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山
“微習作”之“微”,就是“小”的意思。所謂“微習作”,就是指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單元習作要求及文本特點,挖掘讀寫訓練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開發(fā)初步嘗試習作訓練點及再度創(chuàng)作訓練點的教學行為。即,利用一個小點完成片段練筆,可以是一段對話,可以是心理補白,可以是美景的描寫,還可以是一封短信……如今流行的“微信”“微博”,分析原因主要就是,它的篇幅短小,形式自由,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隨心所欲地為自己創(chuàng)作。我們的教學也可以模仿這種模式,打造“微習作”。這樣不但學生輕松,老師也便于指導。并且,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更利于靈感的捕捉,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習作素材。
一、課堂閱讀“微練筆”——激發(fā)寫作興趣
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首先要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谡n堂上也是有很多寫作“訓練場”,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微作文”來進行訓練。
身臨其境,有感而發(fā)。不少課文是借助特殊的事物,或者難忘的事情來表達作者的情感。例如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三篇課文都是作者回憶兒時的事或物,感懷父母之愛的深遠。在這些課文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微習作”,身臨其境,想一想,有感而發(fā),寫一寫,想想作者當時是怎樣的心緒,動筆寫寫作者字里行間所表露的情感。
聯系生活,遷移運用。學生的習作可以通過“微練習”在課堂上把學到的表達方式、方法內化。例如,教學說明性文章時,無論是介紹事物的形態(tài)還是生活習性,不論是介紹新產品的使用方法,還是解釋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都用到了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而學生對于常用的幾種說明方法,更是容易區(qū)分辨別。很多時候,學生掌握的知識也只是停留在對課文的理解上,讓學生運用這些說明方法來寫作的話,大部分學生還是會在寫作中出現問題。所以,很有必要在課內讓學生試著用課文里的方法來模仿、遷移運用的練一練。例如在學習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的課文《太陽》時,讓學生寫一寫身邊的事物,運用課文里對太陽的特點、作用的描寫的方法,讓學生在微習作中內化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以及說明文的語言特色。
意猶未盡,創(chuàng)作補白。許多課文都會采取“留白”的方式,給文本以想象的空間,讓讀者自行探知,自行體悟。而這些意味深長的“留白”也恰好是最耐人尋味的,例如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窮人》中的“桑娜沉默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這些都是作者留給讀者思考的地方,為何沉默?為何不動?正是意猶未盡的表達,給學生以馳騁的想象空間,此時教師就可以及時引導學生探求這些“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留白處,進行創(chuàng)作補白,更好地深入課文,觸動情感的流露。
二、多彩生活“微日記”——積累寫作素材
通過課堂閱讀,進行“微練筆”,既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又激發(fā)了他們寫作的興趣與動力。那么,到底該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呢?由于“微日記”的內容切點小,范圍廣,引導學生用眼睛,用心靈,用智慧感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微習作記錄多彩童趣生活。童年最是天真有趣,少年不知愁,童年還有很多學習趣事、玩耍樂事……把這些點點滴滴,有選擇性地通過“微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就是在為寫作積累素材。
微習作記錄天馬行空的想法。學生的想法是千奇百妙的。把這些奇思妙想通過“微記錄”的形式記錄下來,每個學生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創(chuàng)意,有無數王子與公主的美麗童話,抑或天馬行空,抑或古靈精怪,種種神奇的創(chuàng)編,都是寶貴的素材積累。
微習作記錄喜怒哀樂情緒。學生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而竊竊自喜,也會因為做題時的馬虎而垂頭喪氣……這些情緒相對應著學生那時候的心理活動,而情緒的變化會引起心理活動的變化,把這些內心獨白通過“微吐槽”,不僅能宣泄當時的情感,更能為習作積累素材。
三、互相賞識“微評價”——增添寫作自信
完成“微習作”后,教師要進行指向性點評。當然我們可以選更多更適合學生互相學習的互評方法,讓學生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增添寫作自信,便于二次修改。
習作點評,提升學生自信。及時有效地跟進學生的習作評價,評價指向學生的寫作技巧??梢允抢蠋熢u,還可以是學生互評。撰寫的評語可以是幾個詞語,短短幾句話,不僅讓學生享受到被認同的喜悅,也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對習作技巧加深印象。雙方通過“微評語”點亮寫作的自信。
比點贊卡,燃燒學生熱情。在教室布置墻上開辟一塊“作文集贊”版面,把學生的微作文通過卡貼形式展示。然后,用比點贊卡的方式選出心目中最棒的作文。不僅激發(fā)了寫作激情,又讓點贊的同學學習了他們的微習作,一舉多得。
班級推送,展示學生才華。把作文集贊墻的微習作通過班級推送的方式,推向其他班級和其他學生、老師、家長,通過一個展示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自我展示與分享的自信心。
總之,“微作文”式的片段練筆,不但解除了大篇幅的作文字數的束縛,使之更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還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與分享的空間,給了教師們更高效的習作訓練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