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學科是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唯物價值觀、歷史理解能力等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積極作用。在新課程理念下,為了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诖耍疚膹囊牍适?、設置懸念、組織角色扮演及開展實踐活動等方面展開了論述,希望能給廣大讀者帶來啟示。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學習興趣;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4-0053-02
引? ? 言
興趣是個體積極認知某項事物或者參與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步入社會取得事業(yè)成功的有力保證,更是促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guān)鍵[1]。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教師需要采用先進的教學策略,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進行一定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化興趣為動力,讓教師教得少一些、學生學得多一些,才能讓高中歷史課堂變得更快樂、更活潑、更充實。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普及,教育部為高中歷史教學制訂了更高的標準,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認知線”和“情感線”的有機融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效能。高中歷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包括國內(nèi)外政治文明歷程、經(jīng)濟成長歷程、文明發(fā)展歷程及一些重大的歷史改革。學生接受高中歷史教育后,可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銘記歷史,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更好地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重任[2]。然而,從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教學內(nèi)容相對枯燥無聊,教師又極少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或措施,導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不高,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成為廣大歷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1.巧妙引入故事,觸動心弦
在高中歷史課堂巧妙引入故事,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它可以使課堂變得富有情趣、變得鮮活動人、變得異常活躍。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旺盛的生命力和史實資料的獨特魅力。在這樣的歷史課堂上,學生告別昏昏欲睡,變得精神振奮、神采奕奕,不再被動地接受固有的“結(jié)論式知識”,而是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促進教學效率與教學質(zhì)量的雙提升。
例如,在教學“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雅典學院》,接著講述:“同學們,你們看到的這張圖片上的雅典學院,是由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創(chuàng)建的。在這里,柏拉圖和他的弟子們一起追求真理、探索智慧、贊美和歌頌人類???,圖片中的柏拉圖一只手指向天空,另一只手指向大地,寓意‘神靈的啟示。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則用手指向面前的世界,強調(diào)自己真實存在的世界。在這高大壯觀的拱形建筑之中,許多思想先進的希臘學者匯聚于此,互相聆聽、互相探討、互相辯論,人文主義的復興時代就在這些學者的交談中不知不覺地到來了。透過拉斐爾的這幅名畫,我們可以感受到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被充分挖掘,人類才能真正成為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請大家想象一下,無數(shù)青年來到雅典學院求學的情景,他們知曉了許多真理……”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暢談文藝復興時代的代表巨匠,以及各位巨匠所提倡的思想和觀念,理解文藝復興的過程,體會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講故事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無論在什么時代都不會過時。在當下的歷史教學理念下,教師應該及時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圍繞“學生”而非“考試”,積極地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歷史故事還原歷史真相,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探究歷史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2.故意設置懸念,激發(fā)好奇
“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閱讀文章一樣,大家都喜歡閱讀情節(jié)跌宕的文章,而不喜歡閱讀平淡無奇、毫無波瀾的文章,所以學生也喜歡聽“曲折”的歷史課。教師要想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在課堂結(jié)構(gòu)設計和教學流程安排方面下一番功夫,進而打造出“平地起波瀾”的高中歷史課堂,奪人耳目,引人入勝[3]。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挑選合適的時機打出“懸念”這張牌,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解疑興趣,調(diào)動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學而不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橫向和縱向的雙向延伸,從而在引爆歷史課堂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漢代的思想大一統(tǒng)”一課時,可以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呈現(xiàn)中國古代的思想,從春秋初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豐富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體系,到戰(zhàn)國時期名家、法家、墨家、農(nóng)家、雜家、陰陽家、縱橫家等學術(shù)門派林立,諸子百家分別出書著作,“廣泛招生”,宣揚各自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無比繁榮局面。接著,屏幕上“畫風突變”,人們不再隨心所欲地表達或談論自己所支持的政治思想,甚至面露恐懼之色。此時,教師可以設置懸念:“同學們,你們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是什么推動著中國古代思想界變成如此局面呢?那個幕后‘策劃人是誰呢?幕后原因又是什么呢?”學生必定會產(chǎn)生急切的求知心理,想要立刻揭開謎團,知曉答案,這樣教學自然水到渠成了。懸念有力地牽引著學生,吊著學生的胃口,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自然地收獲歷史知識,滿足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并在“疑云密布”的氛圍之下,激發(fā)學生對“下一回合”的期待,從而為接下來的高中歷史教學做好鋪墊。故意設置懸念,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堂充滿樂趣和吸引力,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歷史課堂不再平淡,讓歷史學習不再乏味。
3.組織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角色扮演是使學生深入理解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許多教師都或多或少地采用過此種方法進行教學。角色扮演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趨新”心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感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自主編寫劇本、選定角色進行表演,以促進學生對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4]。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或扮演歷史角色,或融入相關(guān)情境,或擔當歷史的“旁觀者”,然后閱讀歷史教材,積極地進行體驗、思考和探究。在進行實際表演前,學生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往往會帶著特定的情感主動地學習和鉆研劇本,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西學東漸”一課時,針對洋務運動的部分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別扮演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等歷史人物,針對如何進行“師夷長技以制夷”、如何進行“西體東用”來展開探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這些歷史人物又聚到了一起,面對失敗的洋務運動,他們會說些什么呢?他們會總結(jié)出什么樣的經(jīng)驗和教訓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探討和交流。這種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guān)知識,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開展實踐活動,豐富體驗
實踐活動包括多種形式,有動手實踐、觀察實踐、社會實踐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開展實踐活動的方法。這些實踐活動,或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或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分析技能,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個人體驗,而且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最簡單且有效的形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具體的實踐內(nèi)容可以是參觀歷史遺跡、歷史博物館或歷史建筑等,教師應該積極利用當?shù)氐臍v史文化資源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除了參觀遺跡、遺址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某些歷史事件的紀念活動。許多歷史事件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教師則可以借助這些良好契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例如,在清明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進入烈士陵園后,學生會在陵園莊嚴肅穆的環(huán)境中感受烈士們的崇高精神,得到更具體和更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感受到革命烈士的堅強和勇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結(jié)? ? 語
綜上所述,歷史是高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高中歷史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改革中“關(guān)注學生情感,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的教學理念,結(jié)合歷史學科特征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揮自身教學的藝術(shù)性和創(chuàng)造性,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歷史課堂,以此提高課堂的活躍度,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想學、愛學、樂學的精神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掌握歷史技能,提升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黃澄.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J].新課程(下),2016(11):177.
陳勇.摭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6(31):87.
許海波.高中歷史趣味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7(06):118.
金曉欣.如何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活躍性[J].明日風尚,2017(18):263.
作者簡介:范乃升(1976.2—),男,山東青島人,中學一級教師,曾獲即墨市“優(yōu)秀班主任”、即墨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