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紹健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以一定轉向角度與速度行駛的車輛,維持特定的旋轉半徑,車輛會在路面上畫出一個圓形的行駛軌跡,這稱為動態(tài)定圓回轉,我們研究處于動態(tài)定圓回轉的車輛,就是為了了解車輛的運動基本特性。
基本上,通過這個實驗,車輛的表現(xiàn)基本表達了它基礎的轉向特性,—般而言,不外乎三種:中性轉向、轉向不足、轉向過度。
我們觀察動態(tài)定圓行駛的車輛,將其慢慢提升速度,當速度慢慢增加時,前輪產生的力矩變小,則其旋轉半徑將會隨著速度的提升而擴大,若要持續(xù)原有的動態(tài)定圓回轉,則必須增加轉向角。反之,若前輪的力矩變大,則旋轉半徑會隨著速度提升而變小,因此必須縮小轉向角。
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三種不同的動態(tài)定圓回轉的狀態(tài):
隨著行駛速度的增加,前輪的力矩小于后輪的力矩,稱為轉向不足(US);前輪的力矩大于后輪的力矩,稱為轉向過度(OS);前輪的力矩=后輪的力矩,維持一定數(shù)值的情況,稱為轉向適中,或中性轉向(NS)。
再說得通俗一點,前輪抓地力不足時開始往外推頭,就是轉向不足;后輪抓地力不足開始向外甩尾,就是轉向過度;前后輪維持相等抓地力穩(wěn)定畫圓,就是中性轉向。
轉向特性與滑移角的關系
以幾何學來看,不同轉向特性中,前、后輪的滑移角大小也可看出轉向特性間的關系,當滑移角度前輪=后輪時,則為NS;前輪>后輪,則為US;前輪<后輪,則為OS。其實關于轉向特性,除了有關路面附著力、輪胎抓地力、車輛重心分配、懸掛參數(shù)與幾何調校等關系外,研究這種幾何學的關系,是最基本的觀察。
轉彎的機制、轉向平衡與車子的回應
當轉向角度產生變化時,車輛會如何回應?從直線行駛到轉動方向盤的瞬間,車輛會在慣性作用下維持直線前進,前輪產生滑移角。此一瞬間,會產生片刻的US。當前輪產生轉彎力時,會因為力矩而產生偏航的運動,而后輪還會維持直線運動,而偏航進一步加大,后輪也開始產生滑移角,并產生轉彎力。當前后輪的轉彎力均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偏航角度也會固定在某個數(shù)值,車輛進入穩(wěn)定轉向的狀態(tài)。
車輛對于操控變化的回應,會受到轉向特性與車速的影響,當快速轉動方向盤并回正時,轉向不足的車輛在達到一定速度后,會產生滑動,但會很快回復穩(wěn)定,中性轉向的車輛則不會產生滑動,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而轉向過度的車輛會產生打滑回轉??偫▉碚f,轉向特性不同的車子中,US和NS不論速度快慢,都可保持穩(wěn)定,而OS車子若超過穩(wěn)定極限速度,將會失去穩(wěn)定性。
前、后輪載荷不同時的轉向特性
當前、后輪載荷因重心轉移而出現(xiàn)偏差時,轉向特性也會隨之變化。如前輪載荷>后輪載荷,則轉向特性會傾向轉向過度,因后輪抓地力減少;如前輪載荷<后輪載荷,則轉向特性會傾向轉向不足,因前輪抓地力減少。
綜合來說,轉向特性會因車子的架構、驅動方式、調校方式等靜態(tài)因素與行駛時重心載荷與路面因素的不同而產生較復雜的變化,而要避免這種變化對車輛操控造成負面影響,可以通過調校車輛懸掛、底盤和磨練駕駛技術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