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亦斌
(江西師范大學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碰撞是力學中一個熱門話題。通常討論較多的是一維正碰、二維斜碰、球與桿的碰撞、桿與桿的碰撞等[1-10],見圖1。而且,眾多的作者都討論了各種情形下的動能損失,并將其用恢復系數來表示。作為最簡單的兩小球一維正碰,有
(1)
其中,m1,m2分別為兩小球的質量,v10,v20為二者碰撞前的速度,ΔK為總動能的變化,而e為恢復系數——兩小球分離速度與接近速度的比值。
圖1 各種碰撞模型(a) 兩小球正碰; (b) 兩小球斜碰; (c) 球與自由桿正碰; (d) 球與一端固定桿正碰; (e) 球與桿斜碰; (f) 兩桿正碰; (g) 兩桿光滑鉸接; (h) 三桿光滑鉸接
從多種已研究過的碰撞模型中可以歸納出:(1)e=1等價于動能不變(彈性碰撞);(2)e=0等價于動能損失最大(完全非彈性碰撞);(3)動能改變具有ΔK∝(1-e2)的形式。
這些結論尚未碰到反例。然而,從圖1中可以看出,這類碰撞有無窮多種情形,我們顯然不可能對每一種情形都進行研究并證實或否定該結論。我們要問:上述結論是否具有一般性?有沒有適用條件?更為一般的碰撞是什么樣子?總可以使用恢復系數來表達動能改變嗎?本文就試圖一般地解決這類問題。
首先,任意碰撞時的沖力都很大但作用時間很短,故都可做如下的理想化:碰撞前后系統內的任意質點的位置都不變,但速度可以發(fā)生突變,且常規(guī)力(如重力)跟沖力相比可以忽略。這是處理碰撞的一般規(guī)則。其次可以做如下限定:碰撞只發(fā)生在兩個剛體之間(小球和細桿不過是剛體的退化情形),而不是多個剛體同時碰撞;二者或二者之一可以通過光滑鉸鏈(理想約束)跟其他剛體相連或被固定;剛體間的碰撞只發(fā)生在一處地方。
考慮兩剛體相碰之處。一般而言,二者之間有沿公切面法向的沖量I,也可能有與公切面平行的沖量(如摩擦)。然而,最一般地,二者之間的相互沖擊不僅存在主矢,還存在對碰撞點的主矩(沖量偶矩),共六個獨立分量。
為什么會有主矩呢?雖然碰撞通常都是局部的點碰撞,但就碰撞細節(jié)而言,碰撞處兩剛體總存在彈性形變,接觸處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小面。于是原則上其相互作用就是一個力系,可能存在對碰撞點的主矩,從而對兩剛體的運動造成額外影響。在這個小面理想化為一個點后,主矩必須仍然保留才能解釋此額外影響。(主矩不能忽略的另一個例子是,細桿可視為由兩段構成,相接處顯然被視為一個點。但兩段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既有力,又有力偶矩。這是因為相接處實為一個小面,本就有力偶矩,即使小面趨于零時,主矩的效應也不可能消失。)主矩獨立于主矢,取決于接觸處的碰撞細節(jié)。
主矩為0的點碰撞可以稱為“嚴格點碰撞”,以區(qū)分主矩不能忽略的一般情形。對于圖1中的各種碰撞,我們通常都假定主矩(三個分量)為0,且切向力(兩個分量)為0,即我們研究的碰撞既是光滑碰撞,又是嚴格點碰撞,從而在碰撞處的自由度從6個減為1個。
文[11]研究了兩自由剛體的一般碰撞,得出動能損失最大所對應的末態(tài)特征是,碰撞后兩碰撞點速度相等且兩剛體角速度相等,就像兩剛體粘住了一樣。該結論符合我們的預期。但要注意,要實現這樣的末態(tài),相互沖擊的主矢和主矩必須都允許任意調節(jié)。如果是光滑碰撞或嚴格點碰撞,那么通常就無法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動能損失要小些。
實際上,如果碰撞滿足光滑條件和嚴格點碰撞條件,就整個系統而言,其自由度必然只有一個。以兩粒子一維正碰為例。確定系統狀態(tài)需兩個速度,但存在動量守恒,故只剩下一個自由度。這個自由度可以取為粒子1的速度,也可取為粒子2的速度,或者取為兩粒子的速度差Dv=v2-v1。無論取哪個,只要它的取值確定,那么結合動量守恒方程(由初始條件確定總動量),就可以確定系統所有部分的速度情況,從而確定整個系統的狀態(tài)。
圖2 兩串相撞的剛體
更為一般的情形如何呢?先考慮這樣的簡單情形:系統中的剛體共有N個,分為兩串(如圖2所示,但也允許有分枝情況出現):前m個為一串,后(N-m)個為第二串。兩串中的各成員相互光滑鉸接,而碰撞發(fā)生在分屬兩串的兩個剛體之間。不會有剛體與這兩串都不鉸接:如果有,要么它不參與碰撞,要么違反“碰撞只發(fā)生在一處地方”的約定。又假定兩串剛體分別是自由的,沒有哪個剛體與參考系鉸接(做定點轉動)。
設碰撞初態(tài)已知,考慮末態(tài)。每個剛體的狀態(tài)由其質心速度和角速度確定,共6個未知數。N個剛體則有6N個未知數。兩兩剛體之間有相互沖量,共3(N-1)個未知數,其中包括相撞的兩剛體之間的沖量I。注意此處用到了光滑鉸接和點碰撞條件,故鉸接處和碰撞處的主矩都為0,否則未知數會增加。于是,系統的未知數共有9N-3個。
約束方程呢?首先,兩剛體在鉸接處速度相等,而兩串剛體共N-2個鉸接點,故共有3(N-2)個運動學約束。其次,在動力學方面,質心運動定理和對質心的角動量定理對每個剛體給出6個獨立方程,共6N個動力學方程。此外,碰撞處的光滑條件給出I·n=0,這是2個約束。于是,獨立的約束方程共有
3(N-2)+6N+2=9N-4
個。比較未知數個數和方程個數可知,系統只有一個自由度。
如果有三個剛體相互鉸接在一起,或者有幾個剛體形成一個圈,那么就意味著多了一處鉸接。此時,多了一個沖量作為未知數(3個),但同時也增加了“兩剛體在新鉸接處速度相等”這個運動學條件(也是3個),故而不改變系統的總自由度。每多一處鉸接都是如此,即使把兩串剛體在某處鉸接起來也是如此。
如果有剛體跟參考系光滑鉸接而做定點運動呢?每出現一個定點,則多了一個沖量作為未知數(3個),但同時也增加了“定點速度為0”的運動學約束(也是三個),故仍不改變系統的總自由度。
總之,我們通常研究的碰撞只有一個自由度。這是一個基本結論??梢钥闯?,該結論的嚴格證明涉及圖論,但以上的說明已經足夠充分了。
在只有一個自由度時,談論恢復系數才是有意義的,否則一個恢復系數根本就不夠?;謴拖禂档囊话愣x是法向上分離速度與接近速度的比值:
(2)
碰撞過程中,對于質點系中的質點i,它可能受到外沖量Ii和內沖量Iji(質點j對i的沖量),由動量定理,得
miΔi=mi(
(3)
考慮所有質點的上述方程,并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兩質點i和j的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Iji=-Iij)且共線((rj-ri)×Iji=0),馬上得到質點系的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定理:
(4)
其中考慮到了碰撞前后ri不變。
跟質點系的一般情形一樣,動能定理總要復雜一些。式(3)兩邊同時點乘′i或0i,得
兩式相加除以2,并對i求和,注意左邊即為系統動能的增量ΔK=K′-K,故有
(5)
此即質點系碰撞過程的動能定理[12],其中右邊第一項是外力做的功,第二項是內力做的功,這在恒力做功情形很容易辨認出來。同時,兩式相減除以2,并對i求和,又得到
(6)
文獻[12]把上式左邊稱為“損失(或增加)速度的動能”。注意其中出現的不是速度平方,而是速度增量的平方,故并不是真正的動能。
下面考慮剛體間的碰撞是光滑的,且為嚴格點碰撞,其中剛體可以是自由的,或做定點(定軸)轉動,也可以出現幾個剛體光滑鉸接的情形。不管怎樣,這些約束都是理想的。下面的任務是分析式(5)~(6)中的外力部分和內力部分的貢獻。
系統在碰撞時可以受外沖量(定點、定軸情形),但外力做功為0。用式(5)中的Ii·(′i+0i)/2來解釋,受力點i的速度:′i=0i=0,故做功為0。同理,式(6)中Ii·Δi=0。
系統質點間的內力分為三種情形:1)同一剛體內部;2)兩剛體的鉸接處;3)碰撞處。在式(5)中,同一剛體內部的各質點內力做功之和為0,兩剛體光滑鉸接處兩相互沖力做功之和為0。式(6)右邊第二項中涉及剛體內部和鉸鏈處的貢獻也都為0。用式(5)~(6)本身來解釋的話,由于Iji的反對稱性,式(5)右邊第二項等于
(7)
而式(6)中的對應項為:
(8)
圖3 相撞的兩剛體
于是,式(5)~(6)的右邊,或式(7)~(8)中,唯一可能不為0的,來自于碰撞點P處的相互作用(如圖3所示)。根據假設,碰撞時只有沿法向n的彈力,且主矩為0。于是,設主矢為I12=I=In,則對式(7)~(8)中的如下典型項,有
其中D含義見式(2),且最后一式省略了腳標P。如果不滿足光滑碰撞和嚴格點碰撞條件,那么上式應等于I·D0P+M·Dω,其中I和M(沖量偶矩)都有三個分量,且獨立。
于是,式(5)~(6)變?yōu)?/p>
(9)
兩式消去I,再利用恢復系數的定義(2),即得
(10)
這就是動能改變的一般結果。
由此可以看出,ΔK=0只對應兩種情形:(1)各質點Δi=0,即碰撞未發(fā)生(此時當然動能不變);(2)e=1。于是命題得證。
由于我們所研究的這些碰撞只有一個自由度,那么在初態(tài)給定的情況下,系統的末態(tài)只有一個自由度,可取為e或D′n。而且,系統的中間狀態(tài)也只有一個自由度,可由狀態(tài)空間中的一條曲線上的點表示。不僅如此,狀態(tài)曲線還可向兩頭無限延伸,也就是說,所有被約束所允許的狀態(tài)都是可實現狀態(tài)。
如果取速度差Dvn為自由度(狀態(tài)曲線上的參數),那么,Dvn原則上可在(-∞,∞)內取值而沒有任何限制。對于通常的碰撞,初始時Dvn=Dv0n<0,然后經過Dvn=0的狀態(tài),到達Dvn=-eDv0n≥0的末態(tài)而結束。這里的e僅表示初態(tài)與末態(tài)的關系。但實際上,完全可以對用Dvn表示的任意中間態(tài)定義一個e值(參考式(2)):e=-Dvn/Dv0n。在這樣一種更廣闊的視角下,通常的碰撞可以視為這樣的過程:e從-1出發(fā),連續(xù)增加,直至在區(qū)間[0,1]內的某個終值而結束。e的終值成為給碰撞分類的標準。
但也完全可以存在這樣的“碰撞”:(1)終態(tài)e=-1,這表示碰撞剛開始就結束了(或根本就沒有發(fā)生碰撞)。它跟e=1的彈性碰撞都有ΔK=0。(2)終態(tài)e=-0.5(即Dvn=Dv0n/2<0),意思是相對速度還沒有減為0碰撞就結束了,比如子彈打穿木塊。(3)終態(tài)e=2(即Dvn=-2Dv0n>0),這可解釋為相互擠壓之后,在恢復過程中還有額外的能量輸入,比如發(fā)生了爆炸。(4)終態(tài)e=-2(即Dvn=2Dv0n<0),這可解釋為兩粒子不僅相互穿越,而且也有額外的能量釋放。注意這一過程不僅沒有經歷e=0的狀態(tài),甚至也沒有出現趨于該狀態(tài)的過程,而是一開始就遠離該狀態(tài)。總之,只要允許精細的設計各種可能的碰撞細節(jié),狀態(tài)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實現。而廣義的碰撞,就是狀態(tài)點從某點出發(fā),沿著曲線連續(xù)移動,直至另一點結束。這里對初態(tài)和末態(tài)沒有任何要求,甚至狀態(tài)點在曲線上往返也不是不可能(但不會跳躍)。
在這樣一種更一般的視角下,式(10),或者
(11)
就可視為是曲線上任意兩個允許狀態(tài)的動能差。現在固定初態(tài)Dv0n,考慮系統經歷一無限小過程到達末態(tài)Dv′n(Dv′n比Dv0n可大可小)。如果要求動能總是增加的,即上式總大于0,那么唯一的可能是Dv0n=0。這就是說,在狀態(tài)曲線上的所有狀態(tài)中,Dvn=0對應的狀態(tài),其動能最小。于是,動能損失最大與e=0等價。命題得證。
顯然,動能是速度差的函數:K=K(Dvn),因為若Dvn確定,則系統的狀態(tài)確定,從而系統動能確定。但這一函數不能從式(11)中直接得到,因為其中的求和部分也暗含有Dv′n,Dv0n。而根據前面的結論,|Dvn|相同則K相同(彈性碰撞的始末狀態(tài)的Dvn互為相反數),Dvn=0時K最小,再考慮到式(11),可以判斷函數K(Dvn)是開口向上的偶函數,在(0,∞)范圍內單調遞增。但這具體是一個怎樣的函數呢?
根據第一部分關于自由度的分析,把各種速度、角速度、沖量當成未知數時,其方程組會有無窮多組解,但僅由一個自由參數Dvn決定。另一方面,同一剛體內部各質點的速度之間的關系都是線性的,其他約束處的速度關系也是線性的(如固定點處速度為0,鉸接處速度相等)。而各剛體的獨立且完備的動力學方程(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定理)也都是線性的。因此,上述方程組一定是線性方程組,且其解集合是一維線性流形(對應一個自由度);所有未知數(包括各點速度)不僅由Dvn唯一確定,且都是Dvn的線性函數。由于動能所含的是各點速度的平方,故而動能一定是Dvn的二次函數。而前面已經得到K(Dvn)是偶函數,故而最后有
K=a(Dvn)2+c
(12)
其中a>0,c≥0,二者都由系統的位形和質量分布唯一決定,且c就是Dvn=0時的最小動能。式(12)就是這類單參數系統的動能的一般表達式。
有了一般表達式,動能改變則為
ΔK=K′-K0=a(Dv′n)2-a(Dv0n)2
用恢復系數表示,則有
ΔK=-(1-e2)a(Dv0n)2
(13)
它同式(10)一樣都是動能改變的一般結果。但不同的是,此式中末態(tài)只體現在因子(1-e2)中,而式(10)中前后兩個因子都跟末態(tài)有關。
至此,我們在引言中歸納的三條結論都得到了證明,而且得到了其成立條件:剛體間的碰撞只發(fā)生在一處地方,且為光滑碰撞和嚴格點碰撞,此外其他約束皆為理想約束。這些條件使得系統的狀態(tài)僅有一個自由度。
我們還可以得到恢復系數與沖量的關系。聯立式(9)的第一式(用e表示)和式(13),可得
I=-2(1+e)aDv0n
注意通常的碰撞滿足Dv0n<0,I>0??梢詫⑸鲜讲馂閮刹糠郑?/p>
I=Ic+Ir,Ic=-2aDv0n,Ir=-2eaDv0n
其中Ic,Ir分別為壓縮過程和恢復過程中剛體1對2的沖量。于是有
(14)
即恢復系數等于恢復沖量與壓縮沖量之比。這是恢復系數的另一種定義,其前提當然仍是理想約束、光滑碰撞和嚴格點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