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宏
摘要:我國當前的教育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個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以此來糾正傳統(tǒng)教育形式中存在的司題,以小學階段的教育為例,可以大致從四個大的方面來論述: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變革新型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教育;教育理念
在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中,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適當運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僅是學生自我成長的基本要素,也是提升小學教育教學效率的助燃劑。由此看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引起廣大小學教師的重視。以最高效的方法,將它包含的實用性發(fā)揮到極致,從而使小學教學教育水平和質量邁上更高的一層臺階。本文對在“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下的小學階段教育進行探討分析。
一、以人為本理念分析
(一)內涵
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將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育的焦點,這就要求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下全面發(fā)揮個人的作用,從而推進教育教學這一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這個工作中,要將學生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將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全面挖掘學生的主體能力,加速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以前的教育教學方式過于注重學科學習的能力,而學生的素質教育往往被忽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恰恰可以改善這一局面,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綜合素質自然也就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二)意義
當然,“以人為本”這一教育理念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產生的,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只有人們全面、積極地發(fā)揮自己的才智,才能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學生身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想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和較高素質的接班人。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將會有所提升。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根本大計,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采用高效簡潔的方式,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取其精華,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其中,從而達到現代教育的目標。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教育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適當采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關鍵要點,也是推動小學教育教學的一把利劍。因此,小學的教師應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本文對這一理念下的小學階段的教學教育方式進行簡單闡述:
(一)創(chuàng)新思想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以往的教育模式,教師一般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并不是主動地學習。教育教學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極其不易的工作。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全方面地發(fā)揮個人的才能,實現個人理想。素質教育時代背景,要求教師時刻自我反省,革新自己的思想,貫穿“以人為本”的理念。善于發(fā)現教學教育中的不足之處,然后深刻思考,找出解決的辦法。例如,教師需要時常舉辦一些活動,讓學生了解一些新的思想觀念。同時可以借鑒其他教師好的教育方式,從而一起進步。當然,教師也應該不斷合理采納各界的建議,及時改正教育教學中的不足。
(二)給予學生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健康成長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生應當作為小學課堂的主體,教師應使學生與自己的地位同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較為民主的決策,適當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通過該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同時,也應關注學生的心理。教師應對學生有足夠的關心,在他們遇到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時,要給予恰當的指導。例如,教師可開展一些小型活動來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活動使學生與教師更加親近。對于存在不足的學生,教師應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批評教育,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顧及其自尊心;對于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可給予適度的鼓勵,讓其更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制定的教學方案需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開展知識的探索。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教師需要進行積極的實踐,開展情景化教學、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這一模式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個體化發(fā)展。
(三)創(chuàng)建優(yōu)質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濃厚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學生成長,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實現這一教育理念的關鍵因素,科學的教學方式是每個學校的目標。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與校園的文化的建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此,一個濃厚的教學氛圍至關重要。例如,新奇的事物對小學生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結合這一點舉辦一些活動,或者采用現代科技激發(fā)學生的研究主動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化的氣息,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能夠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吸收相關的知識,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增強和教師之間交流互動,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構建思維模型,聯系新『日知識,開展高效的學習。 總而言之,教育的改革日漸深入,廣大教師需要革新傳統(tǒng)的理念,提升小學階段的教學教育成效?!耙匀藶楸尽本褪且詫W生為主,全方面發(fā)揮學生的個人才能。在小學的教育過程中適當采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可以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更加豐富,而且可以加速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其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曹芹芹殷景芹.“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教育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