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瑩
腦梗死是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急性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一種多發(fā)病、常見病,其臨床特點主要為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是全球范圍內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1]。在周圍環(huán)境逐漸惡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的過程中,腦梗死的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腦梗死在我國的城鄉(xiāng)發(fā)病率為120/10萬~180/10萬,年死亡率為60/10萬~120/10萬,而在全部存活者中,有50%~70%的患者存在各種殘疾,如運動功能障礙,不但會讓患者的家庭負擔加重,而且還會讓社會負擔明顯加重[2]。大量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早期介入康復治療,能對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顯著改善,讓其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3-5]。我院選擇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腦梗死患者,取得了明顯效果,不但有效降低了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而且還明顯改善了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現(xiàn)作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得90例腦梗死患者均為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所收治,患者或者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協(xié)會研究批準同意。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45例)和試驗組(45例)。對照組中,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為36~74歲,平均為(57.3±6.4)歲;病程為1~86 d,平均為(22.5±3.7) d。試驗組中,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為38~72歲,平均為(57.8±6.1)歲;病程為1~82 d,平均為(22.1±3.2) d。2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各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滿足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6],經MRI檢查或者頭顱CT檢查確診,均為首次發(fā)??;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楚,病情穩(wěn)定。排除標準:過往存在腦卒中史;存在可逆性缺血性神經障礙;腦栓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蛛網膜下腔出血;發(fā)病前存在影響功能恢復的肌肉骨骼或者神經疾??;伴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進行性高血壓、嚴重臟器疾??;失語、精神障礙、嚴重癡呆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選擇康復學科常規(guī)治療,如改善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穩(wěn)定斑塊、調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試驗組則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開展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具體的治療措施如下:(1)穴位注射:在2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1.5 mg腺苷鈷胺注射液,選擇健側或者偏癱側曲池穴、足三里穴,每天進行1次穴位注射,交替選擇兩側腧穴,持續(xù)進行為期4周時間的治療。(2)電針治療:采用常規(guī)進針手法,腧穴選擇迎香穴和百會穴,偏癱側血海、太沖、懸鐘、陽陵泉、足三里、合谷、曲池、肩髃、頰車等,平補平瀉,太沖與血海、陽陵泉與懸鐘、曲池與合谷、百會與肩髃相互配對,將電針連接好。采用斷續(xù)波,續(xù)時選擇密波連續(xù)工作1.5 s,斷時在1.5 s內并沒有輸出脈沖電,刺激量應該以患者耐受為宜。每天1次,每次留針半小時,持續(xù)進行為期4周時間的治療。(3)運動療法:選擇神經發(fā)育療法,結合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結合Brunnstrom階段分期的具體情況,選擇Bobath方法,通過治療師的指導開展科學的功能鍛煉,每天1次,每次40 min,每周6 d,持續(xù)進行為期4周時間的治療。①急性期應協(xié)助患者擺放良好的肢體位,主要采用患側臥位,保證感覺輸入。上肢應保持前屈,大約為90°,軀干應向后稍微旋轉,讓患側肩部負重明顯減少,對姿勢不合理所導致的肩痛進行有效預防。被動活動患側肢體關節(jié),對患者進行指導,讓其利用健側手帶動患側手,并開展關節(jié)主動活動鍛煉,當患者處于急性期時前屈角度應≤90°。②床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對患者進行指導,讓其在床上開展橋式運動、床上移動、坐起、翻身訓練等訓練。③平衡功能訓練:如站立位平衡以及坐位平衡訓練。④患側肢體作業(yè)訓練:如背伸訓練、腕關節(jié)掌屈訓練、前臂旋轉訓練、上肢外展以及前屈訓練等。⑤步態(tài)訓練:步行訓練包括室內獨立、輔助器具下、平衡杠內以及減重狀態(tài)下。⑥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如穿衣服、上廁所、刷牙、洗臉等。(4)物理因子治療:選擇圓形電極片,對神經肌肉進行電刺激治療,刺激部位選擇患側股四頭肌、橈側腕長伸肌、肱三頭肌以及脛骨前肌等。脈沖波寬設置為200~300 μs,電刺激頻率設置為15~50 Hz,電流強度設置為0~100 mA,波降、波升選擇1~2 s,通電/斷電比設置為1∶1~1∶3。每次20 min,持續(xù)進行為期4周時間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 (1)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選擇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法(CSS)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7],觀察項目包括意識、水平凝視功能、面癱、言語、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分值為0~45分,分值越高則表示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2)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選擇Barthel指數量表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8],評估內容包括大便、小便、修飾、用廁、吃飯、轉移、活動、穿衣、上樓梯、洗澡,具體分為極嚴重功能缺陷(0~20分)、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輕度功能缺陷(75~95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以自理(100分)。
2.1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治療前2組的C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的CSS指數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而且實驗組治療后的C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CSS評分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
2.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治療前2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而且試驗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
腦卒中現(xiàn)階段已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三大疾病之一,在美國每年的卒中病例超過了70萬,每年大約會導致16萬人死亡[9]。每年我國的新發(fā)卒中病例大約為200萬人,每年大約有150萬人因腦血管病而死亡,有600~700萬存活者。而其中,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者大約占75%,大約有40%的重度殘疾者[10]。現(xiàn)階段,每年我國用于治療卒中的費用大約為100億元,除此之外還包括各種間接經濟損失,每年因為卒中的支出大約有200億元,會讓家庭和國家的經濟負擔明顯加重[11]。讓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有效減輕,讓其生存質量明顯提高,讓患者能重返社會或者回歸家庭,盡可能降低腦梗死所引起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就成為了現(xiàn)階段的研究熱點和重點。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的病理基礎為腦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則是脂質代謝障礙,高血黏度、高脂血癥與中醫(yī)的“瘀血”“痰濁”等邪毒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12]。血管活性物質、炎性介質、鈣離子超載、酸中毒、毒性氧自由基、興奮性神經毒等與腦梗死的病理、生理過程密切相關,引起神經元急性壞死以及遲發(fā)性死亡,導致腦梗死無法有效治愈[13]。自由基所導致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會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和內皮細胞造成直接損傷,同時能對血管壁前列腺素合成酶激活血小板環(huán)氧化酶進行選擇性抑制,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增加血漿血栓素A2含量,最終讓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速度加快[14]。
采用運動療法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能對其血液循環(huán)進行明顯改善,同時促進建立腦側支循環(huán),促進健側腦細胞以及病灶周圍組織代償或者充足,讓腦可塑性得以充分發(fā)揮,除此之外還能對肌肉攣縮進行有效預防,讓關節(jié)維持良好的活動度,防止異常運動引起的意外損傷,進而來對肢體功能進行有效改善[15]。選擇神經肌肉電刺激對腦梗死偏癱側肢體進行治療,能對上肢肌肉功能進行明顯改善,效果比較理想。電針是臨床治療腦梗死的傳統(tǒng)療法,其療效已得到了廣泛認可。中國腦卒中康復指南已將綜合康復方案作為臨床治療腦卒中患者的推薦方案,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應結合腦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選擇多種技術和理論,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讓康復治療的效果明顯提高。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神經電刺激療法以及運動功能訓練等綜合康復治療方案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能對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顯著改善,讓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而且越早開始康復治療,所取得的效果越理想。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運動療法聯(lián)合刺激,能有效重塑大腦神經,明顯改善患者的日?;顒幽芰瓦\動功能,治療效果比單純針刺治療更加理想。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的C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的CSS指數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而且試驗組治療后的C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能對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顯著改善。另外,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而且試驗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能明顯提高腦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總之,應用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能顯著降低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