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約為8—10歲,處于感官判斷和理性思維形成的初級階段,主要通過興趣培養(yǎng)來引導其進行語文學習。繪本閱讀是提高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方式,其實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生動的繪畫圖形,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理解。同時,大量的繪畫圖片與少量文字的結合,可以減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壓力,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學校的快樂。本文深入分析繪本閱讀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發(fā)揮繪本閱讀的優(yōu)勢,促進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繪本閱讀 小學低年級 綜合性學習
低年級學生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同時,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所以,加強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小學語文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低年級學生自身無知識積累,認識的文字較少,很難從文字中獲得大量知識信息,甚至出現(xiàn)厭學的心理。繪本閱讀將文字知識轉化為圖片和色彩,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來吸引其進行語文學習。另外,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繪本閱讀通過圖片和文字形式,可以將相關知識點全面展示,有助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
一、轉變語文教學的“主體”
1.確定語文學習“主體”
單純的文字教學令學生難以獨立學習,只能依據教師的講解進行知識理解。繪本閱讀的展示形式簡單,且內容更加直觀,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獨立閱讀,并對部分問題進行詢問。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并將其作為素質培養(yǎng)的指標。繪本閱讀符合新《課標》要求,且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轉變了教學的主體。目前,多媒體、演示教學等方式,雖然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但仍然屬于填鴨式教學,或者說被動式教學,學生無法自主學習,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興趣。繪本閱讀中的內容比較豐富,不僅涵蓋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而且包含很多課外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同時,鞏固了相關的知識。學生通過繪本實現(xiàn)自主閱讀以后,會深刻思考繪本中的內容,挖掘出教材中更深層次的內容,并提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問題。
2.轉變學生的“被動”地位
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只需對其進行適當引導,無需更多的語言講解,學生可以進行主動學習。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位置,無法進行深入的思考,更無問題意識,或者探尋精神。繪本閱讀模式改變“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的情況,將圖片與知識結合,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以往學生被動性的思考,不僅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了固化,而且限制了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低年級學生處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活躍時期,思維呈現(xiàn)發(fā)散狀態(tài),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繪本閱讀中涵蓋的知識。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只是從教師的單一角度出發(fā),使得學生的思維僵化,違背了新《課標》中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提高了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探究能力,加強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為后期知識應用于實踐奠定基礎。
二、促進教學方法的改變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語文教學內容簡單,知識點比較零散,學生無法在頭腦中形成系統(tǒng)認識。同時,教師對相關知識點的系統(tǒng)講解,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出現(xiàn)厭學的心理。如何將零散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一直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知識是從客觀事物中剝離出來的人類思想,所以也楞通過觀察客觀的事物,將現(xiàn)有知識進行系統(tǒng)逆推整合。繪本閱讀中的內容包括人物、場景和情節(jié),均是由各個知識點集合到一起的結果。因此,繪本閱讀可以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將零散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
例如,在《蚯蚓的日記》中,對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規(guī)律進行描寫,并通過擬人的寫法,將人類的情感和社交融入到繪本中。學生通過看圖,可以掌握蚯蚓或者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情況,從而掌握其中蘊含的生物知識,包括:習性、成長和情感等。繪本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通過繪本或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將知識點系統(tǒng)化。
2.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而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繪本閱讀通過不同的主題、內容和情節(jié),在掌握相應內容的基礎上,拓展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低年級學處于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培養(yǎng)階段,繪本中的豐富圖片和色彩,更容易讓學生產生發(fā)散性思維。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文字教學,讓學生難以從字面理解其中的內容,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繪本閱讀中并未進行過多的文字描述,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經歷和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對繪本中的內容闡述有不同的認識,學生進行繪本閱讀后,會相互討論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和內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眼界。
例如,竇桂梅繪制的《我爸爸》的繪本中,由于家庭情況不同,有的學生覺得爸爸很偉大,有的覺得爸爸很可怕,有的覺得爸爸是奧特曼。在讀完《我爸爸》的繪本后,學生會相互討論為什么爸爸很可怕、為什么爸爸是奧特曼等問題。在交流中,學生可以更加真實、客觀和全面地了解爸爸的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后讓學生繪制爸爸的形象,以表達學生內心的感受,并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
三、促進多種教學模式的融合
繪本閱讀教學可以與其他教學技術進行融合,多種教學方式相互協(xié)作,提高現(xiàn)有的教學效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會對繪本閱讀內容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另外,學生由于自身原因,喜歡不同的表達方式,如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教學模式的融合,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教學需求。
1.演示模仿教學融合
繪本閱讀可以為學生的模仿提供依據,學生可以依據繪本中人物的形象,以及動作和情節(jié),進行相應的模仿和演示。繪本閱讀中的圖片較多,文字較少,學生可以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自主發(fā)揮,并依據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展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在演示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配合學生進行情景演示,不僅鍛煉學生的表達和展示能力,而且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演示作品,或者閱讀成果傳到抖音、微信和微博等多媒體,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不同學生之間的作品比較,可以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進而提高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多媒體教學融合
多媒體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低年級各學科中廣泛應用??梢宰寣W生通過繪本形式更好地理解多媒體呈獻的內容,建立起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知識體系。另外,多媒體通過展示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的學習目標,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指導。多媒體中的音視頻內容可以配合繪本閱讀中的內容,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的閱讀環(huán)境。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尚未建立,但是對聲音、圖像等感官的接受能力較強,所以多媒體教學的融合,可以進一步增強繪本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將比較受歡迎的繪本做成動畫、PPT和幻燈片等,讓學生容易接受繪本中的語文閱讀知識。部分學生可以搜集繪本內容的相關資料,如《我爸爸》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蚯蚓的日記》的創(chuàng)作靈感等,通過相關資料的查找,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低年級學生處于知識量小、理解能力差的階段,無法正確、持續(xù)地進行語文內容的閱讀。同時,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較差,學習時間較短。調查研究顯示,興趣可以延長30%的閱讀時間,并讓學生的思考能力增長10%。因此,提高學生興趣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繪本閱讀通過生動的圖片、鮮明的色彩、曲折的情節(jié),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另外,繪本閱讀中的圖片較多、文字較少,符合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可以延長學生的閱讀時間。相對于傳統(tǒng)教育來說,或者閱讀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實現(xiàn)了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避免出現(xiàn)思維固化的問題,使其對繪本中的內容和情節(jié)進行大膽地想象。繪本閱讀與現(xiàn)代多媒體、演示教學等教學模式的融合,增強了繪本內容的生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傊?,繪本教學可以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能力,符合新《課標》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師雪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2] 孫秀娟《繪本閱讀在小學低段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有效利用研究》,蘇州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3] 麻偉玲《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引方法淺探》,《考試周刊》2019年第3期。
[4] 趙飛君《以“繪本閱讀”為載體的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學科教育學》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