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類大學中的音樂學院都具有其自己的樂團,主要是由本校在校的學生,如本科生或研究生組成。在專業(yè)學習與實踐中音樂藝術碩士則是院校學生樂團的主力軍,在綜合院校學生樂團的建立是如何實現的?學生如何參與進來?本文主要講述在綜合類大學中音樂藝術碩士在參與學生樂團的可行性與其途徑。
【關鍵詞】音樂藝術碩士;樂團;訓練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236-03
【本文著錄格式】季小琳.綜合類院校音樂方向藝術碩士參與樂團訓練的途徑[J].北方音樂,2020,03(06):236-238.
基金項目:2019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樂團建設與音樂領域藝術碩士培養(yǎng)”(項目編號:JGY2019036)。
引言
學生樂團是音樂類專業(yè)學科建設的重要教學平臺。在音樂藝術碩士培養(yǎng)模式中占有重要部分。其中主要有四種樂團組建模式:西洋交響樂團、管樂團、大型民族樂團和室內樂。
學生樂團的組建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能夠很好地把教學與實踐和舞臺表演相結合,讓參與的學生都能具有一定的大型舞臺表演經歷,從而積累寶貴的舞臺經驗。并且這種樂團的舞臺經驗積累無法在平時的專業(yè)課中獲得,可以說學生樂團建設不僅為學生登臺演出實踐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會與舞臺經驗,也為以后藝術碩士就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學生樂團建設是完善藝術碩士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適應社會藝術事業(yè)發(fā)展需求的重要課程。
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英文名稱為MasterofFineArts,簡稱MFA。我國藝術碩士(音樂、美術),音樂藝術碩士的培養(yǎng)除了在校的基礎課程外還需參與各種類型的創(chuàng)作與演出。在培養(yǎng)方案中,藝術實踐作為藝術碩士的必修環(huán)節(jié)之一,以鼓勵藝術碩士研究生積極參與專業(yè)實踐、提升專業(yè)能力。學生樂團不僅是藝術碩士重要的演出團體還給藝術碩士更多的演出機會與平臺,也更好地鍛煉了藝術碩士樂團合作能力,積累更多的舞臺經驗,更有利于在工作中拓寬工作機遇與需求。
在學生樂團建設的實踐與實際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通常由于課程安排、舞臺實踐、學生作業(yè)水平等各種因素限制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問題。教學資源是確保教學有效實施的保障。有了正確而有效的教育理念,如果教學資源和教學保障措施跟不上,人才培養(yǎng)效果和培養(yǎng)目標也遠不能達成。本文以下幾點提出可實踐的專業(yè)藝術碩士在參與學生樂團排練的途徑:
一、樂團課程設置
學生樂團課程的開設是組建學生樂團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音樂方向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學院開設樂團合奏課程在提高音樂藝術碩士作為樂團團員的職業(yè)技能的同時也是教學質量的保障。但在綜合類大學的音樂學院學生樂團中因院校情況有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和限制。
(一)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yè)的設置問題
綜合類大學中的音樂學院音樂專業(yè)的設置往往沒有獨立音樂學院或藝術類院校音樂專業(yè)設置得全面,且招生條件也有差距。藝術類院校在學科專業(yè)建設上更加全面,可以做到按專業(yè)門類與樂器種類進行設置和細化,如分為作曲系、指揮系、音樂學系、鋼琴系、管弦系、民樂系等甚至提琴制作中心的設置。而綜合類大學中的音樂學院在音樂專業(yè)設置上就很少能做到這點,如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分為:作曲系、聲樂系、鍵盤系、器樂系等沒有進行樂器的細化設置專業(yè)。尤其一些稀缺專業(yè),由于生源稀少就無法進行專業(yè)課程的開設,因此也就不配備該專業(yè)的常任教師。為了保證學科發(fā)展的齊全和樂團的正常運轉,學校只能就其自身需要聘請外援或是外聘教師進行授課指導與樂團合作。
綜合類大學音樂學院的樂團因教師資源不足、招生專業(yè)不全和大型樂器配備不完善,因而,樂團編制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有的院校編制不平衡,例如民樂團中二胡在招生時學生較多,但在民樂團中需求也多,光是二胡需求就10~20人,如有多余的二胡學生還可根據排練樂曲需要分配到高胡、中胡,這樣既滿足樂團的需要又充分讓學生參與進來,同樣竹笛在招生中雖不及二胡人數那么多,但在樂團中一般兩個曲笛、兩個梆笛的分配或再加新笛(多由一人代分擔),沒有二胡需求量大則多余的學生可以去缺失的專業(yè)如打擊樂,既好上手又訓練了新的技能。
(二)樂團課程設置的可行性
現在的綜合類大學音樂院?;A設施都在不斷完善,有的甚至比專業(yè)院校設施更新、更齊全,都有學院自己的專業(yè)排練場地,在專業(yè)設置方面有的院校雖然不及專業(yè)音樂院校專業(yè)設置全面,但是都能夠通過外聘所缺專業(yè)教師或邀請外援來參與樂團建設以解決樂團所需樂器不全的問題。綜合類大學音樂學院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整體的專業(yè)水平和演奏素質、舞臺經驗等與專業(yè)音樂院校有著明顯差距,也是開設學生樂團建設與發(fā)展中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雖然學生整體水平不高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但可以在日常樂團排練中得到很好的訓練,在樂團的合奏課程一般每周一次的頻率下,學生自主地再課后勤奮練習,設置各聲部長帶頭分聲部排練,在分聲部排練中提高學生的基礎演奏素質,以保障各聲部的演奏質量跟進樂團總排練進程與要求。只有將分聲部排練和整體排練有效合理地結合起來,在課后反復地日常排練,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樂團演奏素質,從而促進整個樂團的良好發(fā)展。
(三)樂團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樂團是合奏的藝術,合奏最突出的特點是整體的團結和統(tǒng)一,對于音樂專業(yè)的研究生來說單項樂器技能趨于成熟,在樂團訓練中以提高合奏能力為重心、個人具有一定水平的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增強合奏中樂器之間的配合能力,互聽、互看互相配合,使得樂團的演奏在音準、音色、強度及感情方面統(tǒng)一能夠很好地配合樂團指導教師的要求,在樂團訓練過程中,使學生鍛煉了演奏能力、聽覺能力以及融入樂團的能力,在樂團課程的訓練和學習中學生不僅培養(yǎng)了樂團能力,也更進一步加強了個人的演奏能力。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樂團團員應具備以下能力:
基礎樂理知識與識譜能力。樂理知識是每一位學習音樂專業(yè)學生入門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樂理知識才能夠認識樂譜中所展示的內容,才能夠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自己認識樂譜和學習樂譜的能力。識譜能力是參與樂團訓練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識譜使樂團在平時合奏排練中能夠很好地有效的進行,包括對音色音準、節(jié)拍、節(jié)奏、樂音符號、音樂術語等的掌握,根據指導老師的要求對樂曲內涵很好的表達與呈現。所以,識譜能力和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每一位樂團成員必備的技能,也是樂團在排練新曲目時能夠短時間內掌握的保障,在以后的樂團訓練和各自練習中逐漸熟練。
扎實的基本功技能。樂團是一個集體的演奏形式,也是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樂團成員的演奏基本功是整個樂團水平的基本保障,包括音色的變化、力度的掌握、速度的調整、音準的控制等對個人樂器的掌控能力,只有掌握好基本功才能在樂團合奏中不拖后腿,在排練演奏中能夠把扎實的基本功運用到適中難度的曲子當中,從而很好地演繹,才能把音樂作品的內容風格及內涵等要求很好地表現出來,從而使樂團的整體演奏水平達到一定的標準。
(3)良好的合奏能力。合奏能力指演奏中各聲部樂器互相配合融入樂團的能力,在樂團排練中演奏員之間的合奏能力尤為重要,學生在演奏好自己本專業(yè)聲部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配合其他聲部的演奏,學會聆聽其他聲部并處理好自己與各聲部間的配合尤為重要,包括樂句的進出及音色的統(tǒng)一與變化、音量的起伏變化和音準等方面的控制能力。指導教師在指揮樂團時才能充分調動樂團團員的演奏效果,團員間相互配合相互聆聽,配合指揮達到想要的樂曲呈現效果,從而更好地達到樂團訓練的效果。
二、策劃演出與舞臺實踐
樂團是實踐的藝術,音樂藝術碩士的教學必須和實踐相結合,實踐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在藝術實踐的當中我們可以檢驗自己的演奏能力、對抗緊張情緒的能力和舞臺突發(fā)情況的應變能力。而參與學校學生樂團的排練正是參加各種文藝匯演、演出交流、觀摩的好機會、好途徑。學校樂團積極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參加各種樂團隊比賽、舉辦專場音樂會等。高校有多種手段可以舉辦藝術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得音樂藝術碩士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職業(yè)能力。同時,它能使學生在團里中正視自我的不足,在排練中與同學交流切磋、互相配合,達到指揮老師要求,既豐富了藝術體驗又讓這一排練經歷成為自己人生的寶貴財富,它具有的教育意義與功能是其他學習手段無法替代的。
舞臺實踐也是樂團課程開設的教學目的,而舞臺表演也是最好的教學匯報,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舞臺表演的臨場發(fā)揮等都是實踐帶來的經驗與自我提升,學生除了需要平時勤于樂團的訓練,在舞臺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上既要勤學苦練加強業(yè)務能力,提高對自我認知的自信心,又要加強對緊張情緒的控制能力和對意外狀況的應變處理能力,在緊張這種人人都會出現的一種自然情緒中,學會抑制心跳加速和身體因緊張帶來的不受控而不影響自己的表演,控制好演奏的表現,這正是通過大量的舞臺實踐積累才能夠獲得的表演能力。
在舞臺實踐中,學生既鍛煉了表演能力又能夠從中獲得學習專業(yè)的快樂感和自我成就的滿足感,舞臺表演是激勵學習專業(yè)進步的最好動力。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演出平臺和機會,而學生樂團的演出平臺不僅限于在校內,還應積極走出去面向社會,與各學校進行文化交流,參與社會上的有益活動。如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對學生和樂團的成長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樂團教學成果也得以更好地展示給更多的觀眾,不僅有助于學生參與樂團的積極性和舞臺經驗的積累也更好地推動樂團建設,也有利于學校文化的傳播,還有利于提高學校的影響力。
近年來,各高校均有其自己的學生樂團,發(fā)展也日益迅速且數量也逐漸增多。其中不乏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學生樂團,從校園內部逐漸走向了校園外部。通過在社會上的演出實踐,不僅能夠積累經驗從中受益還能擴大學校的影響力,促進樂團更好的發(fā)展。
三、樂團的科學管理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一)科學有效的管理學生樂團
學生樂團的建設需要有好的管理制度相配合,綜合類院校的音樂學院學生樂團也是一個專業(yè)性質專業(yè)形式的教學團隊。高校音樂學院學生樂團既具有教學性質又需要有專業(yè)的訓練和管理制度。學生樂團的成員多數是由本校的在校生組建構成,或由音樂學院各個年級和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或老師組成。學生樂團需具備完善的聲部編制,可完成排練曲目的完整性與其要求。學生樂團不同于職業(yè)的樂團,在場務及樂務后勤人員方面大多是由本樂團成員承擔,負責樂譜的發(fā)放管理、舞臺譜架及座椅的擺放等,這些任務都要由樂團的學生和老師兼職完成。在聲部管理安排上,學會樂團的各個聲部由專業(yè)老師指導負責,每個聲部再細化分出聲部長,聲部長負責課后的日常排練和訓練任務。這樣在完成分聲部排練的教學活動的同時也有利于細化管理,更容易落實教學安排。
(二)組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生樂團
學生樂團的成員都是由本校各年級的各專業(yè)學生組成,其人員有很大的流動性,與專業(yè)的樂團體制在這一點上尤為相同。研究生在參與樂團中一般為藝術碩士在校期間一般為三年,那么其在校訓練時間為三年甚至更少,研究生一年級課程安排一般較多,參與樂團訓練除了每周固定的樂團課程安排外,無法保障更多的排練時間,研三的學生面臨畢業(yè)與就業(yè)問題。本科生在校四年也是如此,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存在專業(yè)水平較薄弱、演奏能力不高和樂團經驗不足等問題,在參加樂團排練時有種種的困難需要克服,大四的學生依然要為畢業(yè)考慮,參與樂團排練時間上無法得到保障。那么,處于研二或者本科二、三年級的學生就成為參與樂團排練的主力軍,在樂團排練中之間相互影響。學生樂團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樂團所需專業(yè)的編制齊全。學校在招生方面也應考慮到滿足樂團編制而制定招生計劃。學生樂團的組建有利于專業(yè)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拓寬了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上的途徑。學生樂團大量的演出實踐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舞臺經驗、增強舞臺表演的自信心,還能夠豐富和凸顯校園文化。想要組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生樂團一方面需要學生個人技能合格的同時,還要積極配合和參與日常訓練和排練演出;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專業(yè)老師和樂團指導老師高要求、高標準的辛勤指導和付出,更需要學院設置科學的管理制度安排和學校以及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為能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社會應用型音樂專業(yè)藝術碩士人才而驕傲。
學生樂團的可持續(xù)組建也離不開經費問題。院校可以多申請資助類科研項目,通過項目經費的支持來完成教學實踐。如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系列活動,通過教育文化部門撥款來完成異地學校交流的經費問題,這樣也更好地促進了校園文化交流的實現。
四、結束語
音樂方向藝術碩士是應用型人才,在參與樂團訓練時既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也為更好地就業(yè)加強了自信心和可能性,對未來走向社會工作的需求增添了職業(yè)技能。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是在國家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推動下強力需求的面向社會文化事業(yè)崗位、滿足國家文化發(fā)展和實現文化復興的專業(yè)人才。藝術碩士的培養(yǎng)體制應始終堅持以實踐性、職業(yè)性為導向,不斷優(yōu)化和探索藝術碩士專業(y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提高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是藝術碩士培養(yǎng)體制的需求和就業(yè)的保障。高校建設學生樂團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參與學生樂團的同時既培養(yǎng)了合奏能力這一音樂專業(yè)研究生應具備的專業(yè)素質,又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高專業(yè)技能及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進而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各種學習途徑和舞臺實踐中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專業(yè)藝術碩士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更強的職業(yè)能力和表演能力,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起到鋪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兆麟.綜合類大學音樂學院組建學生樂團的必要性[J].藝術評鑒,2018(22):140-141.
[2]蘇毅苗.藝術碩士(音樂)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關鍵問題探究[J].歌海,2019(3):79-81.
[3]張兆麟.淺談綜合類大學學生樂團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J].北方音樂,2018,38(23):202-204.
[4]鄧元雙.地方高校樂團建設與管理探索[J].音樂時空,2015(18):164.
[5]彭誠.淺談高校管樂團的組建與基礎訓練[J].大眾文藝,2015(23):217-218.
[6]嚴巖.普通高校學生樂團組建發(fā)展模式淺析[J].藝海, 2014(11):189-191.
[7]周彥冰.普通高校管樂團科學管理和訓練[J].藝術研究,2014(2):180-182.
[8]王新煜.高校學生民族樂團的建設與發(fā)展探究[J].藝術評鑒,2019(8):130-131.
[9]王志剛.高校學生民族樂團的建設發(fā)展探究——以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民族樂團為例[J].藝術評鑒,2017(18):113-114.
作者簡介:季小琳(1994—),吉林臨江人,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8級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