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錦田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難點之一。學生對于古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優(yōu)化教學策略,走出古詩教學的困境。通過引導品讀把握古詩意蘊、引導想象走進古詩意境、借助媒體體會古詩詩情的策略,讓學生的古詩學習更高效。
【關鍵詞】? 小學;古詩;優(yōu)化教學
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小學開始使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隨之而來的是語文教學難度的升級,今后小學語文教學該何去何從,自然是更加堅定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部編教材推行的當下,小學語文教育又該如何協(xié)調(diào)嶄新的教學模式和升級的教學難度,如何切實提高小學古詩教學質(zhì)量,需要全體教師共同努力。
一、引導品讀,把握古詩意蘊
小學生記憶力強,對朗讀、背誦有一定的偏好。針對這一特性,教師應當在學生剛開始認識古詩時,要求學生根據(jù)拼音先寫一遍古詩,以此強化學生對古詩中每個字的記憶,使他們能夠通讀順暢,最好能做到抑揚頓挫,確保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古詩的魅力,對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有初步的印象。接下來,教師再帶領學生分析古詩所描繪的情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使每個學生都能沉浸在古詩的世界,形成自身的真實感受。
1.在品讀語言中把握古詩意蘊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江雪》一詩時,首先帶領學生分析了該詩千字的特點,將每句詩的第一個字摘出來,就形成了“千萬孤獨”,可見詩人用詞的精準和巧妙以及詩人寄托于詩中的孤獨寂寞之情。教師要求學生用心感受詩人的這份孤獨,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以此探尋山水畫中的“千萬孤獨”:遙望遠山,綿亙不絕,細察山路,百轉(zhuǎn)千回。寒風凜冽的天地之間,行人無蹤,飛鳥無跡,唯有一老者,穿蓑衣戴箬笠,只身垂釣。教師要帶領學生想象上述場景,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詢問學生的感受。一些學生會覺得:“如此冰冷的情境,想必這位老者一定孤獨極了?!薄斑@位老者能夠在這樣孤獨的環(huán)境中垂釣,他的內(nèi)心肯定十分寂寞?!薄绱艘粊恚瑢W生在想象中就感受到了詩的意蘊,無需教師一字一句細講。
2.在品讀節(jié)奏中把握古詩韻律
古詩的美感來源于它的平仄、對仗和押韻。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確保學生對這些美感的認識。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多朗讀課文,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江雪》時,先為學生朗讀了這首古詩,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朗讀產(chǎn)生思考,發(fā)現(xiàn)《江雪》中的奧妙。一些學生發(fā)現(xiàn)詩中的“絕”“滅”“雪”都押韻,再加上他們已經(jīng)對山水畫有所了解,結合各種朗讀形式,就能夠成功地讀出古詩獨有的韻律。學生反復朗讀之后,形成了帶有韻律的語感,與古詩的韻味也越來越相匹配。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感受除押韻之外的古詩韻律之美,也就是古詩的節(jié)奏。古詩的節(jié)奏借由停頓表現(xiàn),需要學生反復朗讀。因此,教師讓學生積極朗讀,要求學生慢慢體會“二三式”的節(jié)奏模式。古詩的節(jié)奏僅靠教師的說教無法準確傳達給學生,只有學生自行朗讀,自主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節(jié)奏的藏身之所。
二、引導想象,走進古詩意境
1.引導合理聯(lián)想
生動形象的圖片可以有效激發(fā)想象力,活潑有趣的角色扮演對于想象力的激發(fā)同樣效果顯著。想象是學生根據(jù)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改造升級記憶的過程。如果失去想象,古詩詞的魅力就無法呈現(xiàn),自然也無法轉(zhuǎn)變學生的審美觀念。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切莫束縛學生想象的空間。學生只有展開想象,才能將詩中所描繪的景象幻化出來,才能實現(xiàn)與詩人的溝通,最后產(chǎn)生聯(lián)想,將詩中的藝術形象借由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再現(xiàn)。
例如,《詠柳》一詩中,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詩人用“裁”“似”二字展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詩人這樣表述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接著,教師再帶領學生分析詩句,理解詩文內(nèi)涵,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理解為詩文配圖,放飛學生的想象,進而讓學生聯(lián)想到柳樹的堅強意志,理解詩人喜愛柳樹、歌詠春天的心情。
2.啟發(fā)閱讀想象
部編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強調(diào):“古詩的意蘊通過孩子的想象外顯,因此孩子想象力的提升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倍砹_斯思想家別林斯基表示:“詩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源,都來自于想象,想象是詩中最活躍的因素?!惫旁妼⒏訌V闊的想象空間帶給了我們。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綜合生活經(jīng)驗和客觀事實,認識、感受、推演古詩,并且用詩中的意象重新排列組合,再現(xiàn)詩中的世界,具化詩中的藝術形象。
例如,《漁歌子》將江南水鄉(xiāng)的春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漁人自在安然的生活之趣躍然紙上?!鞍樃唢w,桃花嬌艷,流水潺潺,鱖魚肥美”的詩中景象要依靠學生無盡的想象,如此方能體會詩人“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逍遙。想象在學生和詩人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想象豐富起來,情感靈動起來,是古詩教學的關鍵。詩人常常通過詩詞抒發(fā)自身的情感,詩中情景交融,逸趣橫生。學生借助想象同詩人建立連接,跨越時間和空間去往詩人的世界,與詩人心意相通。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也就是如此。
三、借助媒體,體會古詩詩情
在科學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多重作用下,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它的誕生代表了更為先進的生產(chǎn)力,為語文教學帶來了嶄新的生機與活力。信息技術還在不斷升級,教育教學中用到多媒體的方面也越來越多。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的運用至關重要。這種重要性首先源自多媒體的先進,能夠幫助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其次,多媒體設備新鮮有趣,易于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對多媒體設備要多用、善用。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村居》一詩時就利用了多媒體設備,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的長處。《村居》一詩向人們展現(xiàn)了春天兒童生機盎然的景象,然而學生對詩中春意盎然的景象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此時,就需要多媒體的幫助。教師可用圖片、視頻等向?qū)W生展示春天時萬物復蘇的生機與活力。學生雖然熟悉柳樹,卻不熟悉楊柳拂堤。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楊柳拂堤的畫面,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接著,教師可以再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放風箏的孩子,他們嬉笑打鬧,隨著畫面定格在孩子的笑臉上,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最后,教師再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歌,鞏固學生的情緒,讓課堂散發(fā)出濃濃詩意。
學生要理解文字,并且在此基礎上運用文字,這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任務?!罢Z言的開發(fā)、完善以及運用”是四項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位。所以,古詩的教育教學要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舞臺。
例如,《示兒》一詩就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涼之情,陸游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囑托后人,好讓自己無法得見中原一統(tǒng)的遺憾得以疏解。全詩之“悲”乃是全詩之眼。假如陸游當時所作的不是詩,而是一篇文章,那么這種悲就可能借由氛圍和細節(jié)顯現(xiàn)。素讀這一理念如今已經(jīng)普及,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重溫詩人創(chuàng)作該詩時的背景、行為和話語。讓學生想象詩人在下著瓢潑大雨的夜晚,頂著昏暗的燭火寫下此詩的背景,強撐著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氣的行為,交代后人讓他們將中原統(tǒng)一的消息帶給他的話語,如此方能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境。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感所思寫成作文,鞏固和加深學生對詩中意境的理解和認知。
總而言之,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歷史給予我們的饋贈。時代發(fā)展到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育,教材編撰人員將簡單的古詩詞引入了語文教材,讓學生學習,品鑒。學校也在不斷強化古詩詞教育,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品鑒古詩詞的基本功,助力小學生今后的成長。而古詩詞是語文教學源源不斷的資源,朗朗上口的詩詞、意蘊深遠的含義、宏大高遠的境界,都是古詩詞無窮的魅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知識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跟學生一同進步、一同成長。
【參考文獻】
[1]達選霞.傳統(tǒng)“吟誦法”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8(14).
[2]劉小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