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馨
摘 要: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進入了“新階段”,之前的衛(wèi)生保健、監(jiān)察管理和專業(yè)化為基礎的金融改革現(xiàn)在逐漸面向市場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在國內的金融改革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徹底改變了金融業(yè)務環(huán)境,并將對現(xiàn)金需求的結構和總額產生重大影響。本文主要講述中國金融體質改革下的貨幣需求,講述金融改革促成貨幣的市場扭曲以及貨幣需求回歸,希望對后來研究者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國金融;體質改革;貨幣需求
一、金融改革引起貨幣需求收入和利率彈性發(fā)生顯著變化
在現(xiàn)代經濟學理論中,對貨幣的需求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可用貨幣作為儲備來平衡收支之間的差額;其次,貨幣可以成為大型投資組合的資產。前者涉及收入,后者涉及利率。在金融改革的初期階段,利率相當有限,貨幣是維持財富的主要形式,提高了我們貨幣需求在收入和低利率方面的靈活性。隨著金融改革的加快,情況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一)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下降
發(fā)展中國家貨幣需求的收入靈活性一般較高,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金融市場不發(fā)達導致資產選擇較少,無法實現(xiàn)最佳組合組合,而財富的主要形式是保留現(xiàn)金和存款;第二,消費者信貸增長緩慢,不可能長期降低消費水平,只有通過積累積累或未來收入水平提高才能提高消費水平。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推進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市場化,替代資產的多樣化和擴展減少了為儲存價值而持有貨幣的現(xiàn)象,從而降低了貨幣對收入的彈性。與此同時,消費者信貸的發(fā)展減少了跨境流動性限制,從而減少了當前收入對消費的影響,降低了儲蓄的欲望,進一步降低了收入對貨幣需求的彈性。
(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上升
金融改革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增長和競爭,創(chuàng)收資產的出現(xiàn)提高了利率在貨幣需求中的靈活性。由于利率對現(xiàn)金需求的靈活度較高,不同資產類別之間收益率的相對變化導致“資產更換”,這在國內主要指的是更換現(xiàn)金和非貨幣資產。
二、金融改革促成對貨幣需求非市場性扭曲的糾正
(一)對價格信號調節(jié)低效率的糾正
在利率市場化之前,利率水平受到行政管理,缺乏靈活性,導致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抑制了投機性貨幣需求。隨著金融改革的加快,利率利率市場化提高了投資者的價格敏感性,甚至在普通儲戶之間的價格敏感性,從而增加了對投資收益的需求,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是“存款轉移”,即存款逐漸從股票、債券等資產轉移。貨幣價格對貨幣需求的影響越來越大,價格轉移的壁壘也了貨幣的需求。
(二)對貨幣需求結構性矛盾的糾正
在過去利率規(guī)范化的情況下,信貸分配繼續(xù)進行,信貸資源集中在以國有經濟為重點的大型企業(yè)上,而對以私營經濟為重點的中小型企業(yè)的信貸需求減少,導致信貸資源分配不平衡,各機構之間貨幣需求結構性不一致。金融改革將有助于在大型國有企業(yè)和私營中小型企業(yè)之間合理分配財政資源。金融改革減少了進入市場的機會,鼓勵金融市場和監(jiān)管市場的競爭,特別是在中小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的私營公司的優(yōu)勢,大大提高了中小私營公司在融資方面的名聲,同時實行了利率自由化——從而降低了融資成本,有效地滿足了私營企業(yè)的現(xiàn)金需求,并通過結構上的矛盾來糾正了貨幣需求。
三、金融改革將引導貨幣需求總量回歸合理區(qū)間
中國貨幣總體趨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自改革和開放開始以來,中國GDP一直快速增長,引起了對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風險的擔憂。這一趨勢將在快速的金融改革階段被逆轉,從而將貨幣的總需求恢復到合理的水平,這一進程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完成。
(一)收入增長引致的貨幣需求增速將下降
人們普遍認為,發(fā)達國家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是1,即收入增長一般與貨幣需求增長同步,收入增長不會導致貨幣需求的快速增長。然而,如上文所述,在發(fā)展中國家,由于資產類型標準化和短期消費流動性限制,現(xiàn)金需求增長速度快于收入,對收入的貨幣需求往往超過1。然而,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隨著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的創(chuàng)新,對收入的貨幣需求的彈性正在下降,從而收入的增加大大改變了貨幣需求的快速增長趨勢。從長遠來看,替代融資替代融資是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直接融資工具,如股票和其他貨幣資產類別債券,特別是取代銀行信貸的直接融資工具,從而導致對銀行貸款需求下降的市場貨幣領域的人,以及銀行的存款緊縮。如果直接直接融資的資金能夠償還以前的銀行貸款,就會導致貨幣供應進一步下降,也就是說,當資本市場變得更有能力時,對貨幣的需求往往會下降。此外,隨著資本市場交易制度的改善,股票市場可以反映宏觀經濟的基礎,并在引導合理的貨幣需求方面發(fā)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保險及社會保障降低了未來的不確定性
總的說來,保險市場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和改進與貨幣需求呈反比。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了預防性的貨幣需求,而保險市場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保護未來不確定性造成的損失,從而減少了預防性現(xiàn)金需求,從而減少了貨幣的總需求。近年來,金融管制變得更加嚴格,金融創(chuàng)新變得更加復雜,金融監(jiān)管沒有及時跟上,導致金融機構資產過度膨脹,資金流入金融機構而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導致無效的貨幣需求大幅增加。隨著金融改革的加速、從機構監(jiān)管轉向職業(yè)監(jiān)管和行為監(jiān)管,金融資產過度擴張所產生的勢頭將得到遏制,這將推動貨幣總需求合理化。
四、結語
傳統(tǒng)的貨幣需求供給,以及貨幣發(fā)行、利率和其他貨幣政策等所有貨幣行動,都由中央銀行主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在轉型和開放之后,以及由于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影響,央行的支配地位不再能夠完全控制市場行為。本文主要對中國金融體系進行改革和描述,然后將貨幣需求的影響、金融機構的改革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對趨勢的影響,向機制展示金融體系的影子。
參考文獻:
[1]胡新智.論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需求的影響[J].上海金融,2004,(01).
[2]黃正新.中國貨幣需求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經濟學動態(tài),2001,(6).
[3]姜波克,陳華.證券市場和貨幣需求一個新貨幣需求函數(shù)的探討[J].世界經濟文匯,2003,(1).
[4]李念齋.西方貨幣需求理論主要流派研究及其啟示[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