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旭澤 顧遜
【摘 要】從人類于1961年首次發(fā)射載人航天繞地飛行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50年。然而,人類探索星空的腳步永不停歇,下一個目標直指火星。水是生命之源,而火星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唯一一顆曾經(jīng)有大量水存在的星球。盡管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比月球距離遠很多,但就現(xiàn)在的科技水平而言,載人登錄火星在不久的將來也不是問題。正如中國在今年發(fā)射了火星探測器一樣,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終有一天人類會在火星上定居。
【關鍵詞】火星;移民;建筑空間
為什么要在火星上建立人類定居點呢?我們會有這樣的思考。首先移民火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起源、生命的起源、以及人類和宇宙的關系;其次移民火星還有助于其他領域的科技進步,包括資源循利用、太陽能技術、食物鏈供應等;最后,火星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以外最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鹦峭寥乐泻锌梢蕴崛〉乃?,氣溫適宜,火星有大氣層但是大氣稀薄,但也可以阻擋宇宙輻射,火星上的晝夜變化與地球相似,一個火星日長也與地球相似。火星一號任務第一步是無人操作任務,目的是在火星上建立宜居環(huán)境,建立怎樣的環(huán)境就是這篇論文的出發(fā)點。
火星居住基地的暢想,居住基地首先要解決水和氧氣問題。大腦在缺氧4分鐘以后,人體的大腦就會受到損傷;火星上沒有氧氣存在,因此我們這個居住環(huán)境必須要有制造氧氣的裝置。首先是水的問題:如果能在火星上找到水源,我們可以利用水源來制取氧氣,例如電解水制取氧氣,由于水臺重,不適合從地球運送,因此,需要找到大量的水源,在火星上大部分的水是在兩極或者固態(tài)形式存在,固態(tài)的水資源可能像千年寒冰一樣堅硬,獲取過程必須用電鉆,所以這個基地要有一個裝置:鉆頭+蒸餾這樣的一個裝置。其實在早前1998年華盛頓大學就有一篇學術文章“水汽吸附反應器”整個裝置7個組件:一個過濾器,一個吸附床,一個風扇,一個解吸單元,一個使吸附床旋轉的機械,一個冷凝器??梢岳迷诨鹦堑木幼』刂?,這樣提取水,然后通過電解,釋放出氧氣,供人類居住。接下來就是氧氣的問題:火星上的空氣是由2%的氮氣、2%的氬氣、95%的二氧化碳與微量的氧氣。盡管火星空氣中游離氧占比不到1%,但其總量依然是可觀的。電解水制取氧氣需要大量的能源,幸運的是美國宇航局已經(jīng)解決了氧氣的問題。有一種燃料電池,這種燃料電池能將火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和一氧化碳。這種裝置被稱為MOXIE,是“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
所以這個居住基地要建立一個核反應堆和氧氣工廠,然后通過26個月的供應和轉換,在確認氧氣儲存罐已經(jīng)充滿并且核反應堆繼續(xù)工作情況下,在讓地球人類去到這個基地。
基地的設計包括6個著陸艙組合和2個附屬可充氣空間,包括生活區(qū)、私人區(qū)、食物生產(chǎn)區(qū)、生命支持系統(tǒng)、地面訪問區(qū)、娛樂區(qū)、食物生產(chǎn)區(qū)和生命科學區(qū)等。充氣空間包括移民活動的主要區(qū)域,目的是為了日常生活和食物生產(chǎn)服務,空間大概有200平方米。在火星上,2個中心著陸艙主要向火星表面提供技術支持,其余4個著陸艙主要提供支持整個基地的子系統(tǒng)。室內(nèi)設計也是非常靈活的??梢葬槍μ厥鈭龊匣蛏钪谐霈F(xiàn)的新情況進行改變和設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類移民到本基地,基地還可以擴建,火星的基地致力于研究的是一種裝配式建筑,易于組裝和更換隱藏艙體部件的生產(chǎn)技術。所有的艙段,甚至可以充氣空間的體積,這件空間大小都不是不變的,而且內(nèi)部元件將符合運輸并在基地艙中“展開”的質量和體積的約束?;鹦巧系膬鐾翆娱_采、鉆探、電解是在生命支持單元內(nèi)完成的,每個生命支持單元可以存儲1500升水,并且可以提供人類60天的氧氣。食品生產(chǎn)將利用人工照明在室內(nèi)進行??偟膩碚f,在定點將有約8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種植作物,可以在可充氣定居點的頂部是厚厚的火星土壤,它可以保護植物和航天員免受輻射傷害。從火星大氣中可以獲取植物生長的所需的二氧化碳,通過加熱火星土壤可以獲得水并且儲存供日后所需。而且還需要安裝新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著陸艙之間的走廊,在定居點內(nèi)安裝氧氣設備,還有溫室,種植作物,并且利用大多數(shù)火星物質生產(chǎn)出更多的生活空間,以擴大定居點。人類到了這里可以在這里有很多活動:打游戲、畫畫、鍛煉等,是分單元設置的。這次設計的顏色主要以中國紅為主,配以黑色與黃色,中國傳統(tǒng)色彩主要有五色:青、赤、黃、白、黑。中國傳統(tǒng)色彩以這五色為正色,其它為間色,除了我們常說的中國紅,中國黃,青花等還有金和銀也是使用比較多的因為是中國的傳統(tǒng)顏色,色彩分為“正色”和“間色”兩類;其中“正色”即前述的五色,而“間色”則由不同的“正色”以不同的比例調(diào)和而成,歸屬為次要的顏色,故又稱為“閑色”。戰(zhàn)國時期《孫子兵法·勢篇》曾指出:“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意即色彩可千變?nèi)f化、多不勝數(shù),但始終離不開“五色”。同時也代表了中國風基地的傳承。
按照地球的樣子改造火星,一個完整的火星定居點,其長期愿景應包括對各個社會機構和組織的治理,從個人、家庭到整個火星社區(qū),還應包括土地分配,資源管理等。在我的基地設計中,很多的環(huán)節(jié)之間是相互作用的的,可能是有利的,但也伴隨著不可預知的危險。如果樂觀的話,越多固態(tài)水融化成流動水,就越多的細菌可以硝酸鹽降解,生成氮氣并排入大氣中—使火星的大氣環(huán)境更有利于植物生長,進而增加火星大氣中氧氣的含量。這些過程之間是相互作用的。
參考文獻:
[1]太空極端條件下的人性化建筑營造——以火星建筑為例[J]. 付劍豪,葉雨辰,陳昊.建筑與文化 . 2018(12)
[2]火星宜居化技術驗證設想[J]. 賈陽,劉振春,崔尚文. 國際太空. 2017(09)
[3]淺析太空建筑的技術探索[J]. 韓晨平,張任.建筑與文化 . 2020(09)
作者簡介:
郎旭澤(1998.9.21—),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人,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