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當前,面對冠狀病毒在全世界肆虐的現(xiàn)狀,我們無需恐慌,無需抱怨,現(xiàn)在需要的是全社會的齊心協(xié)力和共同奮斗,需要的是我們每個人以頑強精神和樂觀心態(tài)與之進行斗爭。
既然人不是為痛苦而生,也就不應該被痛苦折磨而死。人要受一些苦,練出一身忍受痛苦的本事,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當有較大的苦難突然降臨時就能夠挺得住,不至于一下子被苦難擊倒。當然,忍受痛苦不等于安于受苦受難,而是要化憂傷為力量,從沉思中覺醒,從哀痛中奮起,在苦難中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要做到這些,首先需要在我們的生命里播撒樂觀的陽光。
美國匹茲堡的醫(yī)學專家進行過一項長期的試驗性研究:在兩組結腸癌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療后,讓一組經常觀看喜劇表演,聆聽幽默故事,進行心理上的協(xié)助,盡可能地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而另一組卻未采取任何這方面的措施。結果,后來發(fā)現(xiàn),前一組的壽命普遍比后一組長出1~3年,最高的甚至多存活了5年。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悲觀者無能為力的感覺會很大地削弱人體自身的天然防線——免疫系統(tǒng)的“實戰(zhàn)”能力。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一批哈佛大學畢業(yè)生的健康史。這些被調查者在班級里的學習成績都是中等以上,而且健康狀況良好。然而,有所不同的是,他們中的有些人開朗樂觀,有些人卻悲觀消極。結果,20年后,悲觀者中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病癥的人數比樂觀者多20%。
在臨床實踐中,許多醫(yī)生發(fā)現(xiàn),樂觀不僅能夠有效地未雨綢繆,防止一些疾病的發(fā)作,而且的確能夠使某些不治之癥不治自愈。人們經常談論的這種事例并非戲言:有兩個到醫(yī)院檢查的人,一個身患癌癥,一個只長了良性腫瘤。結果,醫(yī)院不小心將他們的檢查結果弄錯后,事情竟然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被查出患“癌癥”的人因惶惶不可終日,不到三年,原先的良性腫瘤轉化為惡性腫瘤,在痛苦和煎熬中死去;而那個“健康”的人,因為得到了生的希望,心情為之一振,從此整日在快樂中度過,體內的腫瘤居然奇跡般地消失了。
幸福是對不幸的征服和超越。我們只要勇敢地面對大自然或人類社會強加于我們的不幸與痛苦,化險為夷,破涕為笑,幸福終會到來。化解痛苦,戰(zhàn)勝頑魔,乃是人生的價值和精華所在。我們要挺胸抬頭大聲對頑魔和災害說:逞一時之兇狂,沒什么了不起,人類的智能和力量一定能夠戰(zhàn)勝你!
彌足珍貴的樂觀,宛如一道雨后的彩虹,昭示著美好陽光的到來。 編輯:汐顏 xiyanbianj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