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璐
摘 要: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礎和最具奠基作用的一種教育,對于兒童來說,家庭是一個人的人生起點,也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兒童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家長教育的重要作用,研究現(xiàn)今家長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及建議,從而使家庭成為兒童“夢想啟航的地方”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家長教育
一提到“教育”兩字,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學校教育、兒童教育,卻常常忽略了家長教育,正如傅國亮在《家長職業(yè)——更需要培訓上崗》的文章中所說,任何職業(yè)都必須培訓才能上崗,唯獨只有“家長”這個“職業(yè)”,許多人不經培訓就直接上崗,這堪稱是天下“職業(yè)”的第一大怪現(xiàn)象。[1]家長作為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應將家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首位,只有提高家長教育,家庭教育質量才會全面提升。
一、家長教育的重要作用
1.家長教育是保證兒童成長的有效措施
我國史學名著《左傳》中提到,“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所自邪也。四者來,寵祿過也。”意思是說,父母疼愛孩子,要教給他行事應該遵守的規(guī)范和道理,不能讓他受錯誤思想的影響。驕橫、奢侈、荒淫、淫蕩,就是從錯誤思想產生出來的,這四樣毛病產生,就是家長給予他的寵幸和富貴過多造成的。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會影響兒童的一生,好的教養(yǎng)方式幫助其成長,不當的教養(yǎng)方式會讓兒童產生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由此可見,家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家長教育的實施是兒童成長的有效保障。
2.家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力保障
蘇霍姆琳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的效果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而家庭教育的真正實踐者是兒童的家長,因此,家長教育關系到學校教育是否能有效開展,達到教育目的。
二、家長教育實施存在的問題
1.我國家長教育未形成教育體系
目前,國內僅有極少的高校開設家長教育相關專業(yè),缺乏專業(yè)人才,迄今尚未成立由政府或團體組織組建的公益性家長學校。因此,家長教育還停留在家長自主閱讀書籍、網絡視頻、參加講座等方式獲得育兒知識,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育兒經驗,知識是散亂的,家長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育兒經驗體系,存在學習效果不佳、針對性不強、理解不到位等現(xiàn)象。
2.家長對自身教育認識不足
我國尚未形成家長教育的社會輿論氛圍,在教育體系中家長教育被長期忽略,由于家長知識水平、文化素養(yǎng)、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很多家長不知道家長教育是什么,會反問“家長還需要接受教育嗎?”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從不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主動接受教育意識淡薄,存在過分依賴學校教育現(xiàn)象,弱化了自身的責任和能力,導致學校教育功效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學校、家庭無法形成合力。
3.家長教育受時間、精力限制
很多家長終身學習理念尚未形成,在離開學校后,沒有養(yǎng)成繼續(xù)學習的行為習慣。尤其面對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家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工作和家庭中發(fā)生的各種問題,僅有極少的家長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育兒知識。
三、家長教育實施有效對策
針對家長教育實施中常見的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
1.政府增強實施力度
(1)家庭教育立法。盡管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家庭教育立法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空白。目前,我國有關家庭教育的法律條款散見于多部法律之中,缺乏系統(tǒng)、專門的家庭教育法,亟待相關部門出臺專門法律條款,提升家庭教育法制建設,將“家長教育”或“親職教育”體現(xiàn)在法條中,保障家長教育的有效實施。
(2)明確監(jiān)管部門。我國臺灣在《家庭教育法》中,明確提出了“親職教育”及教育實施的具體責任部門,值得我們借鑒。將家長教育納入到我國教育體系中,由教育部門負責家長教育的日常監(jiān)管,明確職責范圍,提升家長素質,加強教育指導,優(yōu)化未成年人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
(3)建立完整教育體系。在高校中開設家長教育課程,滿足專業(yè)人才需求。由政府或社會團體組織出面成立公益性家庭教育中心,配備專業(yè)的家長教育教師,從課程設置到實施效果進行有效評估,確保家庭教育實施質量。同時,順應形勢變化,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理論研究,更好地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實踐地順利開展。
(4)形成家長教育輿論導向。人們常說,做任何工作不合格都可能下崗,但父母從來不擔心下崗。雖然每個人都有結婚生子的權利,但是在他們享受權利之前,也有學習為人父母知識的義務。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更需要不斷學習教育知識,提升育兒水平。通過傳統(tǒng)媒體、現(xiàn)代媒體宣傳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群聚集地如地鐵口、廣場播放家庭教育宣傳片,形成家長教育社會輿論風氣。
2.完善家長教育運營機制
(1)成立家長教育中心。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負責成立公益性家長教育中心,一方面為已婚未育家庭提供育兒知識、胎教方法、孕期父母心理調試等支持和幫助,在關注兒童教育的同時幫助新手父母自身角色轉變。另一方面,針對兒童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開設家長課堂,講授不同階段兒童心理特點、親子溝通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2)創(chuàng)建家長教育線上線下模式。家長教育中心通過開設家長課堂、專家講座、家長交流會、公益親子活動等方式,幫助家長獲得有效的育兒知識;創(chuàng)建家長教育App,設立孕前篇、孕產期篇、兒童篇,幫助各時期的家庭,獲取育兒知識,增強家長互動,由專業(yè)人員在線解答家長的育兒困境。
3.提升家長育兒能力
(1)提升家長教育的主動性。很多家長對學習家長教育課程主動性不高,一方面是家長沒有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沒有意識到家長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專家講座、媒體宣傳等方式,形成社會輿論氛圍,養(yǎng)成“活到老學到老”行為習慣,轉變傳統(tǒng)育兒思想,提升家長自身學習的主動性。
(2)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很多家長認可“分數決定論”,只關心學業(yè),但兒童的成長并不僅僅是智力、知識的獲得,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否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教育除了學習文化課知識外,還包括自然生態(tài)教育、品德教育、興趣特長培養(yǎng)等等,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經常與孩子談心,鼓勵孩子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注釋:
[1]傅國亮.“家長職業(yè)”更需要培訓“上崗”[J].人民教育,2015.21:21-23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譯.家長教育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2
[2](英)赫·斯賓塞著;胡毅、王承緒譯.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趙剛主編.家長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4] 陳鶴琴著.陳鶴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5](英)懷特海著,莊蓮平、王立中譯.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6]蓋笑松、王海英.我國親職教育的發(fā)展狀況與推進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2006.06:154-158
[7]姜國平、張曉青.我國家長教育權的缺失及其實現(xiàn)[J].教學與管理,2008.25:38-40
[8]盧春芝、耿文讓.論現(xiàn)代家長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農村教育,2008.Z1:61
[9]劉小蕊、龐麗娟、沙莉.尊重家長權利,促進家長參與——來自美國學前教育法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8.03:3-8
[10]譚虎.中國特色家長教育管理體系的構建思路[J].教育學術月刊,2008.0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