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章輝
【摘 要】多年來,隨著網絡借貸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受“校園貸”荼毒的學生屢增不減,盡管國家在各個層級皆出臺了措施,對大部分小額貸款平臺已經加大了監(jiān)管力度,但涉及“校園貸”的詐騙、敲詐、勒索、暴力催款等案件仍有發(fā)生,本文對后疫情時期國內經濟形勢和校園安全管理的變化,以及“校園貸”對校園秩序的危害進行闡述,分析對策,旨在新形勢下揭開涉及“校園貸”的真面目及其潛在的校園安全風險,進而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進一步增強師生在校的安全保障。
【關鍵詞】“校園貸”;高校;詐騙
一、引言
突發(fā)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校園的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各大高校實行“開放教學、封閉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除防疫工作之外,校園各類安全問題依然嚴峻,尤其是各類金融詐騙案件在校園內逐月增多,其中屢禁不止的涉及“校園貸”的違法犯罪行為尤其猖獗。
受新冠疫情影響,雖然國內整體經濟向好,但是短期內部分企業(yè)資金鏈緊張,實體經濟下滑,流動資金減少,給貸款平臺帶來極大的資金壓力。部分不法中小微貸款平臺不顧國家法令,為了快速獲利,繼續(xù)把矛頭對準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出賣個人信息,投機的做法,欺騙的套路,誘導學生進入陷阱,導致巨大的安全隱患時刻威脅著校園秩序的平安穩(wěn)定。
二、后疫情時期“校園貸”對校園秩序的危害
(一)網上到處實名登記,學生信息安全無保障
疫情以來,在校學生群體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加快轉型,更多的活動由線下轉線上,包括購物、社交、辦事等?!澳愫茫垎柺悄衬衬惩瑢W嗎?我是XX貸款平臺的,我先來核對一下你的身份信息,請問你的身份證號是XXX嗎?”當學生處在毫無警惕的情況下,接到這個電話時,發(fā)現(xiàn)確實是自己的身份證號,往往會立刻信任該通話的權威性。
隨著網絡實名認證的發(fā)展,電話卡的實名申購,各類軟件平臺和社交軟件的短信認證,網購時的會員登記,購房時的交易登記等各種方式,個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已經散布在網絡的各個角落。而個中不法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以掌握的個人信息為籌碼,套取高額利益,可怕的是你無法想象不法分子從各個渠道整合到一個人的信息之后,他會實施怎么的詐騙攻勢。
(二)違法利用國家政策,對學生實施精準詐騙
2019年9月4日,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加強P2P網貸領域征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征信系統(tǒng)[1]。這使得多數(shù)不合理利用“校園貸”消費而無法償還的學生列入征信黑名單,使得一些不法貸款平臺以此誘騙學生進行大額貸款。
2021年3月17日,國家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互聯(lián)網消費貸款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此令在一定程度上關閉了大學生貸款的門路,但是一些套路貸款,例如回租貸、培訓貸、創(chuàng)業(yè)貸等各類還在鉆政策空子,更有甚者會直接瞄準之前在平臺上貸過款的學生,以取消“校園貸”賬戶的名義進行詐騙。
(三)互聯(lián)網金融業(yè)務蓬勃發(fā)展,校內詐騙應急聯(lián)動不足
疫情以來,各種衛(wèi)生安全問題進一步重視,以現(xiàn)金紙鈔為媒介的支付方式的確存在一定的衛(wèi)生安全問題,新聞報道有人為了給現(xiàn)金消毒,把一疊現(xiàn)金放微波爐里進行消毒處理,全部燒焦。銀行進行現(xiàn)金消毒也是工序復雜,加劇了用工成本,專家也在提醒公民用非現(xiàn)金的方式支付來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現(xiàn)金業(yè)務的式微,帶來了互聯(lián)網+金融的蓬勃發(fā)展,線上支付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與衛(wèi)生安全,但是各種金融安全問題同時顯現(xiàn),不法分子已經把罪惡之手從人們的口袋轉變到手機里的各類賬戶,而且詐騙手法更新迭代速度極快,防不勝防,欺騙悲劇層出不窮。大學生身份信息準確、無法逃貸、消費沖動、防騙意識薄弱、社會經驗不足等特點造就“校園貸”平臺成為詐騙分子的溫床,“校園貸”詐騙案發(fā)生之后,學生的心理安全建設和經濟財產保護,對校內各部門的聯(lián)動工作提出重大挑戰(zhàn)。
三、高校在涉及“校園貸”違法犯罪的對策
根據(jù)涉及“校園貸”犯罪活動的特點與實際情況,本文從三個角度出發(fā)對其進行探析。
(一)建立合理消費觀念,加強防詐騙意識
大部分學生只知到“校園貸”的名詞,但是對“校園貸”的危害和認識并不了解,所以學??梢猿闪ⅰ靶@貸”防詐宣講小組,可在各類活動、講座、課堂附加演講時間,在各個場合分多種形式進行宣講,讓學生對“校園貸”的套路、校園金融安全隱患、如何進行抵御等了如指掌。
防詐宣講小組要引導學生明白當今社會“校園貸”詐騙活動橫行,萬一中招也是平常之事,必須第一時間報警并告知輔導員和學校安全部門,讓各單位能第一時間聯(lián)動幫助處理,切不可一意孤行,越陷越深。
(二)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獎懲措施
加強頂層設計,促進“校園貸”防詐常態(tài)化,學校各方通力配合。學校層面建立防詐中心,發(fā)展全頻譜的經濟困難和學生學習發(fā)展體系,對于學生的不同類型的發(fā)展需求,匹配相應的““校園貸””常識、金融理財、消費理念等學習資源,對完成學習并通過考核的學生進行獎勵機制。邀請學校名師有空時到防詐中心授課解惑,中心教師根據(jù)困難等級評估模型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短板,在此基礎上靈活組合利息運算一對一咨詢、金融輔導、消費模式答疑等功能模塊。
(三)互聯(lián)網+防詐,各部門聯(lián)動防詐
以促進詐騙學生的幫扶為重點,以學校有影響力的公眾號為依托,大力推進互聯(lián)網+防詐的宣傳,指導被詐騙的學生匿名參與進來,輔導員進行溝通疏導之后,再線下進一步了解與幫助,有這樣一個過程機制,又符合當下學生群體的交流習慣,以此為突破口把熱心幫組學生的輔導員生與被詐騙的學生聯(lián)系起來,與學校安全保衛(wèi)部門聯(lián)動,使詐騙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扼殺在搖籃中,也可以邀請一些金融名師來公眾號開設金融學堂欄目,或者針對如何合理理財在線上進行專項問答。
四、結語
如何把思政工作與安全教育工作進行無縫對接,提高正確消費觀的同時還要提高防詐騙意識,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點和難點。隨著在校師生對校園安全的越來越重視,防詐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與學校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詐騙行為將會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消散。
參考文獻:
[1]網絡實名制和個人信息安全靠什么來保護?[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21261236
[2]《網貸納入征信、規(guī)范宣傳破局借貸信息不對稱》.《中國質量萬里行》.2019.10
[3]《強監(jiān)管環(huán)境下網貸平臺的發(fā)展趨勢探究》.《全國流通經濟》.2018.25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