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性別變異體現(xiàn)詞語的運用和發(fā)展情況,也反映社會心理。探究其研究現(xiàn)狀可為語言學發(fā)展提供構詞法、語用的借鑒?!澳锱凇笔乾F(xiàn)在社會上的一部分帶有女性氣質的男性群體的指稱,也同時代表了一種個性意識。從“娘炮”一詞的相關情況和與“女漢子”的“對稱”與“非對稱”情況可發(fā)覺社會話語導向與男權意識的“指揮”,窺察到古代女性地位受到壓制的情況。
關鍵詞:娘炮 女漢子 非對稱 語言性別變異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8-0081-02
語言性別變體又可稱為語言性別差異。楊永林先生認為語言性別差異是一種新興的語言學研究變量,已成為“社會語言學本體”和“應用社會語言學”研究的一種參數(shù)標識。叢飛雪則明確指出語言性別變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語言本身的性別歧視,說話人的說話方式顯示出其對男女兩性的差別態(tài)度;一類是男女使用語言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選擇、句法、語用三方面。
一、語言性別變體研究現(xiàn)狀
語言與性別的差異研究是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交際分析等許多領域所關注的話題。與其相關的最早探索是1922年Jespersen的《語言》。在20世紀60年代,語言性別差異研究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其理論基礎也得到了豐富的發(fā)展,從最初的性別二元論到現(xiàn)在性別多樣化研究,極大地開闊了其研究視野。在此背景下,Lakoff繼續(xù)在該方面深入研究,他1975年出版的《語言與婦女地位》一書就標志著語言與性別差異成為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方面之一。
在漢語的典籍里,很早就有關于語言性別差異的相關論述。如東漢班昭所撰《女誡》七篇中“三從四德”與“男尊女卑”的道德倫理,《左傳》中“男女有別”的性別等級觀念影響深遠,流傳甚廣。1987年12月初,我國第一次社會語言學學術討論會在北京西山召開,拉開了漢語性別變異研究的帷幕。雖然國內近現(xiàn)代性別語言研究已有一些實質性的進展,但問題仍舊不可忽視。一是在研究導向方面,過多地強調男女兩者語言在使用上的差異,忽視了他們語言和言語上的共性;二是在研究手段方面,國內相關研究依舊以西方理論為憑借,對漢語詞語本土個性化差異缺少深入探討。漢語作為世界上現(xiàn)存少有的象形文字,與西方文字存在語法句法的顯著差異,需要有自己的理論主張才能做進一步的挖掘研究。
二、“娘炮”理據(jù)分析
“娘炮”同義詞為“娘娘腔”,意思為男人的言語舉止、容貌裝扮呈現(xiàn)女性化的特點,一般形容男人不具有男性雄性特征,具有歧視義。
“娘”這個字在康熙字典里解釋為同孃,少女之號?!短茣?平陽公主傳》中“高祖女,柴紹妻。高祖起兵,主與紹得數(shù)百人以應帝,定京師,號娘子軍。又通作孃。后世稱母后曰孃孃”?!短K軾?龍川雜志》仁宗謂劉氏為大孃孃,楊氏為小孃孃。又俗稱父曰爺,母曰娘。亦作耶孃?!豆艠犯分小安宦勔畫鷨九暎匋S河流水鳴濺濺”,《杜甫?兵車行》中“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偟膩碚f,“娘”這個詞與女性有關。
“炮”,《說文解字》解釋為:毛炙肉也。從火包聲。薄交切。這與“娘炮”的含義似乎沒辦法聯(lián)系起來。北京俚語“老炮兒”,原為“老泡兒”,原指不停進出監(jiān)獄的一類人,舊時也指男妓。過去眾多百姓口中所說的“老泡兒”,是指行為不羈、性情暴躁的小混混??傮w上來說,人們對于“老炮兒”這個稱呼的看法是貶義的。如果借鑒“老炮兒”里“炮”的意義,則“炮”含有男性的暗指含義,且?guī)в匈H義,也可以推測出“娘炮”指的是一些帶有女性氣質的男性。這只是筆者個人推測,但“娘炮”的大概意義是沒有疑問的。
三、對稱與非對稱現(xiàn)象
1.“對稱”現(xiàn)象
趙蓉暉提出,語言中的對稱/非對稱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對稱是相對的,非對稱是絕對的,我們從此就以“非對稱”來指代所有的“對稱”與“非對稱”現(xiàn)象?!澳锱凇迸c“女漢子”是存在“對稱”和“非對稱”現(xiàn)象的。詞匯意義的主要部分是詞的“概念意義”,也稱作詞的“理性意義”?!澳锱凇币饬x在緒論中已經界定過,就是“男性帶有女性特質”;而“女漢子”的解釋是:“性格特征與言行舉止與男性類似的女性,被人們認為是不拘小節(jié)、性格豪爽、真性情的女生,但相應也可能同時出現(xiàn)性情暴躁、舉止粗魯?shù)缺憩F(xiàn)”,也就是“女性帶有男性氣質”。這兩個詞在意義上呈現(xiàn)語言學上的“對稱”現(xiàn)象。
詞的概念意義,一方面概括反映了諸多客觀物質現(xiàn)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心理現(xiàn)象或者主觀觀念。詞的感情色彩本身附著于詞的概念意義上,“娘炮”“女漢子”兩個詞反映的就是人們的主觀觀念,指代著人們的心理現(xiàn)實,也就是說在描述個體帶有異性特質這一點上,反映著他們的內心,含有貶低的感情色彩。在這一點上,“娘炮”“女漢子”具有典型的鄙視、否定的感情色彩,反映著男性、女性的形象特征。語言永遠做不到真正確切地描述實際發(fā)生的事件,只能在其周圍繞圈子。性別語言體現(xiàn)了人們隱藏在語言背后對于性別差異的隱匿看法和復雜覺察。實際上,“娘炮”與“女漢子”這兩個詞表現(xiàn)了多重敘事聲音,不僅僅有對于男性、女性之“評頭論足”的評價聲音,還有背后的社會心理、社會價值、社會評價體系的聲音。
2.“非對稱”現(xiàn)象
“娘炮”“女漢子”在一些方面又是“非對稱”的,呈現(xiàn)類似布拉格學派標記理論的“級差對立”特征。通過國內知名文獻查閱網(wǎng)站,限定關鍵詞分別為“娘炮”“娘娘腔”“女漢子”進行搜索。得到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在萬方搜索“女漢子”所得相關文獻206份,搜索“娘炮”“娘娘腔”共得文獻136份;在知網(wǎng)搜索“女漢子”所得相關文獻326份,搜索“娘炮”“娘娘腔”共得文獻17份??梢姮F(xiàn)代針對女性語言性別變體詞語“女漢子”的研究多過男性語言性別變體詞語“娘炮”??煽闯鰧W界對于男女“娘炮”“女漢子”的研究是“非對稱”的。眾所周知,一個研究源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來源于社會、文化、經濟、哲學、政治、體育,也可以來源于物理、化學、心理等。這些問題往往存在爭議,而問題的產生又源于社會心理。由于娘炮”“女漢子”都是含貶義的詞語,代表人們對男性、女性認知中形成的共同主觀印象,是認知的結果。也就是說,從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中得知人們對于“女漢子”的否定是更強烈的,這樣又造成一種“非對稱”現(xiàn)象。
無獨有偶,人們心理上的“非對稱”現(xiàn)象并不單單體現(xiàn)在對娘炮和女漢子的態(tài)度上。在《簡明漢語義類詞典》里表示“性生活放蕩”的詞語當中,女性用詞有蕩婦、騷婦、淫婦、妖精、狐貍精、破鞋、賤貨7個,男性用詞有淫棍、貪花賊、采花大盜3個。而在“男人”詞條收的29個詞中,28個都無貶義,只有“仆”表示自謙義;但是在“女人”詞條下收詞52個,其中就至少有27個是含有貶義色彩的詞。從數(shù)量上看,女性用詞多于男性,且對男性用詞含有容忍之意。
四、結語
從研究現(xiàn)狀可知,現(xiàn)代對于語言性別變體的研究已有基礎,但國內研究仍有不足。書籍對于男女兩性詞語的差異認識,也可窺見“娘炮”“女漢子”背后隱匿的“男尊女卑”的社會心理,而對這個問題的客觀認識是研究“娘炮”成詞因素的前提。
參考文獻:
[1]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功能?稱謂?性別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趙蓉暉.語言與性別:口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孫汝建.漢語的性別歧視與性別差異[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4]叢飛雪.淺析語言性別差異[J].現(xiàn)代交際,2018(3).
[5]孫淑娟,梁紅.從性別語言變體看《寵兒》中的女性觀[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
[6]彭博.“女漢子”和“娘娘腔”的產生原因分析[J].青春歲月,2018.
責任編輯:孫瑤
[作者簡介]熊港琴,華南師范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語言性別變異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