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飛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國粹。古詩內(nèi)容博大精深,語言精湛,還有巧妙的意境,千百年來,古詩讓無數(shù)人得到了滋養(yǎng)。古詩詞的語言是帶有情感的語言,也是充滿智慧的語言。古詩詞鑒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老師要求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目的是加強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保證學生能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增強個人素養(yǎng)。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能背誦一些優(yōu)秀的古詩詞,尤其是中高學段的學生,需要在鑒賞詩詞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古詩詞是小學語文中的重點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要用合適的手段,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詩詞中蘊含的情感。
小學古詩詞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涵蓋了歷史、地理以及政治等領(lǐng)域,對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認知水平有限,不能完全地理解。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背誦70首古詩詞。學生需要背誦的古詩詞是相對比較經(jīng)典的,同時也是容易理解的。但學生背誦的古詩詞就像浩瀚星河中的幾顆繁星一樣,數(shù)量很少。所以,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想要讓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得到提升,必須拓展知識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強,也影響了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方式單一,缺乏對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重視。這些都是影響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會降低教學效率,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手段,增強古詩詞的趣味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一)增強對作者的了解,理解古詩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古詩詞是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的重要一步。古詩詞的作者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講課的時候,如果教師直奔主題,那么就不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古詩詞的作者入手,向?qū)W生介紹作者生活的時代以及時代的特征,讓學生了解作者寫古詩時的心情等,可以拉近學生與古詩詞之間的距離。這些內(nèi)容可以在課前完成,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相互交流。如果學生有不明白的,教師需要進行補充,加深學生對作者背景的了解,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例如,學習《石灰吟》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作者于謙的情況以及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于謙從小就十分刻苦,學習努力,擁有遠大的志向。有一天,他經(jīng)過一座石灰窯,看師傅煅燒石灰,親眼看到青灰色的山石被烈火燒過之后變成了白色的石灰,這個景象深深地觸動了于謙,于是他稍加思索,寫下了這首古詩。這首古詩不僅僅是煅燒石灰這個過程的寫照,更能表達出作者的追求,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學生通過對作者的了解能夠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提升學習能力和水平。
(二)發(fā)揮學生想象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
作者的審美體驗、個人情感與其所在的環(huán)境融合到一起就是意境。古詩詞的作者通過使用簡單而含蓄的語言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殊的意境,從而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進而體現(xiàn)出生活的本質(zhì)。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想要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需要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境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視角看待問題,體會到古詩詞表達的意境美。
例如,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前四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描述了一個平常的兒子臨行、母親縫衣的場景,其中“意恐”更是體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擔心,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母親深深的愛和尊敬。鑒賞這首古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表達的意境,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如“詩人臨行之前,看到母親為自己縫補衣服,縫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詩人受凍,這個時候詩人會有什么樣的想法”“詩人看到自己的母親這樣做,他又會對母親說些什么”。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和作者同樣的情境之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更能加深學生對古詩詞所表現(xiàn)意境的感悟,提升教學效果。
(三)古詩詞鑒賞教學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古詩詞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詩人的情感,更是詩人對人生道理的思考。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增強學生感受古詩詞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吸收前人的思想和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弘揚,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
例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和尊敬之情;劉禹錫的《浪淘沙》通過對樸實無華的生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作者與朋友之間濃厚的友情。這類的古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鑒賞這類古詩詞不僅僅讓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豐富,還能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尤其是古詩詞中對理想、道德等的看法和見解,能夠?qū)W生產(chǎn)生深深的影響,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心靈的凈化與情感的升華。
(四)應(yīng)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shù)快速發(fā)展,加快了走進課堂的步伐,很多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都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的優(yōu)勢,通過動畫、圖像、聲音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古詩詞是小學語文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引進信息技術(shù),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把古詩詞的情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中學語文的教學重點。增強小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更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美,進而體會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作者簡介: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街道興圍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