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一代”老年人成長于我國歷史性的轉折時期,是第一代整體上浸潤和認同流行文化的老年群體。在分析“改革開放一代”特征的基礎上,提出要將流行文化作為公共圖書館老年閱讀推廣工作的基本要素,并闡述了“當代大眾文學”“當代審美精神”“書模展演”等老年閱讀推廣工作的幾種具體實現形式,目的是更好促進“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的閱讀發(fā)展、文化發(fā)展、生命發(fā)展,積極建立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現代文化模態(tài)。
關鍵詞:改革開放一代;流行文化;老年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28
1 前言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生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的八十年代青年,走過40載春華秋實,如今已經或即將步入老年階段。這一代老年人基本成熟于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青年是最先體驗改革浪潮沖擊的人群,是眾多新觀念、新方式的實踐者和引領者。由于從青年時期起就伴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一路同行,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均與以往的老年人有著質的區(qū)別,這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老齡人口的整體樣貌。
流行文化是現代社會的主要文化形態(tài)。改革開放40年來,流行文化在中國得到了蓬勃發(fā)展,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組成。“改革開放一代”是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最先接受者、參與者和倡導者。流行文化的潮起潮涌給這代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流行文化深刻影響著這代人的青年、中年以至現在的老年。
我國從1999年邁入老齡化社會,距今已有20年。20年間,老齡人口正以每年約300萬的速度增長,2020年增至2.48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7.2%,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4億[1]。人口老齡化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老年讀者已經成為公共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之一。面對流行文化浸潤下的“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應對舉措遠非活動樣式的增加、技術應用的更新等內容層面和手段層面所能涵蓋。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55后”老年讀者的逐漸增多,“流行文化化”的新老年人閱讀推廣研究顯得日益重要而迫切。本文在分析老年閱讀推廣工作實踐、研究現狀和“改革開放一代”新老年人特征的基礎上,提出將流行文化作為公共圖書館老年閱讀推廣工作的基本要素,并闡述了幾種具體實現形式,目的是更好促進“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的閱讀發(fā)展、文化發(fā)展與生命發(fā)展。
2 “改革開放一代”的代群特征
2.1 文化意識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和國門敞開,使得“改革開放一代”從青年時期起便生活在不同文化潮流激蕩交匯的歷史階段。在40年的現代化進程中,伴隨著文化環(huán)境與經濟環(huán)境的變遷,這代人的文化意識表現出多層次性、多結構性與多色彩性[2]。
這代人先后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春潮涌動,見證了上世紀90年代至今由于社會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豐富、科技發(fā)展及文化繁榮,漸次邁入老年的他們對于文化的內涵、味道、厚度有著深刻、雋永、獨特的參悟與把握,這是一代具有濃厚文化意識的老年人。
2.2 現代意識
40年來,“改革開放一代”在各個領域都成為無可爭辯的中堅力量。他們反思揚棄了傳統(tǒng)思維,以現代精神意識充分展示了“社會角色擔當”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改革開放一代”的現代意識主要表現為:(1)自我意識。這代人尊崇自我肯定、自我設計及自我實現的觀念,用自己的頭腦對事物做出判斷[3]。(2)改變意識。這代人身上求新、求變的開拓精神同傳統(tǒng)性格有著極大的區(qū)別。自信、大膽、奔放比之壓抑、膽怯、自束更為健康[4],也正是40年來整個社會不斷前進的動力所在。(3)多元意識。這代人成長、成熟于歷史性的轉折時期,多種思潮從不同的渠道對他們產生影響。不同形式的文化慣性, 促成了這代人思維模式、個性發(fā)展及心理需求的多元化趨勢[5]。
2.3 年富意識
國際上習慣于將人生劃分為四個相繼的年齡期:少兒期、職業(yè)期、退休期、依賴期?!暗谌挲g”指的就是60-80歲的退休期?!暗谌挲g”人群,生活壓力較低,家庭負擔不重,有條件發(fā)展自身的才能和興趣,充分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暗谌挲g”是人生的另一個關鍵階段。
“改革開放一代”正通過老有所愛、老有所求、老有所為,實現老有所用、老有所成、老有所立,釋放“年輕態(tài)老年人”的能量和光芒,用剛健有力的老年文化富足生命,讓“第三年齡”成為人生的重要收獲期,積極改變著我國老年人群的整體面貌[6]。從傳統(tǒng)依賴外界的“受體”角色轉換為追求更高生活境界的“主體”角色,這種“年富意識”成為“改革開放一代”老齡階段高高飄揚的旗幟。
3 浸潤和認同流行文化的新老年人
流行文化是社會文化系統(tǒng)中一個相對晚出又個性鮮明的文化形態(tài)。流行文化是在現代社會的世俗化發(fā)展中,特別是20世紀以來,新興的大眾化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7]。它以流行和時尚為主要特征,呈現出娛樂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并通過大眾傳媒廣泛傳播。流行文化為大眾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資源,代表了文化的現代發(fā)展方向——大眾的文化表達要求,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是伴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進程發(fā)展起來的,既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潮流,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現實訴求。改革開放培育了大眾開放自信的文化心態(tài), 這種心態(tài)成為流行文化強大的精神推動力[8]。4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也造就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的新老年人。崇尚自主獨立加之對于文化味道的敏銳把握,讓這代人開始擁有真正的流行與時尚。生活品質、情趣格調、服飾使用、飲食起居、音樂文學等都擁有流行化的表達方式。這代人已習慣于以流行文化來為自身定位,無論外在呈現亦或內在需求,均散發(fā)出流行文化氣息[9]。 “改革開放一代”是中國第一代整體上浸潤和認同流行文化的老年人。
4 將流行文化作為老年閱讀推廣工作基本要素分析
流行文化促進了文化同社會大眾實際生活的進一步結合,填平了文化與生活的鴻溝。流行文化是人們身邊的文化事實,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模鑄得富有藝術情趣與審美格調[8]。人們經由流行文化觸摸著充滿美感的生活,又通過生活譜寫出流行文化新的可能。在“文化生活化”和“生活文化化”的雙向共時運動中,流行文化早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文化現象。
公共圖書館要將流行文化作為基本要素嵌入至“改革開放一代”老年閱讀推廣工作,不斷增進老年文化發(fā)展。閱讀在近年來越來越飽有文化屬性,人們紛紛賦予閱讀以文化表征。流行文化同生活的互為轉化關系,無疑可以讓閱讀經由文化的“中介”自然而然滲透到生活本身,實現閱讀生活化的堅實嬗變,更好滿足當代老年讀者的需求——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文化的首要功能是為人們提供具有普遍性、持續(xù)性的意義和價值體系。怎樣保證、體現人的自我存在的獨立和自由,是流行文化意識的核心主張[7]。閱讀在現代社會扮演著內向的心靈與思維建構方式的角色——人們超越獲取知識的維度,將閱讀作為塑造、完善、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徑。在滋養(yǎng)浩然正氣的同時,人們獲得由內而外的快樂,享受到精神愉悅。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被賦予了文化存在性。閱讀的現代社會角色與流行文化意識的核心主張是不謀而合的。這樣,閱讀推廣工作憑借流行文化作為“身邊的文化事實”的普遍性與持續(xù)性意義,可以讓閱讀更為深入廣泛地被現代人所接受,使閱讀的文化存在性贏得現代社會的普遍認同。閱讀因而變成了一種文化行為,也即“悅讀”。
流行文化在“文化生活化”和“生活文化化”助推下,與社會生活高度融合。這就決定了以流行文化為基本要素的閱讀推廣工作,能夠把閱讀從文化行為更好地滲透為現代社會的生活行為,真正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即“越讀”。“越讀”讓大眾在理性上懂得書籍在社會與人的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激發(fā)讀書性情、培養(yǎng)讀書習慣,讓善于讀書是成為一種修為、一種境界。
“改革開放一代”老年閱讀推廣工作要在流行文化這一基本要素的作用下,把閱讀由文化行為狀態(tài)的“悅讀”,遞進為生活行為狀態(tài)的“越讀”,促成公共圖書館對現實生活的人文關懷,將閱讀關懷同當代老年人的生存價值、生活狀態(tài)緊緊相連,真正充實、豐盈“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的精神世界,深入他們的內心,做到“精深人文”。
公共圖書館“改革開放一代”老年閱讀推廣工作要充分發(fā)揮流行文化的基本要素作用,創(chuàng)造以互動、體驗為特點的閱讀分享機會,擢升老年讀者文化能力,幫助其主動發(fā)現并行穩(wěn)“閱讀——悅讀——越讀”的“人文橋梁”,不斷積累老年文化資源增量。文化獲得感帶來的文化自信,是老年文化發(fā)展的必然實現,也是老年“主體”角色的必然強化。
5 流行文化作用下老年閱讀推廣工作的幾種實現形式
流行文化作用下的老年閱讀推廣工作要同“改革開放一代”的文化“頻譜”相契合,突出多元選擇性、審美品位性和主體表現性,有效釋放文化意識、現代意識和年富意識的代群特征。
5.1 當代大眾文學老年閱讀推廣
5.1.1 “改革開放一代”的文學情結
“改革開放一代”是頗具“文學感覺”的群體。在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熱”中,反思文學、尋根文學、港臺文學、現代派小說,這代人都是其擁躉[10];上世紀90年代國內作家陳忠實、賈平凹、余華、劉震云等的一大批現實主義作品,讓逐漸步入中年的他們以多層級的視角冷靜、客觀地審視著當代社會;在網絡迅速發(fā)展網絡文學興盛的年代,他們仍然能夠用“擇其善者”的豁達心態(tài)撲捉其中的精華之作。文學,在這代人的不同年齡,都適時而又恰到好處地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精神引領與心緒撫慰作用。這代人對于文學,相較前幾代和后幾代人,呈現出更為濃重的情懷意識。
5.1.2 當代大眾文學的流行化表達
傳統(tǒng)文化統(tǒng)攝下的文學有穩(wěn)固的“文本——閱讀”單維度表達方式。當代流行文化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文化表達。注重人們參與的交互式多維表達取代了“文本——閱讀”的單維度表達。文本不再是被壟斷的東西,其權威性被平等的表達與交流所替換,大眾獲得了文本表達的權利和渠道[11]。作為流行文化的重要分支,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當代大眾文學點燃了無數人心中的文學之火。文學作為時代的標記,喊出了時代的精神。普通民眾通過文學反思過去、關注現實與探求未來。
5.1.3 當代大眾文學閱讀推廣的“閱讀時代”功能
公共圖書館針對“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的當代大眾文學閱讀推廣工作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要重視這代人普遍具有較高文學修養(yǎng)與文學熱情的優(yōu)勢,依托文學圖書報刊資源,成立“文學俱樂部”,用開放式、交流性、參與感的流行文化模式設計,開展深度閱讀推廣活動。
“文學俱樂部”可以采用板塊化的形式,吸引老年讀者依照不同興趣喜好,靈活多樣地“點單式”選擇。(1)“讀來讀往”板塊。圖書館成立朗誦藝術團,組織“改革開放一代”團員們進行類型多樣的朗誦。朗誦篇目要選取改革開放4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大眾文學作品,以期“用聲音記錄變化”。精彩實況可以制作成有聲閱讀資源,通過圖書館移動網絡有聲閱讀服務平臺,在老年讀者中間傳播,實現由點及面的有聲閱讀推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圖書館舉辦的“夕陽紅詩文朗誦系列活動”、唐山市圖書館“晚情詩文朗誦團”開展的“詩詠中華”朗誦會等形式,作品與聲音交相呼應,以時代之名,為時代禮贊[12-13]。擲地有聲的誦讀,表達出當代新老年人謳歌“改革開放好”的熱切情懷。(2)“身臨其境”板塊。圖書館召集退休文學愛好讀者,挑選若干豐沛改革開放時代場景畫面的當代大眾文學作品改編為“讀書劇”進行表演。這不但成為展示文學的良好契機,更給予老年讀者閱讀基礎上的文學演繹機會,將當代大眾文學活化、立體化、情景再現[14]。溫州市圖書館“桑榆讀書劇社”定期開展表演培訓、專題講座、佳作賞析及劇本征集等活動,并走進地方劇院、文化宮、步行街等場所舉行公益演出。該社的“讀書劇”以“讀書+文學+話劇”的形式,融入表演等舞臺藝術特色,讓當代大眾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場景“活”起來,傳播了全新的“書劇結合”閱讀新時尚[15]。(3)“那時花開”板塊。利用圖書內容與具象物品穿起過往回憶,是國外一些圖書館開展老年閱讀推廣的成功做法。國內公共圖書館可以在此基礎上融入流行文化元素,促成“改革開放一代”的“流行回眸”。本溪市圖書館從2019年開始推出“那時花開”閱讀活動。每期活動由一名老年讀者精心挑選曾經閱讀過的幾篇當代大眾文學佳作,與在座的諸位“老朋友”分享作品的內容結構、創(chuàng)作特色和自己的閱讀心得、推薦緣由。之后,大家通過照片、視頻、報刊資料和實物、道具,共同回憶文學作品中涉及到的流行文化風潮、事件、趨勢、人物以及每個人對于這些點滴過往的親切感受。每位“老朋友”都是一部活的歷史,都有著豐富的流行文化經歷?;顒拥拈_展重在用文學的“牽手”,引出流行文化的曾經“當下性”與貫通“共時性”,即一段流行文化“花開那時”的繁茂恣肆和40年間流行文化藤蔓綿延的盎然文脈?;顒訋ьI“改革開放一代”深切體味流行文化的內涵,并通過一幅幅“故事畫面”抒發(fā)浸潤流行文化的共同心緒。
當代大眾文學老年閱讀推廣要注重發(fā)揮好當代大眾文學“關照現實”的藝術功用,并以流行文化的設計安排呈現多樣化的閱讀推廣模式,從而讓“改革開放一代”新老年人體會到流行文化牽引下的“閱讀與生活相融”——參與閱讀活動就是在真切感受40年來的難忘歷程,進而實現“閱讀時代”的文化目標。
5.2 當代審美精神老年閱讀推廣
流行文化具備獨立自由的形象塑造能力是現代性賦予流行文化的自律性。這種自律性即為當代審美精神。文化應當被理解為人的精神家園。家園對于個體的意義,在于把棲居的整體感和歸宿感賦予個體[18]。當代審美精神著眼于塑造流行文化的整體感,建設現代社會的精神家園,以實現當代人“詩意地棲居”。公共圖書館老年閱讀推廣工作要切實致力于“改革開放一代”當代審美精神的發(fā)展。
5.2.1 實現“閱讀升騰”,打造“閱讀映像”
閱讀推廣工作要在促進深度閱讀的基礎上,根據“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的閱讀偏好,成立不同主題的閱讀群體,如保健群、書畫群、歷史群、時政群、音樂群、烹飪群等。進而,對不同主題的閱讀內容進行研究統(tǒng)籌與活化抽離,實現“閱讀升騰”。
“閱讀升騰”需要“閱讀映像”。圖書館要致力于跟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美術館、博物館、群眾藝術館等機構聯(lián)手打造“傳授、體驗、表演、共享、制作坊”等由各類主題閱讀伸展出來的特色文化項目。文化項目以“映像”的姿態(tài),承接、演繹“升騰”狀態(tài)下的“新閱讀”。閱讀在與文化項目的對接中,變得更為立體化、情感化與審美化,從而更好發(fā)展“改革開放一代”老年讀者的當代審美精神。遼寧省圖書館“樂齡俱樂部”、深圳圖書館“樂讀老年讀書會”推出了眾多建立在深度閱讀基礎上的“閱讀映像”文化項目。這不僅成為老年讀者蘊藉情感、展示自我的平臺,更為圖書館“銀發(fā)閱讀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厚植著老年讀者的深層文化心態(tài),在更高層面上樹立閱讀價值觀念[16-17]。
5.2.2 建設“圖書館+”模式老年閱讀空間
作為特色文化項目存在的“閱讀映像”呼喚不同審美范式的多種類型空間分別加以容納。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突破以往老年讀者閱讀空間囿于館內老年閱覽室建設的模式,加快閱讀空間的轉型升級。圖書館要著眼于“走出去”,閱讀空間的供給應圍繞增量拓展思路,在寫字樓、地鐵站、茶舍、清吧、咖啡屋等處開發(fā)具備“圖書館+”功能的復合型老年閱讀空間。這類老年閱讀空間的環(huán)境營造,要注重唯美設計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凸顯現代、時尚、雅致、精巧的韻律色彩,給予老年讀者更加舒適、便捷、高效的閱讀體驗。多主題“閱讀映像”活動在溫馨的審美空間鱗次櫛比開展,老年讀者會沐浴到閱讀帶來的心靈愜意,更好滿足他們對于“詩意棲居”般當代審美精神家園的渴望。
“圖書館+”模式的老年閱讀空間將閱讀、文化、創(chuàng)意與交流融為一體,是圖書館的閱讀文化功能與館外建筑空間的跨界組合,具有公共性、公益性、開放性和審美性。北京西城區(qū)的特色閱讀空間、深圳的“In Library”、南京的“二樓南書房”、張家港的“圖書館驛站”、江陰的“三味書咖”等新穎別致的閱讀文化空間便是其中的典型例證。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發(fā)揮老年讀者數量多且參與活動意愿高的特點,利用該模式積極探索流行文化閱讀推廣的多維實踐方式。
5.2.3 形成“合縱連橫”的“流行文化審美手筆”
公共圖書館“改革開放一代”老年閱讀推廣工作,通過縱向與文化機構、社會團體打造“閱讀升騰”后的“閱讀映像”,橫向與民間資本合作、購買社會服務,共同建設館外的老年閱讀空間,從而形成“合縱連橫”的“流行文化審美手筆”。富于當代審美精神的老年閱讀推廣工作,讓老年文化發(fā)展在喜愛閱讀、習慣閱讀的理性自覺促進下,步履踏實、碩果累累,讓處于“第三年齡”區(qū)間的老年人生在文化維度上繼續(xù)攀登、更上層樓,積極開拓“改革開放一代”新老年人實現成功老齡化的路徑。
5.3 書模展演老年閱讀推廣
作為最早出現的主要元素,時裝始終是流行文化的基礎與核心部分,是同流行文化無法割裂看待的一對概念[18]。時裝是流行文化的生動表達,奠定整體流行文化的基調、性質及規(guī)律[19]。 “改革開放一代”新老年人敏于捕捉時尚的腳步,善于通過著裝體現個性氣質和人格魅力。在圖書館為數眾多的老年讀者中,長于服飾穿著、時尚意識濃厚的新老年人不在少數。公共圖書館可以將老年模特服飾展示同閱讀推廣相結合,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一代”老年書香模特展演方式,集視聽文化于一體、融表演和故事情節(jié)于一爐,呈現流行書香之美與“主體”角色之美,帶動更多讀者加入到“全民閱讀”隊伍中來。
5.3.1 老年書模的選拔
(1)書模選拔條件。一要熱愛閱讀,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閱讀修養(yǎng);二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能夠展現書籍的文化氣息。(2)書模選拔環(huán)節(jié)。知識問答環(huán)節(jié),考察老年選手的文化知識和文化內涵;好書推薦環(huán)節(jié),由老年選手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包括書籍的作者履歷、藝術手法和創(chuàng)作主旨;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考察老年選手的身形、站姿、步伐、儀態(tài)、表情和氣質。
5.3.2 老年書模的培訓
要把老年書香模特表演定位于文化傳播的媒介,老年書香模特定位于閱讀文化的傳播大使。因此,在老年書模培訓過程中,一是應強調書模既要重視外表形體的塑造,更要展示自身文化的品格;二是應制定必讀書目,要求模特認真細讀并撰寫感言,最終通過自己的演繹展示書籍的文化魅力。
5.3.3 老年書模展演的推出
本溪市圖書館將模特服飾展示同閱讀推廣相交融,在東北地區(qū)圖書館界首開“老年書香模特表演”先河,助力閱讀推廣。在多種閱讀推廣活動中,“老年書香模特表演”均展現了卓越不凡的風姿,并逐漸打造成本溪市圖書館別具特色的閱讀推廣品牌。(1)同朗讀活動相結合。朗讀活動中,老年書模演員通過優(yōu)美變幻的造型、靈動穿插的隊形、沉靜典雅的表演,用肢體動作準確再現并適度延伸著聲情并茂的圖書朗讀,給受眾帶來了具有強烈沖擊力的視聽盛宴,令人耳目一新。(2)同新書發(fā)布相結合。發(fā)布現場,在音樂聲中,老年書香模特著裝新穎,手持書籍,運用故事化的情節(jié)設置,襯以恰如其分的姿態(tài)表情動作,介紹新書的作者、內容及創(chuàng)作背景。這打破了由主持人邀請各路嘉賓逐次登臺敘談新書的慣常運作,激起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新書推廣率因此大幅提高,從而進一步突出公共圖書館作為區(qū)域閱讀中心的地位。(3)同圖書排行榜相結合?!白x者喜愛的圖書排行榜”“國內最新出版圖書排行榜”等是本溪市圖書館書目推薦工作的重要方式。排行榜在以往“圖文靜態(tài)模式”基礎上,引入“書模動態(tài)模式”,形成動靜結合的圖書推薦新樣態(tài)。不同的上榜圖書采用相應的老年書模展演風格?!皶討B(tài)模式”按照不同排行榜分門別類制作成多款短視頻,并跟“圖文靜態(tài)模式”有機糅合,通過圖書館網站、微博、微信平臺和時下頗受歡迎的短視頻應用等融媒體手段廣泛傳播。
6 結語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主體結構深刻轉型的重要標志,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老齡社會同時也就是長壽社會,意味著千百年來人類長壽夙愿的實現,與漫長年輕社會的短壽時代相比,在老齡社會條件下,人們的觀念、生存和發(fā)展方式已經和正在發(fā)生一場深刻變革。如何從文化上塑造理想老齡社會,走出一條適應老齡社會的文化道路,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的最大難題[20]。 “改革開放一代”是同流行文化“正面碰撞”的第一代老年人,之后的老年群體必將更加認同流行文化價值,所以,做好流行文化作用下的“改革開放一代”老年閱讀推廣工作的樣本意義和開創(chuàng)意義即在于此。筆者希望開辟公共圖書館老年閱讀推廣工作的嶄新思路,用流行文化打造“閱讀——悅讀——越讀”的傳導鏈條,有力促進老年發(fā)展,積極建樹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現代文化模態(tài)。
參考文獻
[1]周玲.圖書館如何為特殊群體提供服務[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2):26-28.
[2]楊雄.再論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的“長波”現象[J].中國青年研究,2009(1):25-30.
[3]楊靜.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思潮的嬗變與青年價值觀變遷.青年探索,2018(2):54-62.
[4]唐燦.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青年價值取向—當代青年的自我價值觀[J].青年研究,1990(Z1):9-21.
[5]江洪.改革中青年價值觀變化的特點[J].青年研究,1989(2):13-14.
[6]穆光宗.成功老齡化之關鍵: 以“老年獲得”平衡“老年喪失”[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11):9-15.
[7]肖鷹.美學與流行文化[J].文藝研究,2001(5):30-36.
[8]孫瑞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生成的動力機制——一種分析框架與研究視角[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51-56.
[9]譚建光.改革開放時代青年的十大觀念及其價值[J].青年探索,2018(2):35-46.
[10]張文.從80年代的讀書現象看90年代青年的新特點[J].青年探索,1991(1):21-22.
[11]劉懷光.流行文化及其對經典文化表達方式的顛覆——現代流行文化的后現代意義[J].理論導刊,2008(6):43-44,49.
[1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圖書館.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夕陽紅詩文朗誦活動[EB/OL].[2019-06-23].http://www.gxlib.org.cn/news_show.aspx?id=9899.
[13]唐山市圖書館.“詩詠中華”晚情詩文朗誦會[EB/OL].[2019-10-24].http://www.tslib.net/contents/3/2152.html.
[14]丁軼.公共圖書館報刊工作融入全民閱讀推廣的實踐與思考[J].晉圖學刊,2017(6):37-42.
[15]溫州市圖書館.“讀書劇我來演”匯演圓滿落幕[EB/OL].[2019-09-22].https://www.wzlib.cn/hdxx/hdbd/201509/t20150922_226044.html.
[16]張欣.緊密圍繞核心業(yè)務目標 構建立體閱讀推廣體系[J].圖書館學刊,2018(8):31-36.
[17]深圳政府在線.深圳圖書館“樂讀”老年讀書會成立[EB/OL].[2019-10-02].http://www.sz.gov.cn/wtlyjnew/ztzl_78228/zdly/sstsg/gzdt_81822/201612/t20161212_5670128.htm.
[18]李克兢,王琴琴.服裝設計與流行文化[J].山東紡織經濟,2010(10):43-45.
[19]王穎.我國流行文化研究評述[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137-144.
[20]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十九大報告關于老齡工作的十大看點[EB/OL].[2019-11-13].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16/184772.html.
作者簡介:丁軼(1978-),男,本溪市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空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