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姝
摘 要?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總體目標、教育任務不同、學生年齡、認知水平、心理發(fā)育的不同,因而在教材的設置、教學的講授、知識訓練上初高中的銜接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斷層如何讓學生找到有效語文學習的途徑尤為重要。本文對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學習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從四個轉(zhuǎn)變?nèi)胧?,為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途徑。
關鍵詞 轉(zhuǎn)變;融合方法;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5-0198-02
語文是培養(yǎng)情操,升華情感,凈化心靈的陣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結(jié)合;是浩瀚無邊的豐富與多彩的知識體系。由于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總體目標、教育任務不同,學生年齡,認知水平,心理發(fā)育的不同,因而在教材的設置、教學的講授、知識訓練上初高中的銜接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斷層。如何讓學生找到有效語文學習的途徑尤為重要。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培養(yǎng)中學生文化素養(yǎng)為目的,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實踐,對高中語文和初中語文學習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可以讓學生以最快的途徑構(gòu)建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語文觀。在對初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的比較研究中,學生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到轉(zhuǎn)變,才能有的放矢的找到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一、積累到理解轉(zhuǎn)變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在初中階段,學生通過古詩詞的背誦、美文佳句的摘抄,課外名著的閱讀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的積累,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有所欠缺或積累不夠,高中語文學習將無法打開視野,更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由于受到年齡和認知的限制,初中語文的學習能夠有量的積累并注意廣泛涉獵。高中的語文學習除了有大量的語文積累,還要有自己的理解判斷力。初中語文對文學的審美、欣賞水平要求不高,簡單的記憶重復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高中的語文學習更注重知識系統(tǒng)化的理解和感悟。理解如同空中樓閣,只能是空想。理解是積累的升華,單純的機械記憶到最后只能生搬硬套。因此,在高中的教學中,教師要搭建好積累向理解轉(zhuǎn)換的橋梁,在學生已有的積累基礎上,善于引導學生以評價的眼光分析文本,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向?qū)W生傳遞隱含的信息和觀點,拓寬學生的思維,以達到提升學生理解力的目的。
二、感性向理性轉(zhuǎn)化
初中生受年齡、閱歷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表面。高中語文更加重視理性的認識和感悟。如初中階段要求學生“體味推敲語言的意義和作用”,高中階段則要求“揣摩體會語言的含義和表現(xiàn)力”。在詩歌的閱讀欣賞中,初中只需要“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有感性的理解,簡單的背誦就可以了。高中則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對詩歌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除了了解詩歌內(nèi)容,對作者、風格、體裁也要有知識性、系統(tǒng)性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寫作中,初中的作文更關注成長,關注心靈的變化,抒情散文、記敘文通常是學生主要的寫作文體。高中生更關注成人,關注對社會動態(tài)的變化,家國情懷、理想擔當、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問題常常是他們書寫的對象。對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高中生的寫作中尤為重要?;趦烧卟煌?,高中語文學習更應培養(yǎng)學生理性分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辯論會、讀書會,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將理性和積累融會貫通,提升自己的理解力。也可以在課前演講中讓學生展示自我,吐露心聲之外,培養(yǎng)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由感性到理性升華。
三、接受向主動拓展
初中的語文學習主要在于老師的傳授、講解,考試內(nèi)容也基本上以課堂內(nèi)容為主。學生在接受過程中就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能力。高中語文考試內(nèi)容廣泛,老師講述的內(nèi)容不局限于教材,還要有知識的外延。曾有個比喻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的區(qū)別:“初中學習是上課學包餃子,作業(yè)就是包餃子,考試考包餃子;高中的課堂學包餃子,作業(yè)是包包子,考試考烙餅子?!睂W生必須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語文學習能力從接受型的被動到主動性的自覺轉(zhuǎn)變??鬃釉啤芭e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敝鲃訉W習不僅是建立語文學習方法的正確途徑,還能讓學生積極探索、善于質(zhì)疑、提升感悟。在探索中不斷點燃智慧的火花,在質(zhì)疑里不斷滌清觀點的偏差,在感悟中不斷激蕩靈感的浪花。只有接受化為主動,更多的觀點、見解才可自成體系,融會貫通,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舍得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獨立思考。教師不是課堂的講授者,更是引領者。少講或是不講,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學習,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做、敢為,善于聆聽,敢于質(zhì)疑,并學會主動查找資料,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無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四、課堂到課外延伸
語文來源生活,語文更是人學。從古人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到現(xiàn)在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無疑不在告訴我們生活這部百科全書給我們帶來的真諦和啟示。語文的課堂講授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爆炸、科技的加速對語文學習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初中的考試范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尚且不需要這么寬廣的外延。高中語文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家國意志、時代精神,個人情懷,除了課堂上的陶冶和激勵,更多的是學生要融入自己的生命體驗和感悟。語文的學習方法最終要從課堂走向課外。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天真的預言》里“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里有限和無限,正是語文學習的內(nèi)涵和外延。語文的學習方法不能固定僵硬,牢記一些背誦,多讀一些書籍,以為找到了語文學習方法的途徑,殊不知沒有自己的感悟理解,形成不了語文學習的知識體系。語文學習更要開闊自己的眼界,形成自己獨特的生命感悟。走出去,風土人情、春花落葉、虎嘯猿啼都能給你別樣的體驗。課堂向課外遷移,課外向課內(nèi)傳遞,兩者水乳交融,方為語文學習方法正道。
語文是積累和理解的融合,感性和理性的交融,接受和主動的交接,課堂和課外的統(tǒng)一?;诔踔姓Z文和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的不同,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完成思想和行為上的轉(zhuǎn)變,引導學生打開語文多姿多彩的萬花筒,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自覺在語文世界里徜徉。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給學生正確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將收獲活力無限、激情四射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李帥.初高中語文“斷層”現(xiàn)象及成因[J].學周刊,2018(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