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翔宇,滕天琦,夏勇
本文價值:
既往關于行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納入標準不統(tǒng)一,入選患者并非全部是STEMI患者,且未均予以急診PCI,也未明確定義青年年齡節(jié)點,故本研究在既往同類研究基礎上根據(jù)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青年的定義,將45歲作為青年年齡節(jié)點,并分析行急診PCI的青年STEMI患者的臨床特點及住院期間預后,結果發(fā)現(xiàn),青年STEMI患者與男性、肥胖、吸煙、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異常、高白細胞計數(shù)(WBC)、高尿酸有關,且與老年患者比較,青年患者PCI路徑多為橈動脈,穿刺并發(fā)癥及植入支架少,支架長度短,梗死血管多為左前降支(LAD),住院期間預后較好且住院時間短。因此,臨床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治療,對于未發(fā)生STEMI的青年患者,應囑其戒煙、控制體質量、健康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老年患者則需要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粚τ谝寻l(fā)生STEMI的患者,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斑塊破裂、潰瘍、糜爛或夾層等引起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心肌灌注減少、心肌缺血壞死的綜合征[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壓力的增大,STEMI呈年輕化趨勢。研究表明,45歲以下患者約占全部STEMI患者的11.6%[2]。因既往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即納入標準不統(tǒng)一,入選患者并非全部是STEMI患者,且未均予以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也未明確定義青年年齡節(jié)點[3-6],故本研究在既往同類研究基礎上根據(jù)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青年的定義,將45歲作為青年年齡節(jié)點。本研究旨在分析行急診PCI的青年STEMI患者的臨床特點及住院期間預后,以為此類人群的預防保健及診療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心內科住院并診斷為STEMI、行急診PCI及有完整臨床資料的患者482例,均符合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1]中的STEMI診斷標準,發(fā)病至PCI時間在12 h內。排除標準:(1)伴有各種急慢性感染者;(2)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3)合并創(chuàng)傷、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4)合并心臟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者;(5)伴有嚴重電解質紊亂者。根據(jù)年齡將所有患者分為老年組(≥45歲,n=325)和青年組(<45歲,n=157)。本研究經(jīng)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觀察指標
1.2.1 一般資料 記錄所有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身高、吸煙史、既往疾病史(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及冠心病家族史。根據(jù)1984年WHO關于吸煙標準化建議的定義,吸煙>1支/d,時間>6個月[7]。體質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計算公式:BMI= 體質量(kg)/身高(m)2[8]?!吨袊哐獕悍乐沃改希?018年修訂版)》[9]中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 90 mm Hg;SBP≥ 140 mm Hg和 DBP<90 mm Hg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或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血壓低于140/90 mm Hg但正在服用降壓藥,亦診斷為高血壓?!吨袊?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0]中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為:典型糖尿病癥狀(多飲、多尿、多食、體質量下降)加隨機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葡萄糖負荷后2 h血糖≥11.1 mmol/L,無糖尿病癥狀者,需改日重復檢測血糖水平以明確診斷。冠心病家族史定義為父母和/或兄弟姐妹中至少1人曾經(jīng)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或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冠心病或已行PCI[11]。
1.2.2 實驗室檢查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入院24 h內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脂蛋白、肌酐、尿酸、血糖、白細胞計數(shù)(WBC)、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超敏肌鈣蛋白T(hs-TNT),記錄住院期間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峰值。
1.2.3 冠狀動脈病變特征 依據(jù)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病變分類系統(tǒng)[12]記錄所有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及梗死相關動脈病變分型,冠狀動脈病變特征見表1。
1.2.4 PCI路徑、穿刺并發(fā)癥、梗死血管、支架個數(shù)及支架長度 記錄所有患者PCI路徑、穿刺并發(fā)癥、梗死血管、支架個數(shù)及支架長度。
1.2.5 住院期間預后及住院時間 記錄所有患者住院期間預后情況及住院時間,其中住院期間預后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青年組患者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組,男性所占比例、BMI、有吸煙史者所占比例、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青年組患者TC、LDL-C、尿酸、WBC高于老年組,HDL-C、脂蛋白、D-二聚體、hs-TNT、NT-proBNP峰值低于老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肌酐、血糖、FIB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征比較 青年組患者3支病變及梗死相關動脈病變B1型、B2型、C型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組,1支病變及梗死相關動脈病變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PCI路徑、穿刺并發(fā)癥、梗死血管、支架個數(shù)及支架長度比較 兩組患者梗死血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青年組患者PCI經(jīng)橈動脈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組,穿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支架個數(shù)低于老年組,支架長度短于老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1 冠狀動脈病變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表2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征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預后及住院時間比較 青年組患者住院期間心律失常發(fā)生率、心力衰竭發(fā)生率、病死率低于老年組,住院時間短于老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STEMI是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癥,可隨時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及機械性并發(fā)癥,甚至猝死,所以及時診斷及治療尤為重要。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壓力的增加,STEMI有年輕化趨勢,因此分析青年STEMI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組,且老年組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增大,分析其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為:(1)雌激素作用:研究表明,雌激素能減少心肌纖維化、心肌細胞凋亡、心臟肥大,在絕經(jīng)前,雌激素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在絕經(jīng)后,缺少了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心臟代謝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易發(fā)生心血管系統(tǒng)疾?。?3];(2)生活方式的不同:青年男性患者多有吸煙、酗酒、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而這些因素均會導致血脂升高、血管壁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加劇不穩(wěn)定斑塊的破裂,進而引發(f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4]。初慧中[15]研究表明,男性與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數(shù)量及年齡方面存在差異,且男性患者各個年齡段均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在絕經(jīng)后的發(fā)病率增加,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
表5 兩組患者PCI路徑、穿刺并發(fā)癥、梗死血管、支架個數(shù)及支架長度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PCI pathways,puncture complications,infarcted vessels,number of stents and stent leng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6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預后及住院時間比較Table 6 Comparison of prognosi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BMI、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高于老年組,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6]。香煙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成分會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導致氧化應激反應,降低心臟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功能,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風險,從而導致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7]。有研究表明,年輕的STEMI患者BMI較高,提示高BMI是青年STEMI患者的重要影響因素[18]。袁霄等[19]研究表明,BMI高的患者STEMI發(fā)病年齡低于BMI低的患者,且BMI與病死率獨立相關。因此應加強對青年患者體質量的管理,以降低STEMI發(fā)生的風險。AHA建議將一級親屬的疾病篩查作為一級預防,以進一步認識心血管疾病家族聚集性的遺傳和行為因素[20]。祝楠波等[21]研究結果表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并未對此引起足夠重視,仍未改變其不良生活習慣,反而更傾向于采用預防性服用阿司匹林、血脂檢測等醫(yī)學手段來規(guī)避疾病,所以應促進此類人群對家族史信息的關注,從而促使其生活方式發(fā)生積極改變,這對心肌梗死的一級預防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TC、LDL-C高于老年組,HDL-C、脂蛋白低于老年組,提示青年STEMT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高脂飲食、肥胖、吸煙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而血脂異常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國外眾多冠心病指南均推薦降低LDL-C的強化他汀治療,國內指南則強調早期實行他汀治療[1,22-23]。既往研究也表明,LDL-C每降低1 mmol/L便可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減少20%~25%[24],提示對青年STEMI患者盡早啟動強化他汀治療,對其預后具有一定價值。WBC作為炎性反應的標志物參與了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吳晴晴等[25]研究指出,WBC升高可能與急診PCI無復流、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積擴大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WBC高于老年組,提示青年STEMT患者預后可能不良,需強化治療并密切關注病程進展。既往研究表明,尿酸升高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功能,造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過氧化,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進而激活血小板聚集,導致血栓的形成[26-28]。張海波等[29]對99例高原中青年STEMI患者的研究顯示,高尿酸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及病變支數(shù)有關,且高尿酸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的風險較高。本研究僅比較青年與老年患者的尿酸,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尿酸高于老年組,提示青年STEMT患者尿酸較高,可能會進一步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增加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既往研究表明,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助于一級、二級預防,可以防止STEMI的初發(fā)與復發(fā)[30-31]。而根據(jù)青年STEMI患者的影響因素,其應更注重于控制體質量、戒煙、控制血脂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PCI路徑為橈動脈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組,穿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老年組,分析其發(fā)生的原因可能為:(1)老年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時間較長,血管彈性較差且橈動脈較股動脈細小,故老年患者行橈動脈穿刺失敗的概率大;(2)因股動脈較為粗大、筆直,較易出現(xiàn)穿刺并發(fā)癥,如出血、皮下血腫、假性動脈瘤,嚴重者可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3)老年患者年齡較大,動脈粥樣硬化時間較長,血管脆性大,容易出血且老年患者皮膚較為松弛,加壓包扎時難以固定等。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梗死血管多為左前降支(LAD),其次為右冠狀動脈(RCA)、左回旋支(LCX),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32],但青年組與老年組梗死血管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有研究顯示兩者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33-35],而出現(xiàn)不同結果的原因可能為:(1)既往研究依據(jù)心電圖診斷梗死血管,存在誤差,而本研究患者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具有一定準確性;(2)本研究不同于既往研究納入患者的年齡范圍;(3)既往研究未將心肌梗死分為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青年組患者1支病變及梗死相關動脈病變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組,支架個數(shù)少于老年組,支架長度短于老年組。
既往研究顯示,青年STEMI患者較老年患者有較好預后[32]。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組患者住院期間心律失常發(fā)生率、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及病死率低于老年組,住院時間短于老年組,提示青年STEMI患者住院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老年患者,且住院時間縮短,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青年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少,機體抵抗力強,而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老化,臟器功能儲備低下,容易發(fā)生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36];(2)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青年STEMI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低于老年患者,病變較為局限,這也是導致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高于青年患者的原因,同時導致住院時間明顯延長[37-38]。
綜上所述,青年STEMI患者與男性、肥胖、吸煙、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異常、高WBC、高尿酸有關,且與老年患者比較,青年患者PCI路徑多為橈動脈,穿刺并發(fā)癥及植入支架少,支架長度短,梗死血管多為LAD,住院期間預后較好且住院時間短,臨床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治療,對未發(fā)生STEMI的青年患者,應囑其戒煙、控制體質量、健康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老年患者則需要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對于已發(fā)生STEMI的患者,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的觀察時間較短,且只觀察患者住院期間情況,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患者住院期間是否發(fā)生心血管事件可能存在信息偏倚;本研究僅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未進一步明確病因,因此后續(xù)的研究將進一步完善。
作者貢獻:路翔宇、滕天琦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路翔宇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并撰寫論文;路翔宇、夏勇進行論文的修訂;夏勇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并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