進行改革,目前針對的教育對象是00后,那么教材的選擇要更符合現在的新時代,符合學生們的實際年齡和性格特點,比如在知識方面要合理利用內外教學資源,內部資料主要指課本上提到的教材,外部資源則是老師查找此篇文章涉及的背景等資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含義,讓二者相輔相成。再通過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做好對事物的敏感程度、學習能力、邏輯和記憶能力等調查,設計課堂教案,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可以逐步的鍛煉學生運用、理解、分析、創(chuàng)造、評價等語文能力,適當的加入一些實際案例,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比如在講述高二下冊中的“作為偶像”這一文時,教師可以從提問學生偶像的問題入手,調動其學生的積極性,畢竟現在追星情況還是比較多,所以學生也比較有話題可以參與討論,然后就這個問題再問“為什么喜歡這個偶像”、“從中學到了什么”、“為此做了哪些改變”等問題,一步步加深問題內涵,同時和文章中所提到的偶像做對比,為什么這些偶像被寫進文章中,他們身上有哪些大眾偶像沒有的優(yōu)勢,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好像除了課本上的內容對國家的其他大事從不關心,沉迷娛樂不可自拔,卻沒有承擔起作為中華兒女接班人的重擔,文中刻畫的人物傳達的是愛國、無私奉獻、大無畏等精神,這正是現在學生所缺乏的文化精神,語文的教育不單是知識,還有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民魂,所以這樣講解可以提倡學生多關注國家大事,多學習人文精神,提高自身涵養(yǎng)。
二、注重文學底蘊塑造的實踐
教師注重文化底蘊的重要性后,還要落實在實處,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分析,比如深度挖掘課本中的文化內涵,在講解文章時,要先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是否可以接受現在的教學進度,或可以開設更深層次的教學,做到延伸和拓展,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的同時還能得到一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教師要對素材有個完整的認識,可以設計出階梯式的教育方式,一步步深化教育的內涵,陶冶學生的情操。之外還可以利用情景化創(chuàng)設來優(yōu)化課堂模式,活躍課堂氛圍,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在文章場景的內容,體會文本刻畫的情感,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鍛煉學生的思考和文化素質,并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引發(fā)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比如在教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時,看題目很好解釋,就是一個假設馬上失明的話你會做什么,也是警醒學生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才后悔,教師在講述這篇文章時可以深刻挖掘文章的背景,會發(fā)現這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作者凱倫凱特就是一個失明又失聰的姑娘,在她寫這篇文章時全文沒有體現出抱怨上蒼的不公或怨恨,有的只是堅強和樂觀,教師通過多媒體多方面的向學生展示這篇文章的深意,并讓他們自身帶入場景“若是馬上失明,他們會做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可以說課堂的氛圍相當和諧活躍。
三、創(chuàng)新文學底蘊塑造的考核
為了不讓學生放松警戒,重視語文的文化底蘊,教師就要完善相應的考核機制,良好的機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生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改對語文考試的錯誤認知,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養(yǎng)成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不會退縮,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有好處,不會因為成績的挫敗而灰心,反而能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為下次考核做準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排在自己前面的學生為目標,若是考過了他,自己就會得到對方的獎勵,相反自己就要獎勵對方,這樣的獎懲機制更能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不單靠升學考試、大考等來決定學生,畢竟有些學生所受的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增加一些個人創(chuàng)作部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從某種程度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如在默寫文章“出師表”時,教師可以分組讓成員分配片段,以小組形式進行比配,在黑板上默寫下來整篇的文章,最快的組可以獲得獎勵,且小組成員出力最大的可以再獲得一份獎勵,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也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不再是詩詞古文的默寫和背誦,而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方法和手段,為了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機制,最大程度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