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清 武興悅 曹振宇
摘要:針對“大學計算機”這類公共課程的特點,提出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對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2018級試點班學生進行混合教學,經(jīng)過對試點班和普通班成績的對比分析,得出這種混合教學設計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混合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6-0364-02
一、引言
隨著教育領域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1],“大學計算機”作為各類高等院校的通識型必修課程,引入混合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勢在必行?;旌辖虒W的實質(zhì)就是把互聯(lián)網(wǎng)引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即線上線下的混合[2];是把學生的“學”與老師的“講”進行混合,進行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3]。學習“大學計算機”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的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文獻[4]圍繞計算思維介紹了混合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這門課程的受眾人數(shù)多,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以合班課形式授課,而且學生層次不同,教學要求也有所不同,難以實現(xiàn)標準的“小班授課”“圓形課桌”形式的混合教學。針對這類大班授課的特點,文章以“大學計算機”課程為例,分析了公共基礎類大班授課的特點,提出了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
二、“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特點及混合模式教學方法
(一)班級容量大
“大學計算機”這類課程,在各高等院校大都屬于基礎必修課,基本上是2—4個行政班級合并為1個教學班級同時授課,班級容量大,1個教學班級往往有70—140人。除“大學計算機”外,其他公共必修課,如“大學英語”“大學語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數(shù)學系列、物理系列等都有類似的大容量班級授課的特點。
然而,標準概念下的“翻轉(zhuǎn)”或“混合”模式是5—7人的圓桌,適合30—35人授課的混合式智慧教室。面對如此大容量的教學班級,顯然不能滿足這個條件。事實上,混合教學模式并不在于形式上的圓桌,其核心在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每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教學,積極進行理解、思考、分析、討論及應用的途徑和平臺。
類似這樣的大容量課程,把線上的網(wǎng)絡和線下的課堂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發(fā)言、討論、作答、展示的平臺,形成一個虛擬的“圓桌”,學習熱情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并重
“大學計算機”不僅是緊跟時代步伐,引領學生認知計算機世界、網(wǎng)絡社會,掌握計算思維,樹立信息素養(yǎng)的課程,還是一門培養(yǎng)計算機操作技能、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類課程[1]。
“大學計算機”不僅有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上機練習環(huán)節(jié);機房是學生翻轉(zhuǎn)和作品展示的重要場所。通過網(wǎng)絡平臺的視頻講解、教材上的微視頻演示,學生基本了解操作練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在機房可以根據(jù)自己實際掌握的情況操作,最后,輔導老師進行指導、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三)多層次分模塊教學
綜合類大學,學科多,有特色,對于“大學計算機”的教學就要根據(jù)不同學科和層次區(qū)別教學。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是內(nèi)蒙古地區(qū)以工為主,工、理、文、經(jīng)、管、法、藝術相結(jié)合的多學科性大學。學校現(xiàn)有22個教學部門,有73個本科專業(yè),分為蒙授文理本科、普通文理本科和高職高專文理科3大類型的學生。
針對全校這樣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學生,“大學計算機”在學習內(nèi)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上都要兼顧這些學生群體。在內(nèi)容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重點和知識模塊各有不同;模式上采用課堂、機房、學校教學平臺、公眾平臺等多渠道實現(xiàn)知識的學習和擴展;考核模式上注重過程考核,同時對于預科、民族班、專科等層次的學生考核標準也區(qū)別于本科學生的考核。
三、考核方式
考核的評定分為對過程和結(jié)果兩個階段的考核。前者包括課堂表現(xiàn)(10%—15%)、上機練習(10%—20%)、網(wǎng)絡作業(yè)(10%—15%)、中期測試成績(10%—20%),后者包括期末機試成績(40%—50%)。
本科班成績計算方法為:
總成績=課堂表現(xiàn)(10%)+操作練習(20%)+中期測試(10%)+網(wǎng)絡作業(yè)(15%)+期末機試(45%)
四、效果分析
(一)提高了學習興趣
課堂上,很少再出現(xiàn)低頭玩手機,趴著睡覺的現(xiàn)象。通過預習,學生們對見面課中重點、難點的講解能夠集中精力,甚至對一些有趣的、需要記錄的課件紛紛拿起手機拍照。對于線上進行的答疑討論,學生們也踴躍回答,不會受到教室空間的限制。
(二)提高了學習成績
結(jié)課后的期末考試成績是由系統(tǒng)給出的綜合性成績,如圖所示,是普通班和試點班的5級成績。
五、經(jīng)驗探討
通過一系列的建設和試運行,混合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和解決措施有如下三點。
(一)課堂見面課內(nèi)容需要精練
在課堂教學中,每次課程的內(nèi)容安排太多,雖然可以避免課堂討論不激烈而出現(xiàn)的空場,但是沒有擴展思路、深入講解疑難問題的時間。需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調(diào)整課堂授課內(nèi)容,精講學生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部分。
(二)網(wǎng)絡學習中針對共性問題給出公開性解答
網(wǎng)絡學習期間,學生的問題也很多,目前主要就是通過QQ、微信等方式利用群或者私聊的方式答疑。這種方式下,學生從6點到24點都可能提問,而且有很多問題都完全一樣,無疑給教師增加了很大負擔。為此,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的答疑討論區(qū),發(fā)布某些共性問題的主題,學生可以回帖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認識;對于一些客觀性問題,直接在常見問題欄目中提問并解答。對于一些操作類問題,也可以發(fā)布一些簡短的視頻作為解答。
(三)利用作業(yè)或測試激勵預習和復習的積極性
每個教學周都有預習和復習的內(nèi)容,但是從網(wǎng)絡學習狀態(tài)和調(diào)查了解來看,能夠按照教學設計要求主動學習的學生人次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樣對于課堂授課的效率有一定的影響。可以通過測試、作業(yè)等形式促使學生學習網(wǎng)絡平臺資源。
參考文獻:
[1]戰(zhàn)德臣.“大學計算機”“MOOC+SPOCs+翻轉(zhuǎn)課堂”混合教學改革實施計劃[J].計算機教育,2016,(1):12-16.
[2]徐寶清,薩智海,賈文鋼.MOOC環(huán)境下“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方法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8,283(7):107-110.
[3]方麗娟,石昊蘇.傳統(tǒng)與MOOC融合的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2(3):70-73.
[4]周鋼,郭福亮.基于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改革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1):23-26.
Discussion on Blending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Computing"
XU Bao-qing,WU Xing-yue,CAO Zhen-yu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8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courses such as "College computing",the concrete methods to realize the blending teaching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blended mode and examination mode.Taking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2018 students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blending teaching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the pilot class.After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pilot class and the general class,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blending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computing;blending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收稿日期:2020-01-05
基金項目:內(nèi)蒙古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NMGJ028;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教改項目,項目編號:2017112
作者簡介:徐寶清,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xiàn)就職于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和計算機技術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