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娣 鄭仰雄 黃東兵
摘要:為了明確濕地植物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及其生理響應(yīng),本研究以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和燈心草(Juncus effusus L.)為試驗材料,探究含鹽生活污水對這5種濕地植物生長、光合作用及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并對其凈化效果進行評價。結(jié)果表明,含鹽生活污水抑制了5種濕地植物的生長和光合作用,其中,蘆葦受抑制程度最輕,與對照相比,其株高、根長、干質(zhì)量、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dǎo)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分別降低30.84%、16.96%、23.41%、23.73%、26.72%、27.86%和25.51%。含鹽生活污水提高了5種濕地植物的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蘆葦?shù)腗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及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別較對照提高了65.03%、38.51%、44.76%、58.90%和60.79%。5種濕地植物均可顯著提高含鹽生活污水中化學(xué)需氧量(COD)降低率以及銨態(tài)氮(NH+4-N)、總氮和總磷的去除率。其中,蘆葦和千屈菜凈化效果最佳,燈心草次之,水莎草和石菖蒲凈化效果最差。將蘆葦、千屈菜和燈心草隨機組配成4種組合,蘆葦-千屈菜-燈心草組合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最佳,COD降低率、NH+4-N去除率、總氮去除率和總磷去除率分別達到80.96%、84.95%、82.65%和84.18%。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為濕地植物在含鹽生活污水凈化中的應(yīng)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guān)鍵詞:濕地植物;含鹽生活污水;凈化效果;生理響應(yīng)
中圖分類號:Q948.1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440(2020)02-0384-07
Abstract:To study the purifying effect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five wetland plants to saline domestic sewage, Phragmites australis, Lythrum salicaria, Juncellus serotinus,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and Juncus effusus L.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In addition, effects of saline domestic sewage on the growth,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system of wetland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urifying effec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five wetland plants were inhibited under saline domestic sewage stress, and the inhibitory degree of reed was the least. Compared with control, the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dry weigh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Ci) and transpiration rate(Tr) of reed were decreased by 30.84%, 16.96%, 23.41%, 23.73%, 26.72%, 27.86% and 25.51%,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MDA) an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five wetland plants were increased under saline domestic sewage stress. Compared with control, the MDA cont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CAT), ascorbate peroxidase(APX) of reed were increased by 65.03%, 38.51%, 44.76%, 58.90% and 60.79%, 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rate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removal rates of NH+4-N,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saline domestic sewag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five wetland plants. The purifying effects of wetland plants followed the order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Lythrum salicaria>Juncus effusus L.>Juncellus serotinus and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Four combinations were randomly composed by Phragmites australis, Lythrum salicaria and Juncus effusus L.. The Phragmites australis - Lythrum salicaria - Juncus effusus L. had the best purifying effect on saline domestic sewage, and the reduction rate of COD, removal rates of NH+4-N,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80.96%, 84.95%, 82.65% and 84.1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etland plants in the purification of saline domestic sewage.
Key words:wetland plant;saline domestic sewage;purifying effects;physiological response
近年來,隨著中國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飛速發(fā)展,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導(dǎo)致水資源污染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水資源短缺問題頻發(fā),凈化污水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1]。利用人工濕地處理污水是新興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shù),不僅具有成本低,無二次污染,凈化效果好等優(yōu)點,還兼?zhèn)浠謴?fù)和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功能,在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2-4]。濕地植物是濕地系統(tǒng)的核心,不僅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以及重金屬等污染物,還可以通過根系向底部傳輸氧氣來促進根際微生物的生長,提高去污率,同時還可以起到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5-7]。其中,濕地植物的選擇和組配對污水的凈化效果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8]。
2013年中國濕地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中國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6×106 hm2,其主要原因是濕地土壤的鹽堿化[9]。大量研究結(jié)果表明,鹽脅迫常引起植物體內(nèi)積累大量的活性氧,造成細胞膜氧化損傷,從而破壞植物光合和呼吸等生命活動,對植物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dǎo)致其死亡,從而加速了鹽堿濕地的退化[10-11]。然而,目前關(guān)于濕地植物篩選和組配對污水凈化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鹽堿濕地方面,關(guān)于耐鹽濕地植物篩選的研究尚不多見,關(guān)于濕地植物的耐鹽機理及組配方法對污水凈化效果的研究更少[12-13]。
因此,本研究擬以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和燈心草5種常見濕地植物為研究對象,分析這5種濕地植物對含鹽生活污水的生理響應(yīng)及凈化效果,選出適宜的耐鹽濕地植物并進行隨機組配,以期為濕地植物在含鹽生活污水凈化中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和燈心草(Juncus effusus L.)5種濕地植物,均取自廣州市天河區(qū)大觀濕地公園。試驗采用桶栽方式,為了確保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人工模擬合成的生活污水采用葡萄糖、硫酸銨、磷酸二氫鉀及蛋白胨等進行配制。水質(zhì)為:化學(xué)需氧量(COD) 200.05±20.28 mg/L、銨態(tài)氮(NH+4-N) 32.52±2.25 mg/L、總氮48.66±5.65 mg/L和總磷4.83±1.78 mg/L。用分析純NaCl將模擬生活污水配置成鹽含量為1%的含鹽生活污水。
1.2試驗方法
1.2.1試驗設(shè)計試驗于2018年5月10日開始,選取大小、長勢一致的植株進行栽培,試驗用桶的體積為4 L(長、寬、高分別為2 m、2 m和1 m),每桶種植6株,用塑料泡沫板和海綿固定植株。含鹽生活污水對濕地植物生長及生理影響試驗(試驗一):將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和燈心草分別栽培在含鹽生活污水中,并分別以清水栽培為各自對照,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5種濕地植物凈化效果比較試驗(試驗二):共設(shè)有5個處理,即分別在含鹽生活污水中種植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和燈心草,以不栽培植物為對照,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不同濕地植物組配的凈化效果比較試驗(試驗三),選取對含鹽生活污水抗性強,凈化效果最佳的3種濕地植物(假設(shè)為A、B、C,具體根據(jù)試驗一和試驗二的結(jié)果確定)進行隨機組配,組成A-B、A-C、B-C和A-B-C共4個處理,并以單一凈化效果最佳的植株為對照,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整個試驗持續(xù)40 d,在試驗?zāi)┤訙y定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水質(zhì)指標分別于試驗初和試驗?zāi)┤∷畼舆M行測定,試驗期間通過添加自來水保持桶中的水位。
1.2.2測定指標及方法濕地植物的株高、根長采用直尺進行測定,干質(zhì)量采用烘干法進行測定。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dǎo)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采用Li-6400便攜式光合作用儀進行測定,光照度為900 μmol/(m2·s),流速為500 ml/s。參照吳雪霞等[14]的方法測定植物葉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及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植物總氮和總磷含量分別采用凱氏消化法和鉬藍比色法進行測定,水體化學(xué)需氧量、總氮含量、NH+4-N含量和總磷含量測定分別采用重鉻酸鉀法、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和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測定。植物氮積累量=(試驗?zāi)┑?試驗初氮含量)×生物量;植物磷積累量=(試驗?zāi)┝缀?試驗初磷含量)×生物量;污水污染物去除率=(試驗初污水污染物濃度-試驗?zāi)┪鬯廴疚餄舛龋?試驗初污水污染物濃度×100%。
1.3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 20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作圖,采用SPSS18.0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生長、氮積累量及磷積累量的影響
表1顯示,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的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且5種濕地植物受抑制的程度具有明顯差異。與對照相比,含鹽生活污水處理中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和燈心草的株高分別降低30.84%、31.11%、43.64%、42.69%和31.33%,根長分別降低16.96%、17.86%、20.02%、29.16%和18.67%,干質(zhì)量分別降低23.41%、28.60%、42.20%、35.39%和27.60%,根冠比分別提升8.89%、6.82%、18.60%、13.46%和9.76%,氮積累量分別提升89.20%、72.07%、65.20%、61.99%和80.55%,磷積累量分別提升82.42%、80.57%、62.50%、54.55%和71.10%。表明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生長的抑制程度不同,這可能是由5種濕地植物的耐鹽性不同所致。
2.2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圖1顯示,含鹽生活污水抑制了5種濕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且對5種濕地植物的抑制程度存在明顯差異。與對照相比,含鹽生活污水處理中蘆葦?shù)膬艄夂纤俾剩≒n)、氣孔導(dǎo)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分別降低23.73%、26.72%、27.86%和25.51%,千屈菜的Pn、Gs、Ci和Tr分別降低23.74%、29.92%、28.81%和25.85%,水莎草的Pn、Gs、Ci和Tr分別降低42.72%、48.74%、46.23%和45.33%,石菖蒲的Pn、Gs、Ci和Tr分別降低45.79%、45.70%、44.77%和44.18%,燈心草的Pn、Gs、Ci和Tr分別降低28.84%、33.34%、24.91%和26.75%。表明,含鹽生活污水對蘆葦和千屈菜凈光合速率的抑制程度較輕,其次為燈心草,而對水莎草和石菖蒲的抑制程度較重,其原因可能是蘆葦和千屈菜耐鹽性較強,光合器官鹽害損傷較輕,因而凈光合速率強于水莎草和石菖蒲。
2.3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圖2顯示,含鹽生活污水提升了5種濕地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并且5種濕地植物的提升幅度存在差異。與對照相比,含鹽生活污水處理中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及燈心草的SOD活性分別提升38.51%、35.72%、22.93%、19.74%和34.66%,POD活性分別提升44.76%、40.95%、22.95%、28.64%和39.66%,CAT活性分別提升58.90%、54.28%、36.31%、33.68%和56.10%,APX活性分別提升60.79%、50.93%、29.21%、30.43%和46.95%。說明,5種濕地植物通過提高自身的抗氧化酶活性來清除體內(nèi)過量的活性氧,從而減輕含鹽生活污水對自身造成的傷害,其中,蘆葦提升幅度最大,千屈菜和燈心草次之,水莎草和石菖蒲提升幅度最小。
2.4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MDA含量的影響
MDA是衡量細胞膜膜脂過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圖3顯示,與對照相比,含鹽生活污水處理提升了5種濕地植物的MDA含量,且提升幅度因濕地植物種類不同而存在差異。與對照相比,含鹽生活污水處理中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及燈心草的MDA含量分別提升65.03%、89.64%、142.01%、134.57%和108.38%。說明,含鹽生活污水會對5種濕地植物的細胞膜造成氧化損傷,且損傷程度存在差異,其原因可能是5種濕地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導(dǎo)致體內(nèi)活性氧清除能力產(chǎn)生差異。
2.55種濕地植物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
圖4顯示,5種濕地植物均可對含鹽生活污水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且彼此間凈化效果存在差異。與對照相比,種植蘆葦、千屈菜、水莎草、石菖蒲及燈心草處理的COD降低率分別提升64.86個百分點、59.86個百分點、39.15個百分點、36.48個百分點和51.70個百分點,NH+4-N去除率分別提升64.93個百分點、60.56個百分點、44.30個百分點、44.82個百分點和53.59個百分點,總氮去除率分別提升60.09個百分點、56.70個百分點、44.27個百分點、45.10個百分點和53.79個百分點,總磷去除率分別提升64.96個百分點、67.10個百分點、48.15個百分點、43.86個百分點和57.31個百分點,均與對照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說明5種濕地植物均可對含鹽生活污水起到一定的凈化效果,其中,蘆葦和千屈菜凈化效果最佳,燈心草次之,水莎草和石菖蒲凈化效果最差。
2.6不同植物組配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
表2顯示,與蘆葦(最佳濕地植物)處理相比,蘆葦-千屈菜、蘆葦-燈心草、千屈菜-燈心草和蘆葦-千屈菜-燈心草4種組配處理對含鹽生活污水的COD降低率分別提升6.63個百分點、4.10個百分點、3.10個百分點和10.90個百分點,NH+4-N去除率分別提升7.86個百分點、6.19個百分點、2.72個百分點和13.49個百分點,總氮去除率分別提升10.00個百分點、6.57個百分點、3.61個百分點和14.00個百分點,總磷去除率分別提升6.81個百分點、5.13個百分點、2.74個百分點和10.66個百分點。說明合理選擇并組配濕地植物可進一步提升其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其中,以蘆葦-千屈菜-燈心草的凈化效果最佳,COD降低率以及NH+4-N、總氮和總磷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0.96%、84.95%、82.65%和84.18%。
3討論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對耐污濕地植物的生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12-13]。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的生長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5種濕地植物受抑制的程度具有明顯差異,這與王巧芳等[15]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鹽脅迫會對植物造成一定的滲透脅迫,導(dǎo)致植物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下降,進而抑制植物生長;另一方面,鹽脅迫對植物光合器官造成一定破壞,導(dǎo)致光合作用受抑,光合產(chǎn)物合成減少,從而抑制植物生長,而且不同植物的耐鹽性不同。
光合作用是植物進行生長發(fā)育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14]。李龍山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污水處理可明顯提高濕地植物的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氣孔導(dǎo)度。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含鹽生活污水抑制了5種濕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凈光合速率、氣孔導(dǎo)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和蒸騰速率均明顯下降。這說明,鹽脅迫引起的濕地植物氣孔限制是造成光合抑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燈心草的胞間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幅度最小,但是光合受抑制程度仍高于蘆葦和千屈菜,說明鹽脅迫導(dǎo)致燈心草光合受抑制的原因除了氣孔限制因素外,還包括一定的非氣孔限制因素,如葉肉細胞光合作用下降等。本結(jié)果與王巧芳等[15]研究結(jié)果較為一致,而與李龍山等[13]的研究結(jié)果存在出入,這可能與植物自身的光合組織結(jié)構(gòu)特性以及耐鹽性有關(guān)。
抗氧化系統(tǒng)是植物抗逆境傷害的主要機制之一,MDA含量是衡量膜脂過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標[16]。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含鹽生活污水會對濕地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MDA含量增加,5種濕地植物可通過提高自身的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來清除體內(nèi)過量的活性氧,從而減輕脅迫傷害,與孫瑞蓮等[17]研究結(jié)果一致。其中,與對照相比,含鹽生活污水處理下蘆葦MDA含量提升幅度最小,千屈菜和燈心草次之,水莎草和石菖蒲提升幅度較大,表明蘆葦對含鹽生活污水具有較強耐鹽性,而水莎草和石菖蒲的耐鹽性則較弱。
濕地植物在濕地系統(tǒng)污水凈化中發(fā)揮著關(guān)鍵作用,不僅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而且還可通過其發(fā)達的通氣組織將氧氣輸送至根區(qū),促進根區(qū)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進一步提高濕地系統(tǒng)對污水的清除能力[13,18]。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未種植濕地植物的對照相比,5種濕地植物均可對含鹽生活污水起到一定的凈化效果,其中,蘆葦凈化效果最佳,COD降低率提升64.86個百分點,NH+4-N、總氮和總磷的去除率分別提升64.93個百分點、60.09個百分點和64.96個百分點,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本結(jié)果與劉文杰等[4]、李龍山等[13]、劉冉等[19]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濕地植物對污水的凈化機理主要包括:首先,濕地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和積累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雖然鹽分會對生物量有一定影響,但仍對含鹽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凈化效果。其次,濕地植物發(fā)達的通氣組織將氧氣輸送至植物根區(qū),促進微生物生長繁殖,促進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加速有機物分解,從而凈化水質(zhì)[13,18]。不同植物間去污能力差異與其自身生長特性(如生物量、通氣組織等)及耐鹽性強弱密切相關(guān)。杜甫義等[12]發(fā)現(xiàn),與單一濕地植物系統(tǒng)相比,水蔥、黑三棱和蘆葦組配可明顯提升其對污水的凈化能力。本研究選取了對含鹽生活污水凈化效果較好的蘆葦、千屈菜和燈心草3種濕地植物進行隨機組配,結(jié)果表明,與蘆葦相比,3種不同濕地植物的4種組配均可進一步提升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其中,以蘆葦-千屈菜-燈心草的凈化效果最佳,COD降低率達到80.96%,NH+4-N、總氮及總磷去除率分別達到84.95%、82.65%和84.18%。
綜上所述,含鹽生活污水對5種濕地植物的細胞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dǎo)致光合效率降低,生長受到抑制,濕地植物通過提高自身抗氧化酶活性來抵御脅迫損傷。其中,蘆葦受損傷程度最輕,其次為千屈菜和燈心草,蘆葦-千屈菜-燈心草處理對含鹽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最佳。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為濕地植物在含鹽生活污水凈化中的應(yīng)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CALHEIROS C S C, RANGEL A O S S, CASTRO P M L.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vegetated with different plants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tannery wastewater[J]. Water Research, 2007, 41(8): 1790-1798.
[2]尚克春,劉憲斌,陳曉英. 高鹽廢水人工濕地處理中耐鹽植物的篩選[J]. 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xué)報, 2014, 31(1): 74-78.
[3]周桑揚,楊凱,吳曉芙,等. 人工濕地植物去除廢水中重金屬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 濕地科學(xué), 2016, 14(5): 717-724.
[4]劉文杰,許興原,何歡,等. 4種濕地植物對人工濕地凈化生活污水的影響比較[J]. 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 2016, 10(11): 6313-6319.
[5]陳金發(fā),趙磊,宋大剛,等. 人工濕地植物對畜禽廢水的凈化效果及生理特性變化[J]. 水處理技術(shù), 2015, 41(2): 20-26.
[6]萬濤,李紹峰,謝良生. 龍崗河不同濕地植物重金屬富集能力的比較研究[J]. 水生態(tài)學(xué)雜志, 2014, 35(5): 96-100.
[7]李龍山,倪細爐,李昌曉,等. 生活污水對土壤及濕地植物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J].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 2016, 35(11): 2163-2170.
[8]杜紅霞,王麗,湛景武,等. 不同濕地植物及其組配對富營養(yǎng)化水體的凈化效果[J].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17, 39(6): 616-619.
[9]耿國彪. 我國濕地保護形勢不容樂觀——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公布[J]. 綠色中國, 2014 (3): 8-11.
[10]劉奕媺,于洋,方軍. 鹽堿脅迫及植物耐鹽堿分子機制研究[J]. 土壤與作物, 2018, 7(2): 201-211.
[11]熊雪,羅建川,魏雨其,等. 不均勻鹽脅迫對紫花苜蓿生長特性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8, 51(11): 2072-2083.
[12]杜甫義,阿瓊,董凡超,等. 西藏地區(qū)不同濕地植物配置對污水的凈化效果[J]. 環(huán)境工程, 2017, 35(1): 26-30, 40.
[13]李龍山,倪細爐,李志剛,等. 5種濕地植物對生活污水凈化效果研究[J].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3, 33(11): 2292-2300.
[14]吳雪霞,張圣美,張愛冬,等. 外源褪黑素對高溫脅迫下茄子幼苗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 植物生理學(xué)報, 2019, 55(1): 49-60.
[15]王巧芳,陳年來,褚潤. 污水含鹽率對3種濕地植物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 2018, 53(2): 120-126.
[16]李本峰,杜紅梅. 褪黑素預(yù)處理對多年生黑麥草抗旱性的影響[J]. 上海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版), 2018, 36(3): 21-26.
[17]孫瑞蓮,劉健. 3種挺水植物對污水的凈化效果及生理響應(yīng)[J].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xué)報, 2018, 27(5): 926-932.
[18]劉文杰,許興原,何歡,等. 4種濕地植物對人工濕地凈化生活污水的影響比較[J]. 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 2016, 10(11): 6313-6319.
[19]劉冉,甘淳丹,趙海燕,等. 四種大型濕地植物對水產(chǎn)養(yǎng)殖廢水中礦質(zhì)元素和重金屬富集特征的影響[J].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 2017, 40(5): 859-866.
(責任編輯: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