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蔚然 張洪霞 王興翠 董琳琳 仇 慧 潘艷艷 劉雪梅
男,10歲,因“發(fā)熱4 d,血尿1 d”于2020年2月至濟南市兒童醫(yī)院就診。入院前2 d手掌出現皮疹、逐漸增多,1 d前出現茶色尿1次、鼻衄2次,外院予抗感染治療(具體不詳)效果欠佳。起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既往有“蕁麻疹”病史。
入院查體:體溫37.4℃,呼吸19·min-1,脈搏87·min-1,血壓106/77 mmHg,體重32 kg。全身可見散在紅色斑丘疹,略高于皮面,壓之褪色,無癢感,無出血點及瘀斑。頸部可觸及多個腫大淋巴結,直徑1.0~2.0 cm,質軟,活動可,無觸痛及黏連,余淺表淋巴結無腫大。結膜無充血,口唇無潮紅、皸裂,無草莓舌。心、肺、腹部查體未見異常。手足無硬腫,無膜狀脫皮。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示,WBC 12.11×109·L-1,中性粒細胞比例0.72,淋巴細胞比例0.22,PLT 23×109·L-1。血沉18 mm·h-1。ALT 67 U·L-1,AST酸轉氨酶 46 U·L-1,總膽紅素31.6 μmol·L-1,直接膽紅素 17.2 μmol·L-1,總蛋白 52.6 g·L-1,白蛋白29.4 g·L-1,甘油三酯1.34 mmol·L-1。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陰性。血凝五項中,D二聚體5.39 mg·L-1,余正常。B細胞及NK細胞正常。尿常規(guī)示:尿蛋白2+,紅細胞477·μL-1,紅細胞變形率<10%。后復查2次尿常規(guī):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268.8 mg。尿β2微球蛋白1.09 mg·L-1。降鈣素原4.26 ng·mL-1。CRP 66.2 mg·L-1,鐵蛋白529 μg·L-1??埂癘”455 U·L-1,3 d后復查抗“O”666 U·L-1。血清IL-4 6.83 pg·mL-1,IL-6 34.45 pg·mL-1,IL-10 25.20 pg·mL-1,IL-2、腫瘤壞死因子α、γ干擾素正常。IgA、IgM和IgG均正常。T淋巴細胞亞群:輔助性T細胞降低(25.5%)??购丝贵w陰性,ENA譜均陰性。
輔助檢查:腹部超聲示膽囊多發(fā)結石,較大者約0.8 cm×0.8 cm×0.5 cm,后方伴聲影。胸部CT示胸腔積液、心包積液。骨髓細胞學檢查示骨髓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正常,以顆粒巨細胞為著,漿細胞增高4%左右(圖1)。
圖1 骨髓細胞學檢查
注 黑色箭頭提示漿細胞升高
診療經過:患兒因血小板減少收入血液科,入院后給予IVIG 2 g·kg-1。入院后第2 d患兒逐漸出現結膜充血、口唇干紅、楊梅舌,結合患兒發(fā)熱超過5 d、有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川崎病,轉入腎臟風濕免疫科治療。完善心臟超聲,冠狀動脈無擴張。患兒病程中反復出現淡紅色粟粒樣皮疹,數量不多、無癢感,部位不固定,可自行消退。因患兒既往有過敏病史,反復出現皮疹,家長拒絕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入院后第3 d復查血常規(guī),PLT 44×109·L-1。入院后第4 d因復查抗“O”升高靜滴美洛西林后出現速發(fā)性過敏反應,表現為手足瘙癢、全身紅色風團樣皮疹,癢感明顯伴頭暈,血壓80/50 mmHg,給予吸氧、地塞米松靜推、異丙嗪肌注、生理鹽水擴容治療,約3 min后癥狀緩解,血壓100/65 mmHg。入院后第6 d,患兒手指端出現膜狀脫皮。住院治療10 d,患兒復查心臟超聲無冠狀動脈擴張,血PLT、降鈣素原、CRP正常,尿常規(guī)恢復正常,予以出院。
出院后3個月和6個月隨訪,患兒心臟超聲均未發(fā)現冠狀動脈擴張,PLT計數正常。
川崎病多以PLT升高為主要表現,除合并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外,川崎病合并PLT減少臨床較少見。本例患兒川崎病合并PLT減少,血沉正常,查鐵蛋白、甘油三酯、肝功、骨髓細胞學檢查等不支持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引起的PLT減少。
PLT減少多與免疫機制相關,其中體液免疫異常是PLT減少的最主要原因,涉及PLT、PLT膜表面糖蛋白相關抗體的增加,調節(jié)性B淋巴細胞受損和PLT Toll樣受體的上調等[1]。川崎病合并PLT減少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有假說認為是與凝血導致PLT消耗有關,也有認為是免疫或非免疫性的PLT破壞,一些川崎病患兒合并PLT減少性紫癜,可能與免疫異常有關[2]。
本文患兒骨髓細胞學檢查發(fā)現漿細胞增多,臨床并不常見,通常和自身免疫紊亂及感染有關。漿細胞是B淋巴細胞成熟過程的最后階段,為效應B細胞,能合成和貯存抗體,參與體液免疫過程。本文患兒骨髓中漿細胞為成熟漿細胞,不支持多發(fā)性骨髓瘤和漿細胞白血病。IgA、IgG和IgM均正常,考慮可能與漿細胞未完全分化成熟及迅速消失有關[3]。IL-6作為漿細胞分化因子,在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癥患者中顯著升高。本文患兒骨髓中漿細胞增多,IL-6、IL-4和IL-10升高,提示體內存在經過特異性的免疫刺激后B淋巴細胞活化、細胞因子生成增加,參與川崎病、PLT減少發(fā)病。
IL-6和IL-10在川崎病中的作用在動物試驗和臨床上均已得到證實,IL-6促進慢性炎癥的進展,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4]。與川崎病患兒相比,IL-6水平在川崎病休克綜合征患兒中更高,PLT計數更低,WBC、CRP和血沉更高,貧血更嚴重,可能均與IL-6水平升高有關[4,5]。IL-6可能是不完全川崎病和IVIG不反應的預測因子[6]。IL-10在IVIG不反應和出現冠狀動脈瘤的患兒中更高[7]。
本文患兒PLT減少可能與免疫反應有關,可能為感染誘發(fā)免疫反應、漿細胞過度增生、細胞因子高分泌引起免疫性PLT破壞增加。PLT減少在川崎病中的意義并非僅為一個特殊的臨床現象,應引起臨床重視。PLT正常甚至減少并不能排除川崎病,反而是重癥的臨床表現。合并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時PLT不高于正常值,而是正常甚至降低[8];PLT減少比PLT增多的川崎病患兒更容易出現心血管的并發(fā)癥,可能是冠狀動脈擴張的危險因素[9]。川崎病休克綜合征的患兒PLT更低[4]。因此,在川崎病患兒出現PLT正常范圍尤其是PLT降低時,需警惕上述危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