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半個世紀前,世界上任何一本英文詞典里面,都是沒有“功夫”(kungfu)這個詞的,而把這個詞帶進詞典里面的人是一位中國人,他就是一代武術宗師、功夫影帝李小龍。
街頭霸王
“小龍,你最近怎么啦?”這天,李小龍的爸爸又指導他練習太極拳,“你學習太極拳五六年了,怎么越學越?jīng)]勁?”
李小龍從七歲起就跟爸爸學習太極拳,本來,從小好動的他學得很快,太極拳也打得不錯,可近來他卻無心向?qū)W了。
“這種拳速度太慢了,不適合打架啊!”李小龍眉心緊蹙著說。
“慢?”李小龍的爸爸來了一個“金雞獨立”的架勢,手一揚,擺出了太極拳一招“野馬分鬃”,他的手掌像一條精悍的蛇一樣在李小龍面前劃過,帶出勁道十足的“呼”的一聲,“太極拳可不簡單呢……”
沒想到李小龍不以為然,目光一直凝視著天花板。
李小龍最喜歡在街頭與人切磋武藝,太極拳是一門慢功夫,并不適合他在街頭打斗的需要。李小龍想放棄對太極拳的修煉,但遭到了爸爸的反對。因為爸爸知道李小龍的性子太過剛烈,而通過練習太極拳,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克制。而事實上爸爸教李小龍練習太極拳的目的也不是讓他去打架,而是修身、養(yǎng)性、健身。眼看著兒子逐漸放棄對太極拳的修煉,爸爸只得想辦法另辟蹊徑來彌補。
“小龍,你對太極拳沒興趣,不如我介紹你去學習內(nèi)家功夫吧!”爸爸對李小龍說。
“好??!”李小龍聽說過內(nèi)家功夫是很講究技擊的,便一口答應。
梁子鵬是在香港內(nèi)家功夫的高手,他也聽說了李小龍喜歡在街頭打斗的劣跡,并不想讓這個少年毀壞自己的名聲,但李小龍的爸爸是香港藝壇的名人,所以他不好推脫,只好答應讓李小龍來聽他的理論課,事實上也僅是收他做了一個掛名弟子。但梁先生深厚的武學修煉基礎與拳理深深地打動了李小龍,并讓他明白了太極拳等內(nèi)家功夫技擊的真正涵義。
一天,李小龍又在街上跟人打架,雖然他學了一點內(nèi)家拳,但還是打輸了?!皟?nèi)家拳和太極拳都是一路的慢功夫??!”李小龍的好朋友張卓慶對他說,“這些功夫用在街頭打架,實用性不強!”
“咦……”李小龍叫了一聲,他望著張卓慶,說:“我發(fā)現(xiàn)你最近的技擊犀利了許多,你小子是學了什么厲害的功夫?”
“詠春拳!”張卓慶說出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他興致勃勃,仿佛要吹口哨的樣子,“我是跟詠春拳的宗師葉問師傅學的!”
李小龍雙眼的瞳孔呼啦一下,閃出兩道光芒:“你介紹我拜葉問師傅學拳吧!”
經(jīng)張卓慶介紹,15歲的李小龍正式拜入了葉問的門下,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詠春拳。
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詠春拳是非常講究技擊的拳種,由廣東佛山人葉問上世紀40年代后期在香港發(fā)揚光大。他是近代香港武壇德藝俱精的一代武學名師,是香港武術界的領袖人物,更是詠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功臣。開明的他并不反對李小龍繼續(xù)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zhàn)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實戰(zhàn)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葉問這些見解對李小龍影響很大。
學習了詠春拳后,李小龍依然喜歡上街和人比武。不過,他并不像以往那樣為了好勇斗狠,而是想通過跟別人比試,看看自己的武藝水平如何,他的“打架”也是點到即止。這時功夫進步不少的他經(jīng)常取勝,成了真正的“街頭霸王”。
敢于認輸
20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學習武術的風氣很盛行,街頭巷尾常常有年輕人在玩功夫。
功夫大進的李小龍在1957年奪得了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后,眼光是有那么一點高了;再加上他作為童星在香港電影圈也發(fā)展得不錯,他變得有些傲慢不羈了。
有一天,李小龍去看望一個朋友。途中,他看見路邊的草坪上有一位老人正在教三位年輕人練習拳法。
年輕氣盛的李小龍不僅手癢,而且口也閑不住。他停住了腳步對他們說:“喂,幾位朋友,你們這樣練拳是不行的!動作太慢,太花哨了,在真正的打斗中不一定能用得上!”
已經(jīng)練功夫多年的李小龍是個常勝將軍,在最近的比武中很少有敗跡,所以他有點瞧不起其他習武者。
見李小龍說這種話,三位年輕人臉有慍色,但沒有出聲。那位老人倒是慢悠悠地道:“你認為我們這種功夫不行,你不妨過來,我們比試比試吧!”
這正合李小龍的心意,但一交手,李小龍便震驚了。因為,李小龍尚未反應過來即被對方擊中了胸口!但他還以為是自己未準備好才被突然擊中的。
于是雙方約定再戰(zhàn)。李小龍拉開架式,老人卻臉色鎮(zhèn)定,他的眼角瞇起了細小的皺紋,用手從容地撫摸著自己那發(fā)青的胡子茬。他犀利的眼神緊緊地盯住李小龍的雙眼。突然,李小龍用詠春拳經(jīng)典的沖拳攻擊老人,只見老人身影一閃,在李小龍意料不到的瞬間出其不意地給他當胸一擊!結果,這一次李小龍輸?shù)酶鼞K,因為他差一點被那位老人擊倒在地。
這下李小龍不得不心服口服了,他當即表示要拜老人為師。事實上李小龍的功夫雖然不錯,卻遠非那位老人家的對手。因為他來香港定居之前,就是內(nèi)地一位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武壇名師?,F(xiàn)在是來港安享晚年的,他并不打算開館授徒。
“我最佩服強者,能打倒我的,一定是有非凡功夫的人,所以,請您一定收我為徒!”李小龍再三懇求。
老人見李小龍敢于認輸,是一個知恥近乎勇的好學的青年,便答應收他為徒:“但我有一個條件,你一定要答應我!”
“好!”李小龍折著自己手指的關節(jié),發(fā)出了喀嚓喀嚓的響聲。這是他的一種癖好,用來顯示出他的自信。
“功夫我可以教你,但你不得對外說出我的姓名。”老人斷然地說。
見老人肯答應收自己為徒,李小龍已是高興萬分,自然答應老人的要求。
老人姓陳,原來他是蔡李佛拳始祖陳享的傳人。他運用握右拳前插,左手同時用柳葉掌防護的蔡李佛拳精髓——“插槌”,“防之必然防、攻之不意攻,后其所發(fā)、先其而至”,一舉征服了李小龍。
失敗,讓李小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潛心學習也是崇尚實戰(zhàn)的蔡李佛拳。以后,他將由陳師傅處所學的蔡李佛功夫,融合其他功夫,像詠春拳、跆拳道等中外武術,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截拳道。摒棄武術的門戶之見,敢于認輸,敢于向外派拳種學習,是李小龍最終成才的關鍵。
功夫巨星
“美國,我李小龍回來了!”1959年5月,19歲的李小龍來到美國定居,9月,他遷到西雅圖,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他白天上課,晚上在唐人街餐館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涯。這個時候的李小龍,突然變成了一位勤奮上進的好學生,雖然在課余時間繼續(xù)堅持練習功夫,但是不再打架了。1961年,李小龍中學畢業(yè),5月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你啊,是在美國出生的!3個月大時,你就在舊金山當?shù)嘏臄z的粵語片《金門女》中亮相……”李小龍常常記起爸爸說的話。他的爸爸叫李海泉,是一位在廣東地區(qū)很著名的喜劇演員,粵劇四大名丑之一。他經(jīng)常帶著全家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這也是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降生在美國的原因。
從小就拍過電影的李小龍長大后便與電影結緣,赴美之前,李小龍在香港參演了22部粵語電影,評論界都稱他是演藝天才。
來美國前,李小龍已經(jīng)成長為一位健壯的青年,年輕氣盛的他經(jīng)常和同學甚至高年級同學打架。正是因為李小龍打架記錄太多,隨時面臨警方檢控,他的家人才希望他盡快離開香港。
在美國,李小龍開設了自己的武館,在美國的十多年里,他有辛酸、有歡喜、有困難,也有希望,可他對功夫自始至終都不曾放棄。
李小龍在1970年年初的一次練功中腰部嚴重受傷,上半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李小龍借此機會閱讀了大量的武學專著,對自己已經(jīng)形成的截拳道思想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完善和補充。
后來,李小龍以截拳道宗師的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名人堂。這標志著李小龍新創(chuàng)截拳道獲得了國外武術界的權威公認。
“我自己在功夫上很成功了,但應該用什么方式去進一步擴大中國功夫的影響呢?”李小龍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李小龍想到了電影。小時候,他拍過不少電影,知道電影是一種很有影響力的傳播媒體。
1970年,香港的嘉禾電影公司的掌門人鄒文懷找到李小龍:“現(xiàn)在‘華人在海外的電影題材很熱,我覺得如果將功夫融入去,打出華人的威風,這種振奮中國人心的電影一定能大賣!”他頓了一下又說,“我覺得你很適合拍這種電影,因為你既有拍電影的經(jīng)驗,又精通功夫!”
“好極了!”李小龍興奮地用拳頭“啪”一擊手掌,他想:“鄒文懷應該是和我想到一塊了!”
于是,李小龍回到香港主演了電影《唐山大兄》。繼《唐山大兄》之后,嘉禾電影公司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籌拍李小龍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劇本完成后,鄒文懷等人覺得配角“陳真”的性格更加出彩,鄒文懷當機立斷,決定把“陳真”上升為第一男主角,并且由李小龍來飾演這位血氣方剛的民族英雄。
1972年6月13日,《精武門》在香港首映。銀幕上,李小龍身頎體長,腹部有著一塊塊硬得像回爐面包似的肌肉。他那下半身穿深色褲、赤裸上身的功夫形象深入人心。當“陳真”搖著指頭從容不迫地說:“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時,多年來,中國人總是被別人瞧不起的那種壓抑多年的情緒,一瞬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觀眾們從影片中體驗到了極大的民族自豪感。正是這樣強大的共鳴,使得李小龍成了華人圈新的偶像。從那時起,飛踢、雙節(jié)棍、怪叫,就成了李小龍功夫的金漆招牌,他也一躍成為整個香港甚至華人圈最炙手可熱的功夫巨星。
人物介紹:
李小龍(1940—1973年),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均安鎮(zhèn)。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范圍內(nèi)最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qū)者、截拳道的創(chuàng)立人。
李小龍說過:“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他就是用這種永不服輸?shù)捏@人的戰(zhàn)斗力和個人魅力征服了世界。李小龍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即使你是天才,也需要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