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雪麗 陳 奕
妊娠是女性的一個特殊生理階段,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求,母體會發(fā)生許多相應的變化。妊娠期間會出現(xiàn)生理性的血脂升高,以為胎兒提供能量。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患者孕期血脂存在異常增高現(xiàn)象。高脂血癥,特別是高甘油三酯血癥,是已經明確的一個代謝綜合征的誘發(fā)因素,并且脂代謝紊亂常與糖代謝紊亂并存[1]。妊娠期糖尿病為妊娠期發(fā)生的糖耐量異常,確診時患者多處于妊娠中晚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胎兒的生長發(fā)育,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尚無黃金診斷標準[2]。本研究旨在探討妊娠早期血脂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的關系,為臨床早期診治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論依據(jù)與潛在途徑。
1.一般資料: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開展了一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建立出生人口隊列開展重大出生缺陷風險研究項目”,入組孕婦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選取2018年4~10月期間入組此出生隊列中的39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建檔并規(guī)律產檢及分娩。納入標準:①妊娠前未患有糖尿病及其他的代謝性疾病;②規(guī)律產檢至分娩,且臨床資料完整詳盡;③單胎足月分娩且胎兒成活;④年齡21~38歲,其分娩時的孕周為 37~42周。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的器質性疾病或惡性腫瘤;②排除產前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產前已存在糖脂代謝紊亂的孕婦。
2.診斷標準: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無孕前糖尿病,在妊娠24~28周及28周后首次就診時行75gOGTT,空腹及服糖后1、2h的血糖值分別低于5.1、10.0、8.5mmol/L,任何1個時間點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3]。
3.研究方法:根據(jù)這390例孕婦是否發(fā)生妊娠期糖尿病將其分為對照組(n=326)與實驗組(n=64),在筆者醫(yī)院建檔的孕婦,常規(guī)于妊娠10~12周行血生化檢查,其包含血脂含量的檢測。血脂含量的測定方法:采集入組患者的空腹外周靜脈血2ml,血液中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的測定應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美國貝克曼庫爾特 AU58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
1.兩組孕早期血脂水平比較:所有研究對象中GDM組64例,血糖正常組326例。兩組結果比較,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早期CHO、TG、LDL-C的水平均更高(P<0.05),病例組CHO水平(4.65±1.02mmol/L)高于對照組(4.40±0.91mmol/L);病例組TG水平(1.52±0.60mmol/L)高于對照組(1.34±0.65mmol/L);病例組LDL-C水平(2.53±0.71mmol/L)高于對照組(2.35±0.64mmol/L)。與健康對照組孕婦比較,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其HDL-C的水平更低(P<0.05),病例組HDL-C水平(1.48±0.33mmol/L)低于對照組(1.57±0.33mmol/L),詳見表1。
表1 兩組孕早期血脂水平比較
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將GDM 作為因變量,將孕早期血脂(CHO、TG、HDL-C、LDL-C)的水平作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CHO的水平較高是導致孕婦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OR=0.575,95%CI:0.358~0.923,P<0.05);HDL的水平較低是導致孕婦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OR=6.765,95%CI:2.078~22.020,P<0.05),詳見表2。
表2 GDM發(fā)生風險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兩組內不同孕期的血脂水平比較:兩組內的 CHO、TG、LDL-C值均隨著孕期的進展而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P均<0.01);兩組內的HDL-C值隨著孕期的進展而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內孕早、晚期血脂水平比較
與孕早期比較,*P<0.01
我國于2016 年進一步修訂了《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該指南對于高血脂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對于不同人群提出不同血脂管理推薦[4]。但截至目前國內沒有孕期高血脂的診斷標準,而中國成人高血脂的診斷標準是否適用于孕婦尚不明確。仍需要多中心、多地區(qū)、大樣本的研究。孕期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求及更好的儲存能量,以及在胎盤分泌的激素作用下腸道對脂肪吸收增加,孕期血脂出現(xiàn)生理性升高。生理性的升高一般不會引起不良后果,待妊娠結束后逐漸恢復正常。但有時孕期血脂異常升高會引起體內多個代謝紊亂,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代謝性疾病。同時,血脂異常還會誘發(fā)體內氧化應激反應,加重血管內皮損傷,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妊娠期并發(fā)癥[5]。
本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早期CHO、TG、LDL-C的水平均更高(P<0.05),HDL-C的水平更低(P<0.05),血脂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是有相關性的,這與費曉萍等[6]研究結果一致。在對整個妊娠期間的血脂進行縱向觀察的一項研究中,Bao等[7]采用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HDL-C水平越低,GDM風險越高,CHO以及LDL-C水平與GDM風險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Wang等[8]的研究結果顯示,GDM患者的血脂水平發(fā)生顯著變化,其TG水平較高,TG/HDL-C比值較高,HDL-C水平較低,孕婦年齡、孕前BMI、TG/HDL比值越高與GDM風險增加有關。這兩項研究中,均提出HDL-C水平較低與GDM風險增加有關,與本研究結論一致。
本研究中為了更好地觀察孕早期各個血脂指標與GDM發(fā)生的關系,將孕婦年齡、孕早期CHO、TG、LDL-C、HDL-C水平一起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發(fā)現(xiàn)孕早期CHO的水平較高、HDL的水平較低是GDM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郭瑯[9]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TG的水平較高、HDL的水平較低是導致孕婦罹患GDM的危險因素。其HDL的水平較低是GDM的危險因素,與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
本研究中兩組內的CHO、TG、LDL-C值均隨著孕期的進展而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兩組內的HDL-C值隨著孕期的進展而無明顯變化。本研究結論與王靜等[10]的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孕周進展,正常孕婦及GDM孕婦的TC、TG、LDL-C、TG/HDL-C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 而HDL-C隨孕周進展,先逐漸升高,隨后到孕晚期逐漸下降至略低于孕中期水平。
中國女性GDM發(fā)生率為13.0%~20.9%,并呈逐年升高趨勢[11]。GDM對母兒均有較大危害,對孕婦來說,發(fā)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增加,血糖控制不佳易發(fā)生感染,因巨大胎兒發(fā)生率高,增加了手術產、肩難產、剖宮產、產后出血等風險。遠期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率也會增加。對胎兒來說,有可能早產、流產、胎兒畸形風險等增加[12]。
妊娠過程是一個復雜而動態(tài)多變的過程,為了滿足胎兒的正常發(fā)育,孕婦各個系統(tǒng)均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因此預測并預防GDM的發(fā)生至關重要。應采取多種干預手段,比如飲食指導、運動、藥物等,糾正孕婦血脂代謝異常,以改善孕婦及新生兒結局[13]。周玲麗等[14]開展的一項研究證實了早期干預的重要性,他們將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健康指導,觀察組在常規(guī)健康指導的基礎上增加孕早期營養(yǎng)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CHO、TG、LDL-C值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HDL-C值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率、剖宮產率、巨大兒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故早期干預能夠改善糖脂代謝狀況,減少母嬰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改善母嬰結局。目前還有不少研究致力于發(fā)現(xiàn)孕婦血清標志物對于GDM的預測價值,Zhao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PTX 3和sFlt-1對妊娠中晚期發(fā)生GDM具有預測價值。GDM預測模型的建立對于GDM的預測可能更加全面和準確,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16,17]。
綜上所述,妊娠早期血脂相關指標異常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及相關不良妊娠結局有相關性,臨床應加強對妊娠早期血糖、血脂的監(jiān)測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