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誠
摘 ?要: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古詩文一直都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因為古今社會生活方式的不同,所用的漢語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上就會有一定的難度。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現(xiàn)階段影視媒體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使古詩文的教學又有了新的方式,讓它重燃生機。本篇就音樂、美術、媒體的藝術形式如何融入于初中語文中古詩文的教學開展探究分析,并從教學方式、元素融入、提煉重點三點來進行解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藝術融入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發(fā)展,使得現(xiàn)代教學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這樣的新環(huán)境下讓我們的古詩文教學又多了更多的學習方法,也讓古詩文的學習重獲生機。下面就根據(jù)筆者初中古詩文教學的多年經(jīng)驗和筆者平時上課時怎樣把音樂、美術、媒體等藝術形式融合進我們平時的課堂中進行了簡單的概述。
一、與時俱進,改變傳統(tǒng)古詩文的教學方式
近幾年現(xiàn)代教學方式不斷地在發(fā)展,作為老師的我們也同樣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因為近些年國風潮熱浪的襲來,所以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們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對古詩問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古詩問的熱情也在逐漸高漲、接觸到的古文種類也越來越廣,使得古詩文又重燃生機。那作為老師的我們在古詩文的教學要如何與時俱進呢?首先,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古詩文的教學方式,摒棄死記硬背,讓學生們多理解、多體會、多感受。深入文中,體驗自己就是作者本人,想象其中的意境,讓情感自然流露。
同時作為老師要對一定教學范圍內的古詩文內容有一個深層次的掌握和了解,并且能清晰準確的判斷出所學文章中知識點的關聯(lián)交錯,深層意義上的去解讀文章內容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們一起去探索。其次,教師自身要在課本之外的古詩文中多多為自己充電,通過學習和閱讀來積累更多更好古文知識,這樣在古詩文的日常教學上才能展現(xiàn)出自己實力。
二、元素融入,身臨其境
在古詩文的教學中,分析文章內容,感受文章中描繪的情境,把握其中的主旨是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般學生所感受到的思維活動都是從具象到抽象,再加上初中生自身的年齡、閱歷、經(jīng)驗等不足,對于這些文章的理解大都還是只能依靠老師的口頭解讀,這樣所得到的學習效果往往都是差強人意。通過音樂、美術、媒體等藝術形式在古詩文教學方面的融入,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類問題。通過音樂,美術來創(chuàng)造出詩文中所描繪的場景。閉上眼睛仿佛身臨其境,這樣不僅僅促進了教學,也開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這樣的教學也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泵枥L了曹操在碣石山登高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筆墨,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本文在教學中老師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氛圍,彈奏古箏讓我們瞬間感覺回到古代時期,在伴隨著海浪拍打巖石的音樂仿佛化身曹操,矗立碣石山;在運用美術、視頻來勾畫出那種波光粼粼,遠山近海,繁星點點的畫面,就仿佛置身其中,來一同體會曹操當時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得到的教學效果會比傳統(tǒng)教學要好很多。
三、提煉重點,恒久記憶
學習古詩文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能夠熟練掌握并且可以熟讀背誦。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所選取的篇目,大都是我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名家名篇,從詩文的遣詞造句到它的文章布局,從所描繪的優(yōu)美意境再到文章的主旨思想,都具有學習和借鑒的價值。學生能真正的熟練掌握這些古詩文,將會為繼承和發(fā)揚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學生大都對于這些古詩文的背誦,都是由老師的三令五申下強行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增加了記憶難度,而且還易讓學生出現(xiàn)反感情緒。音樂、美術、媒體等藝術形式在古詩文教學的融入可以大大的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可以有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加強記憶??梢园汛罅康臅鎯热萃ㄟ^多種藝術形式,轉化成學生易接受的喜歡的視頻、畫面、音響等形式潛意識的輸入到學生的記憶中,把詩文中的內容提煉重點,描繪情節(jié)畫面加深記憶。
例如,《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觀看木蘭從軍的電影電視劇,帶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講述花木蘭這位巾幗女英雄替父從軍的故事。這樣在學習和記憶木蘭辭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從影視或者美術等作品中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和文章的主旨內容,這樣熟讀背誦《木蘭辭》的時候便會更加簡單。只要提煉出重點,就可以順著這些把全文記憶。
音樂、美術、媒體等藝術形式的融入可以讓古詩文的教學更加生動化,讓學生們更加易理解,為初中古詩文的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也讓學生在繼承和發(fā)揚古代文化遺產(chǎn)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這些只是筆者根據(jù)自身通過藝術形式和教學融合所得出來的一點皮毛,相信每位教師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希望所有初中語文老師一同探索多種藝術形式融合下如何更好更高效的古文學習方法來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徐文輝.當古詩文遇上多媒體-談多媒體在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科技資訊》2012,(09):27
[2] ?馮艷.語文教學中古文教育之我見[J].讀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