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勇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基于數學的抽象性特點,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難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所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那么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會隨著數學課程難度的上升而逐步減弱,這會直接影響數學課程教學的效果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當基于數學課程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與學習思維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生的學習階段特點分析
1.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在專注力和自控力上都相對較差.這種情況下,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其對于知識的探索欲和興趣.這與小學生的心理和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性特點有直接的關系.從數學課程的學習角度分析,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基礎.
2.學習專注力不足.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自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幾十分鐘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想時刻保持良好的專注力和精神狀態(tài)是很難的.這是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
二、數學課程教學的特點
1.知識專業(yè)性強,內涵豐富.
雖然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在性質上屬于啟蒙階段,但從數學課程的特點上來看,其屬于一類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知識結構類型.小學生在接觸這類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的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陌生感和困難感.另外,數學知識還具有前后聯(lián)系的邏輯性和延展性,這些特點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知識體系性強,空間思維能力要求高.
隨著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逐步深入,對于學生的空間邏輯思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外,數學知識體系中前后的知識內容在學習中具有一定的邏輯內在聯(lián)系,如果學生前期的數學知識學習存在基礎不牢固的問題,那將很容易影響后續(xù)知識的學習.
三、提升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明確教學任務,融合情境教學.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比較有限,為了便于觀察課堂教學所取得的進度和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的研究,結合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層次水平,制定出不同課時的學習目標,以便教師更好地觀察教學進度,也有利于學生根據個人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對比自查,彌補不足.此外,在制定了教學目標后,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模式融入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通過結合數學問題的研究,模擬設置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對抽象的數學問題更準確地理解.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種圖形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多媒體工具,營造一個教學觀察的情境,將經過繪圖軟件繪制好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直接通過多媒體工具向學生進行呈現,并通過動態(tài)控制的方法,使學生直接觀察到兩種圖形的變化和形成過程.像這樣,設置一個觀察圖形和模擬圖形繪制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種圖形的原理和內涵.
2.應用實踐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所謂的實踐教學,就是鼓勵學生直接參與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并且通過借助專業(yè)的數學教學輔助工具,使學生從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課程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其主動學習意愿的形成.
3.結合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一點主要是指教師應當明確數學課程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積極從生活中挖掘與數學課程教學有關的現象和問題,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的引入,降低其學習中的困難感.
總的來講,要想切實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觀察和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并且結合這一特點從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和改善入手,通過豐富教學方法,探尋新的教學切入點,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麗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110-110.
[2]陸奎元.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好家長,2017(42):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