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乳腺外科 (廣東 惠州 516300)
方順蘭 方桂容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群體常見疾病,其中以初產(chǎn)婦的發(fā)病率最高,多見于產(chǎn)后2~6周的哺乳婦女。主要病因為:1初產(chǎn)婦的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喂養(yǎng)不擋,容易發(fā)生乳管阻塞,從而造成乳汁不能正常排出。 乳汁淤積在乳腺管后會發(fā)生分解反應,從而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理想條件。2病菌一般從乳頭破口或皸裂處入侵,也可直接經(jīng)開放的乳腺管入侵感染所致。該病在產(chǎn)后哺乳期的患者中有很高的發(fā)病率,這對婦女身心健康、嬰兒生長發(fā)育造成巨大影響[1]。針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療,以往通常是早期采取抗生素治療及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工作,然而這些治療護理沒有得到及時緩解患者的紅腫熱痛癥狀,再加上哺乳期女性對抗生素藥物治療產(chǎn)生一定抵觸,怕影響嬰兒生長發(fā)育。因此 我院實行不打針、不吃藥,實施乳房疏通排積乳治療護理干預,即可迅速緩解癥狀。本研究,探討對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實施疏通排積乳護理干預的方法與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入選時間:2018年1月~2019年2月。納入標準:(1)患者均為哺乳期女性,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及血常規(guī)檢查確診,其中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患側乳房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漲大脹痛情況,而且乳房局部明顯有紅腫熱痛癥狀,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shù)及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3]。(2)所有的患者均有良好的認知能力,且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本人或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2)存在明顯抗拒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分組標準如下:觀察組100例,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36歲,平均(28.6±2.2)歲;病程最短為1d,最大為9d,平均(4.1±0.6)d。對照組100例,年齡19~36歲,平均年齡(27.9±2.3)歲;病程2~9d,平均(4.3±0.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對照組100例哺乳期乳腺炎入院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治療及護理干預模式,而觀察組100例入院后,均采取以下治療方法:
將調制為50%的硫酸鎂溶液,使用無菌紗布浸潤溶液,將紗布貼敷于患側乳房,注意需避開乳頭,貼敷30min后將紗布取下,然后溫濕毛巾清潔乳房。因硫酸鎂有解痙消腫,緩解疼痛作用,減輕按壓時乳房疼痛的敏感度。操作者操作前洗手,備干濕適中的消毒毛巾1~2塊,患者背下放置一塊60*90吸水性好的墊巾,然后開始按摩乳房及疏通,輕輕抖動乳房。左手托起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放在距離乳頭根部2cm處的乳暈上,有節(jié)奏的壓擠松,每個部位按壓3~5次,左右上下依次交替按壓,緩解乳暈區(qū)壓迫,使乳孔流量增多、奶線增粗。然后再從乳房遠端順乳腺管向乳頭方向按壓,局部有紅腫硬塊的地方在旁邊輕輕按揉,促進淤積乳汁及乳栓排出。每次疏通按壓6~10分鐘,平均8分鐘為宜。確認硬塊積乳消失,排乳暢通后,擦干乳汁,然后將調制成糊狀的大黃、芒硝敷在乳房上,避開乳頭,時間是1h。清洗后可繼續(xù)哺乳,2次/d,一般治療3天。復查各項指標可以恢復正常,整個按壓疏通過程患者無疼痛不適,每次操作完后患者乳房松軟,紅腫熱痛明顯減輕,發(fā)熱體溫很快可以退到正常。治療前將室溫調節(jié)到26度左右,以免患者受涼。操作前關好門窗或窗簾,保護好患者隱私,操作前治療室播放輕音樂,讓患者放松心情。護士在治療操作的同時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指導正確哺乳姿勢,教會患者哺乳的方法及其哺乳健康知識宣教并指導按需哺乳及定時排空乳房,教會疏通排乳方法,教會其丈夫協(xié)助排乳,這樣效果更好。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使用抗生素治療期間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出院指導等。而觀察組在以上治療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個性化心理護理。因急性乳腺炎多見于初產(chǎn)婦,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因孩子出生后,家人關注全部在孩子身上,忽略了患者。再加上乳腺腫脹疼痛不適,容易發(fā)生產(chǎn)后焦慮癥,因此患者患病后常會出現(xiàn)負性情緒,如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為此針對就診患者,護理人員在疏通治療過程中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實施個性化疏導的方式提供心理護理,還要指導家屬關心、支持和幫助患者,讓患者心情愉快,減輕焦慮和不適。指導按需哺乳及哺乳的方法、哺乳的健康知識,并指導疏通排乳的方法。此外還可采取簡單易懂的方式,為患者講解急性乳腺炎的相關知識,如疾病病因、治療方法及相關并發(fā)癥等,讓患者對疾病有客觀的了解,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信心。(2)乳頭皸裂護理。有乳頭皸裂患者,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掌握正確含接姿勢,教導患者治療乳頭皸裂、凹陷的方法。囑咐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及保證乳房清潔;哺乳前將雙手洗凈,使用復方甲酸酊、魚甘油鉍劑對乳頭進行涂擦[5]。針對乳頭皸裂者暫停哺乳,協(xié)助和指導定時排空乳汁,防止乳管再堵。(3)科學飲食指導。針對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指導患者進食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油膩及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針對乳汁分泌較多者少吃鯽魚、豬蹄及乳鴿等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及營養(yǎng)豐富的燙水;針對乳汁過稠的患者,指導患者多喝水,增加水分的攝入以促進乳汁排出,減輕患者乳房負擔,促進乳汁順利排出,避免疾病加重。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水平變化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水平變化對比(±s)
?
1.3 觀察指標 (1)評價兩組治療效果。治愈:乳腺硬塊腫脹及疼痛均消失,可正常哺乳;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腫脹硬塊較治療前縮小大于50%,乳房存在輕微疼痛;無效:癥狀、體征未見改善或加重,疼痛未見改變。同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2)在入院時及出院時,均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監(jiān)測患者IL-10、TNF-α指標水平,使用免疫熒光法檢測CRP指標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使用t、χ2檢驗,以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及平均住院時間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住院時間上,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3.12±0.42)d,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7.23±0.84)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炎性因子 治療后,兩組IL-10較治療前提高,TNF-α、CRP較治療前降低,而觀察組提高/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哺乳期的女性群體,常易出現(xiàn)乳汁淤積情況,這樣增加乳腺感染幾率,引起急性乳腺炎這一疾病[6]。針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及時排乳治療會引起乳房腫脹疼痛,同時還會影響女性哺乳,這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負擔。針對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我們醫(yī)院現(xiàn)在常規(guī)是采取硫酸鎂濕敷+疏通排乳+大黃芒硝熱敷,以此達到促進乳汁排出及改善炎癥的目的。
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因患者產(chǎn)后早期還未完全恢復,再加上乳房漲大、紅腫熱痛,還有全身發(fā)冷發(fā)熱,這對患者存在嚴重的負性情緒。因此我們接診了這些患者,立即給予硫酸鎂濕敷+疏通排乳+大黃芒硝熱敷處理,在給予患者實施對癥治療的同時,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7]。在具體對急性乳腺炎的護理干預上,強調實施針對性及規(guī)范化的護理干預,如借助科學的心理護理干預,讓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得到明顯改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強化乳頭皸裂護理,護理干預的實施,可將積乳排除,阻斷乳汁淤積所致病理反應發(fā)生,短時間緩解患者的疼痛及改善患者癥狀[8]。實施科學飲食指導,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并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得以改善,如提高血清IL-10水平及降低TNF-α、CRP水平,IL-10為一種免疫介質,可抑制Th1細胞科榮IL-2及TNF的合成,阻止感染;TNF-α為炎癥介質,可引起炎癥反應,激活單核與巨噬細胞功能,引起阻止炎癥反應發(fā)生;CRP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感染后該指標可明顯升高,反應機體炎癥反應。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硫酸鎂濕敷+疏通排乳+大黃芒硝熱敷在治療總有效率上顯著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上明顯短于對照組;各項炎性因子指標變化上,觀察組改善幅度也較對照組顯著,該結果提示:對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患者,實施疏通排積乳針對性治療護理干預,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及降低血性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