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時期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體驗式學習方法應運而生,體驗式學習講究學生的自然體會,是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形式,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的獲取,逐漸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本文分析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并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具體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優(yōu)勢;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3-0092-01
【本文著錄格式】芮海燕.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分析[J].課外語文,2020,19(13):92,94.
小學語文的體驗式學習在新時期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身的實踐和體會獲得語文知識,這種學習方法一改傳統(tǒng)教師為主的灌輸式學習,在實踐中獲得了明顯的效果,實踐和體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手段,通過閱讀、聆聽、研究等,獲得知識,這種學習模式充分借助了小學生好奇心強、富有探索欲的心理特點,符合現(xiàn)代小學教育的要求。
一、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
(一)體驗式學習的應用
體驗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注重學生的參與、共享和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指語文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體驗探究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獲得語文知識。在學習中學生通過個人的體驗或者小組共同合作體驗,獲得經(jīng)驗和感受,再經(jīng)過總結(jié)反思,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獲取。體驗式學習也是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傳統(tǒng)學習方式和體驗式學習的區(qū)別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和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中,并且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教材閱讀和教師的講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體驗式學習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成為了課堂的中心,教師以指導和引導為主,強調(diào)在實踐中獲取知識,領悟和體會是學習的重要法則。
二、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具體應用
(一)教師要找準自己的角色
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在體驗式學習應用中的位置,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確立學生語言活動實踐者的位置,促進學生進行主動的語言知識構(gòu)建,改變教師以往的教學地位和觀念。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方案的設計者、學習組織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進行體驗學習的合作者和協(xié)調(diào)者,并且教師要在學習體驗中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觀察,做到實時評價反饋,對學生的體驗成就進行指導和評價,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體驗式學習方法的應用中,教師雖然不再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學生的體驗學習進行需要教師提供學習資料,提供幫助和指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制定完善的體驗活動方案,為學生的體驗活動開展提供保障。通過教師的指導,保障學生能夠在體驗學習中順利完成知識的獲取,少走彎路,提高體驗學習的效率。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學習的情境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自制力、注意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在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指點,教師在學生開展體驗之前,要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體驗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進行體驗探究的興趣。語文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語言描述、多媒體視頻、圖片、音樂等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比如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下冊《雷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雨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現(xiàn)象,我們都見過雨,你還記得下雨前的天氣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風又是什么樣的?莊稼等待雨降臨的情境是什么樣的呢?你們想了解嗎?”此時學生必然會異口同聲說“想”。教師可以借此引出《雷雨》這篇文章,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尋找教師在課前提問的答案,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三)精讀文章,深刻品味語言文字
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知識載體,在閱讀教學中開展體驗式學習,必須要重視對文本中的語言文字的品味,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文本有足夠的重視。對文本的研究和理解有多深,就會有多少收獲。而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師自身要對文本進行深刻的研讀和體會,并且對學生進行引導。為了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要允許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解讀文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允許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的認知和見解。比如《江雪》這一首古詩的學習中,通過學生自讀和教師提供的作者資料、寫作背景等,不同的學生得出了以下幾種體會:學生甲認為,柳宗元當時處于苦悶的生活情境,老人是詩人的化身,他釣的不是魚,是像姜子牙一樣在釣一個機遇。學生乙認為,深冬冰天雪地,水下沒有魚,老人釣魚釣的是春天,在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學生丙認為,這是一首藏頭詩,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抒發(fā)的是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體驗式學習的實施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保護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體驗學習的主動性。
(四)實施有效的指導,提高學生的體驗成效
體驗活動雖然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但是有效的體驗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教師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保障學生的體驗學習價值。教師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為學生提供探究體驗實踐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觀察和及時的指導,避免學生在體驗中走彎路。教師要做好充足的備課,預估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失誤,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體驗式學習中除了學生的自主體驗還有接受的成分,學生要適當接受教師的經(jīng)驗和相應的知識。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的體驗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是保障學生體驗成效的手段。
(五)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完善體驗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對語文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人文情懷等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編者精心挑選的,凝聚了作家的心血,這不但是知識的傳授,還是價值觀念的塑造,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應該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語文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將生活與語文知識相關(guān)聯(lián),能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上的文本內(nèi)容,對文章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例如教師在講授小學三年級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并且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生活的環(huán)境中春天的景色和變化,多數(shù)學生的體會與杜甫有很大的差距,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感受的春天是不是也像杜甫的感受一樣美好呢?詩人在這樣的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小組之間展開探討,探究詩歌中的情感。
三、結(jié)語
語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教學中不但是學生獲得文字運用能力的平臺,也是學生養(yǎng)成人文情懷、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媒介。開展體驗式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想象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曉敏.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分析[J].現(xiàn)代交際:學術(shù)版,2016(17).
[2]張占威.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
[3]仲應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4(1).
[4]劉志軍.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旬),2016(1).
[5]仲應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