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現(xiàn)階段學校和家長已經開始重視幼兒教育的工作,完善幼小銜接階段可以加強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有學習語文知識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可以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在新的教學理念下,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完善語文教學,根據(jù)學生的語文能力來優(yōu)化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改變語文教學形式,這樣才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關鍵詞:幼小銜接;語文教學;思考;實踐
如今,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剛開始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生自身的思維和學習方法都是空白的情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特別是幼小銜接的階段,學生對于學習沒有概念,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還需要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工作,使用全新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務。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學習的概念,從而使學生認真的學習語文知識,得到更好地成長。
一、 建立情境來進行語文教學
在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和教材是有一些區(qū)別的。新課改推出之后,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雖然現(xiàn)階段語文教材已經通過系統(tǒng)性的編制,不過很多教材的內容針對學生學習來說還是不夠合理,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進行設計。語文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情境進行教學,特別是和生活結合到一起,這樣才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可以了解語文知識。
(一)運用信息技術建立情境,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
在幼小銜接階段中,這是學生的語言學習由口語化向書面化進行轉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漢字,這樣才可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不過,語文的語言和漢字是比較復雜的,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還是很費勁的,雖然在對一年級語文教材進行編輯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能力,盡量運用情境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不過語文教學的效果還是較差。在語文教材當中,所有的圖片都是靜態(tài)的,這樣的圖無法將學生帶入一個情境當中進行學習。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將圖片變成動態(tài)的,利用視頻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日月潭》的時候,在這篇課文當中,有許多的會意字,如“尖”等漢字。語文教師就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運用動態(tài)視頻的方法來體現(xiàn)出漢字的形成,這樣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習的漢字更加地了解。在教學“休”字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一棵樹,然后在樹下畫一個人在休息,這樣的方法就可以生動的展現(xiàn)出這個漢字的組合。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時候,加入一些音樂,然后進行繪畫,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漢字在動態(tài)時的形成方法。運用多媒體來進行識字教學,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認真的學習知識,從而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漢字,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建立生活情境進行教學
在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下,非常注重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對于當前的小學學生來說,有一部分的語文知識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對于剛開始加入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更加無法適應當前的學習。對此,在面對這種情況后,教師需要合理地將知識內容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能夠更為有效地接觸語文知識,提升自身的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講解課本知識內容《靜夜思》的時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首詩看起來非常的簡單,但要是把這首詩和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對于剛步入小學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他們可能無法快速地進行理解。對此,教師在講解這首詩的時候,可以先領導學生講述一下自己離開父母,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里,在學生進行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想象當時的意境,然后教師需要按照自身的教學語言,向學生進行提問,提問的問題可以是:“這首詩主要講解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學生們請開發(fā)大腦,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思考。”隨后,教師需要領導學生將自己身在他鄉(xiāng)的情況和這首詩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理解,提升學習的水平。這樣一來可以看出,將語文知識和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得到綜合性的學習和成長。
二、 游戲教學方式
從幼兒園教學當中來看,游戲教學一直在其中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一直都很重視,但是到了小學之后教師經常不怎么使用了,當學生在進行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便會出現(xiàn)不愛學習的情況發(fā)生。對此,在面對這種情況,在進行幼小銜接階段的教學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就需要將語文知識和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因此而產生對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在進行講解課本知識內容《比尾巴》時,就可以使用游戲教學方式來進行授課。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先了解這篇文章所講述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按照知識內容為動物制作尾巴,比如猴子的尾巴長,那么教師就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進行制作,然后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在制作完成之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佩戴上自己制作的尾巴扮演其中的動物角色,教師在說道誰的尾巴最長時,那么扮演猴子的學生需要站出來,站錯的學生需要受到小小的懲罰。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習熱情,在開心快樂當中就可以將知識高效地學習了。
三、 結語
總的來說,在幼小銜接階段中,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小學生一定要在這個階段改變以往幼兒園教學方法,漸漸地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使學生可以將知識結合實際。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月娥.生活化教學,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趣味無窮[J].情感讀本,2017(27):43.
[2]繆淑淑.淺談幼小銜接期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好家長,2017(41):39.
[3]馬曉茜.“幼小銜接”時段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同行,2016(6):211.
[4]吳渝,夏玲.幼小銜接中語文課堂的點滴思考[J].科學咨詢,2017(34):89-90.
作者簡介:
王莉,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環(huán)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