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 吳潔, 牟怡, 段慶紅**
(1.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影像科, 貴州 貴陽 550000; 2.貴州省人民醫(yī)院 超聲科, 貴州 貴陽 550000)
IgA腎病(igA nephropathy,IgAN)于1968 年由Berger 和Hinglais[1]首次報道,是以呈顆粒狀或團塊狀的單純IgA 或以IgA 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補體C沉積于腎小球系膜區(qū)的一種臨床病理綜合征,迄今為止,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IgAN 在中國患病率高,約占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的45.26%~58.2%[2-3],普遍開展的腎穿刺活檢發(fā)現(xiàn)IgAN的預后并不理想[4]。目前,IgAN是我國尿毒癥患者的主要原發(fā)病[5]。鑒于IgAN是一個進展的腎臟疾病,發(fā)病率高且預后不良,因此早期診斷與及時的病情評估對延緩疾病進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確診IgAN僅能倚靠腎臟病理組織學檢查,但該檢查方式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針對腎組織病理變化的過程無法做到及時有效地評估[6];同時臨床常用的各項檢查方式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7-8]。彈性成像的出現(xiàn)打破了對傳統(tǒng)醫(yī)學影像學的定位,由定性向定量、形態(tài)學向功能學發(fā)展及轉變,將超聲與病理以及生物力學聯(lián)系起來,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與方法。超聲剪切波組織定量技術(elasto point quantification,Elasto PQ)通過測量組織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定量的反映組織的彈性狀況,為臨床提供新的評估參數(shù)。楊氏模量值能夠提供組織硬度的絕對值,并且在某些層面上有助于對疾病的評估,運用最廣泛的主要體現(xiàn)在肝纖維化的診斷。目前關于Elasto PQ運用于IgAN中的研究相對較少[9],本次研究應用Elasto PQ測量IgAN腎皮質彈性的楊氏模量值,探討針對IgAN牛津分型中的病理改變,評估Elasto PQ的應用價值。
收集2017年1月-12月行腎臟組織學病理活檢術確診為IgAN的患者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平均(38.64±11.60)歲。剔除標準:一般情況差不能配合檢查者,腎臟穿刺后血腫者,腎臟內多發(fā)結石、腎臟積水者,重度腹水者,腎臟占位病變者。
1.2.1超聲檢查方法 使用Philips EPIQ5彩色超聲診斷儀,選擇腹部探頭C5-1,頻率為5~1 MHz,該探頭配置Elasto PQ技術。超聲檢查與腎臟穿刺活檢術間隔時間均在1周內。患者取左側臥位,固定探頭方向與腎臟的最大長軸切面保持垂直,選擇Elasto模式,嚴格控制取樣框與皮膚的距離在6 cm以內,將取樣框置于腎臟中部皮質;囑患者屏住呼吸,待圖像穩(wěn)定后,按measure鍵,獲得患者的楊氏模量值(圖1),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復測量5次有效值,并取平均值記錄,單位為kPa。
圖1 腎臟皮質的楊氏模量值Fig.1 Young's of the renal cortical modulus value
1.2.2腎臟穿刺活檢術 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患者的腰背部。常規(guī)消毒鋪洞巾,超聲引導下定位右腎下極,2%利多卡因5 mL局部浸潤麻醉,用巴德16G組織切割式活檢針對患者進行取材。低溫下放入固定液中送病理檢查。嚴格把控每一例穿刺患者的禁忌癥。
1.2.3病理學分析方法 穿刺獲得的腎組織使用石蠟包埋后、連續(xù)切片,切片厚度約2~3 μm、HE染色,光鏡觀察,穿刺成功的標準為腎小球數(shù)目為10個以上,同時分別作Masson染色、PASM染色及PAS染色。
將入組患者腎臟穿刺活檢取材的標本進行病理學分析。采用2009年公布的牛津分型(Oxford分型)[10]對IgAN進行分型,病根據分型分為M0組、M1組、E0組、E1組、S0組、S1組、T0組、T1組及T2組。分型標準:(1)系膜細胞增生(mesangial hypercellularity,M)分為M0和M1,M1指50%腎小球系膜區(qū)超過3個系膜細胞;(2)毛細血管內細胞增生(endocapillary hypercellularity,E)分為E0、E1,即有或無;(3)節(jié)段性硬化或黏連(segmental sclerosis or adhesion,S)分為S0、S1,即有或無;(4)腎小管萎縮或間質纖維化(tubular atrophy or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T)分為T0、T1、T2,T0指≤25%,T1指>25%~50%,T2指>50%。各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M0與M1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0與E1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0與S1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E及S病變組的楊氏模量值Tab.1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Young's modulus in groups of M,E and S
T0與T1、T0與T2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與T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T病變各組的楊氏模量值Tab.2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Young'smodulus in groups of T
注:(1)與T0組比較,P<0.05。
如圖2所示,T0組患者33例,PASM染色后可見腎小管上皮空泡及顆粒變性,小灶狀萎縮,呈紅色;間質纖維組織少量增生,呈淡紅色,亦可見呈藍色的小灶狀淋巴細胞浸潤,病變范圍局限在25%以內;T1組患者19例,PASM染色后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呈中度萎縮及變性,間質纖維化的病變范圍增加,超過25%但局限于50%以內;T2組患者13例,PASM染色后、在100倍及40倍鏡下病變幾乎占滿整個視野,腎小管上皮細胞萎縮呈重度,可見呈束狀、網狀成片的纖維組織增生,病變范圍超過50%。
圖2 T病變各組腎臟組織(PASM)Fig.2 Microscopic changes of T in each groups (PASM)
IgAN在我國范圍內發(fā)病率高同時預后較差,因此早期診斷以及及時的對病情進行評估顯得十分重要。然而,目前臨床尚缺乏一種無創(chuàng)、重復性高且經濟方便的檢查手段。生物組織的病理發(fā)生改變時,彈性這一重要的物理特征通常會產生變化。組織彈性基于組織的微觀結構,與其生物學特性緊密相關,因此任何的微觀病理結構的改變,均有可能引起組織宏觀的彈性出現(xiàn)變化,故可以通過測量組織彈性,間接獲取組織內部的病理改變[11]。生物組織的彈性對疾病的診斷及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一種新的超聲成像技術,即彈性成像可通過組織的彈性變化初步評估組織的病理改變[12],彌補了常規(guī)超聲的不足,能更生動地反應病變彈性及病變性質,從而為臨床早期診斷IgAN及對其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提供更多可能性。
Elasto PQ是基于聲輻射力脈沖(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彈性成像原理。ARFI 成像是利用聲輻射力成像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超聲探頭發(fā)射超聲波到受測組織某一設定的深度,利用超聲探頭聚焦約5~100 ms,聚焦的超聲波聲輻射力引起組織產生縱向壓縮,橫向膨脹位移振動從而產生剪切波深入到受測組織,使得聚焦位置的組織發(fā)生位移,緊接著用探頭接收輻射力作用前和作用后的超聲射頻回波信號,然后超速成像系統(tǒng)實時抓捕整個過程中連續(xù)的未經處理的射頻點。最后,運用時間-路程計算方法將收集到的這些數(shù)據進行處理,得出一個剪切波速度譜。通過計算SWV,可以間接的反映出組織的彈性模量,從而反映物質本身的彈性性質,即量化的反映局部組織硬度的水平[13]。世界范圍內的多項研究均表明IgAN的預后與病理指標具有相關性。因此通過腎臟的病理改變對預后進行預測是研究的一大熱點。國內外的學者不斷研究與探索針對IgAN病理分型的方法,希望能夠對預后起到良好的預測作用。2009年[14-15],針對原有的Hass分型、Lee分型、WHO組織學分類法的不足公布了針對IgAN病理分型的牛津分型。牛津分型對M、E、S及T病變進行了整體評估。迄今為止,該分型被認為是最科學、最嚴謹、最被病理及臨床醫(yī)生接受采納的臨床分型方法。此分型方法能夠評估IgAN預后以及指導治療。研究結果顯示M、S、T 3種病理改變是獨立的危險因素,與預后具有相關性,E這種病理改變則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具有相關性。同時,目前研究認為S能夠獨立預測腎功能的下降速率[16]。
本研究結果中表1~3顯示IgAN牛津分型中M0與M1、E0與E1、S0與S1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該結果考慮M、E、S病變屬于非定量指標,在本次試驗中,M1、E1、S1組中不能除外較多病變輕微的患者,故可能導致M0與M1、E0與E1、S0與S1組間差異性縮小、彈性變化不大。表4顯示T0與T1、T0與T2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與T2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T2組的楊氏模量值大于T0組的楊氏模量值這一結果提示隨著腎小管萎縮或間質纖維化的進展,腎皮質的楊氏模量值增加,彈性減低。腎間質纖維化是各種慢性腎臟病發(fā)展至終末期的共同結果,因此腎間質纖維化與腎功能受損程度密切相關,同時亦與腎臟彈性的改變密切相關。T1與T2組的楊氏模量值之間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導致此研究結果可能相關的原因,在IgAN的疾病過程中,腎臟的病理改變極其復雜,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為炎癥反應階段,第二為纖維化形成階段、第三為瘢痕形成階段。從而可以得知,腎間質纖維化只是復雜病理改變中的一部分,可能還存在其他的病理改變,包括腎小球硬化、血管管壁及基底膜增厚、系膜細胞及內皮細胞的增殖、間質炎癥細胞的浸潤、腎小管萎縮等。隨著腎間質輕度纖維化的出現(xiàn),其他炎癥性的改變也可能伴隨出現(xiàn),導致腎皮質楊氏模量值增高。炎癥反應能夠使得楊氏模量值增高這一現(xiàn)象被Sagir等[17]通過對肝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因此本次研究中T1與T2組的楊氏模量值比較時,T1組伴有其他炎性改變的這一部分患者的楊氏模量值增高,這可能是導致T1與T2組楊氏模量值之間的差異性減小的其中一個原因。Grenier等[18]通過彈性成像應用于移植腎中的研究證實,腎皮質楊氏模量值的改變是與腎臟所有基礎病變的總和相關,表明間質纖維化不是影響腎臟彈性值改變的唯一相關因素。通過本次研究表現(xiàn)出,Elasto PQ作為一種新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式,定量的評估患者腎組織間質纖維化的有無,但不能對腎間質纖維化程度進行分級。Elasto PQ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常規(guī)超聲無法評估腎間質纖維化的局限性。目前,國內外多篇文獻報到支持牛津分型中的T病變對IgAN的預后能夠獨立預測。根據本次研究的T0與T1、T2組具有顯著差異性這一結果,間接初步的提示了Elasto PQ與IgAN的預后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