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秀
摘?要 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讓孩子的智力狀況和學習能力更好。如何讓課外閱讀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讓孩子們真正走進書籍的世界,在閱讀中健康成長就成了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閱讀;期待;方法;渠道
中圖分類號:G252.17,A,B014,TV1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6-0150-01
閱讀,是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的核心,更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時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如何讓課外閱讀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讓孩子們真正走進書籍的世界,在閱讀中健康成長,就成了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一、讓孩子形成一種閱讀期待
(一)誘讀?!皩W起以思緣以疑。”一旦學生心存疑惑,就會追根究底,有良好的閱讀期待。平時,教師可以針對故事性較強的作品,利用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設置懸疑,引起他們迫切閱讀的好奇心。例如,在指導閱讀《西游記》這本名著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或放一段西游記中的故事,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及故事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然后再把《西游記》這部書隆重推薦給大家。同學們就會自覺地找到這本書認真閱讀。
(二)賽讀。學生天生有爭強好勝心,教師不妨把閱讀活動轉(zhuǎn)化為一種競賽活動,在競爭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開展講故事競賽、開展背誦優(yōu)美句段競賽、開展讀后感競賽等,以賽促讀,在比賽的基礎上評出“小小故事王”“小小古詩通”“問不倒小博士”等,并且頒發(fā)證書進行獎勵。
(三)擴讀。對于一些知識性的作品,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中提煉出一個話題,引導學生到課外書中去搜集其相關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鏈,而后向全班同學匯報,達到互相交流、提高興趣的目的。例如,在學生具備了“指南針、火藥、造紙、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拋出這樣的話題:你們還知道哪些發(fā)明?分別是誰發(fā)明的?學生們就會帶著問題,到課外去積極搜集相關的資料,達到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目的。
二、教給孩子三種閱讀方法
(一)厚薄法。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jié)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初讀書,可以抓住全書的要點,把書一本書“讀薄”,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再讀這本書時,對書中的內(nèi)容又有了新的思考,又有了深入的體會,那么這本書就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二)筆記法。學生們所讀的書大約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大概瀏覽的,一類是要專注閱讀的。在閱讀需要專注閱讀的書刊時可以采用“摘記法”。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者所在的學校專門設計了“學海采珠”本,讓學生及時記錄下閱讀中的優(yōu)美句段,記錄下閱讀中的點滴感受。學期末可進行“學海采珠”的展示,激發(fā)學生摘記的積極性及自覺性。
(三)持續(xù)法?!度龂尽返淖髡哧悏壅f過這樣的話:“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間斷?!币虼耍瑢W生在讀書時切不可求快,而是要堅持持續(xù)閱讀,日積月累。每天、每周、每月、每個學期都有讀書的目標,堅持不懈,完成自己預定的讀書目標。
三、拓寬閱讀渠道
(一)瀏覽報刊雜志?,F(xiàn)今時代,報刊雜志可謂層出不窮,適合學生閱讀的可謂不計其數(shù)。報刊雜志的特點是內(nèi)容龐雜,圖文并茂,收益全面??勺寣W生自己訂閱報刊雜志,同時,可到學校的讀報欄前駐足看報,到學校的閱覽室翻閱雜志,也可利用節(jié)假日到圖書館光顧。既可選擇重點文章讀,又可一般性地泛泛而讀。這樣獲取的信息量就大。
(二)買書借書閱讀。同學們買書讀,這是通常的閱讀渠道。自身擁有一定量的藏書,無疑有助于閱讀,但由于此書被我擁有,可能會產(chǎn)生等待他日才看的心理,這自然就缺乏了閱讀的緊迫感,閱讀的量也就不大。當然即使能按時讀,因藏書畢竟有限,讀量仍不很大。課外閱讀貴在“快”字、“廣”字,在買書讀的同時,要不斷地“借”閱,可向圖書館、學校、同學、親友、鄰居借。因借書讀,“必慮人逼取”,自然會加快讀速,接觸到更多的書。這樣就能高效、廣博地吸收多種知識。
(三)用好工具書籍。眾所周知,課外閱讀能增加詞匯量。要獲取豐富的詞匯,在大量閱讀文章的同時,不可忽視對有關工具書的閱讀。常見的工具書像《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字典、詞典里的詞條多,而且對每一詞條的讀音、意義和用法都作了解釋。它里面的詞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幾乎無所不涉。系統(tǒng)讀它,既可拓寬知識面,又有利于閱讀理解文意。因此,可進行系統(tǒng)閱讀,計劃好每日每周的閱讀量,安排好固定的閱讀時間,做到到時必讀,讀必如數(shù)。這樣持之以恒,定會終身受益。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享受,有人說讀書是一種牽掛,也有人說讀書是對生活的感悟。對小學生來說,讀書是一種學習、一種積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老師要善做學生讀書的引路人,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里自由遨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