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六書”的漢字構造理論基礎上的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但是,隨著一些名家對于“三書”論的提出,使傳統(tǒng)的漢字構造理論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沖擊。所以將新的漢字構造理論運用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情況進行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探索出新的適合我國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的工具。
關鍵詞:“三書”理論;識字教學;低年級
識字教學的地位說到底是漢字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影響。從甲骨文開始到現(xiàn)如今的中國漢字,經歷幾千年的發(fā)展融合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漢字文化。而識字教學是傳承中華漢字文化的重要途徑,使我們的學生在少年時期就能夠對于“方塊字”建立最直觀、清楚、影響深刻的認識。
一、 利用“三書”充分進行漢字的形象性教學
對漢字進行形象性教學是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培養(yǎng)他們相關興趣的重要途徑,通過漢字的形象性教學使學生的漢語言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并且為以后的漢語言學習打下牢靠的基礎,從而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以及他們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那什么是形象性教學呢?我們如何進行形象性的教學呢?
首先,形象性教學就是通過多種方式使教師將識字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簡單地說,就是使識字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魅力。在借助“三書”中“象形”的構字基礎之上,將學生平時感到枯燥的識字教學賦予多樣化、個性化和人性化的特點。以“中國成語大會”為例,在參賽者熟記中國成語的基礎之上,為了考察他們對于成語的實際掌握程度進行區(qū)分,分小組進行猜成語的活動——兩人一組,由一人看到成語之后進行與該成語相關的身體展示,而另一人進行成語的猜測。這樣的方式無疑給予了形象式教學極大的啟發(fā),也是典型地利用了形象性教學的方法。以下分三個方面講述對于形象性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
課前:在“三書”基礎上進行的形象性教學無疑會使教師的工作量增大,因為教師需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除了平時的教案、答疑、討論的準備之外,還需要利用“三書”進行新的教學課程準備。比如,模仿“說文解字”的游戲規(guī)則,在上課過程中進行與此相關的課堂活動,那么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相關內容的具體材料:選材的背景、與漢字相關的圖片展示、與選材相關的話題鏈接等。經過長期的堅持就能夠使學生的能力得以增強,同時使教師自身更快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僅如此,要想真正利用好“三書”教學就必須使上課的氣氛得以改變。上課是積極的思維活動,除了學生應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之外,教師也應該使自己的各項機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以“三書”為基礎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堂上會拓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有良好課堂表現(xiàn),教師的情緒牽引著每一個學生的神經,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影響十分大,甚至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fā)課堂上的一個小的“故事情節(jié)”。
課中:識字教學的課堂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在使用“三書”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也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壓力。但是,這種壓力只是學生對于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一定時間習慣的不良反應,在長期以“三書”為方法的識字教學中,這種問題是不存在的。對于利用“三書”進行識字教學出現(xiàn)的短暫性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進行詳細的分析,由任課教師進行問題的解決。在課堂進行中,教師不僅要注重“三書”的隱藏運用,還要在此基礎之上增加師生的溝通交流,不能有一方面的缺位,一旦一方缺位那都會對于“三書”在識字教學的運用效果下降。那樣的教學,不僅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更重要的是,會導致“三書”教學效果不好。因此,要上好一節(jié)“三書”課,必須教師、學生雙方都積極配合,產生良好的互動,這樣,才會實現(xiàn)利用“三書”充分進行漢字的形象性教學的目的。對此,教師可以用以下幾點檢查自己在“三書”基礎上進行實踐教學的課堂效果:①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②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師當節(jié)課授課的內容;③雙邊活動是否較好,課堂氣氛是否活躍;④授課是否條理清晰;⑤運用“三書”進行識字教學中重點是否突出。
課后:在識字教學課程活動后,教師需要對于“三書”教學的細節(jié)方面進行細致的把握,只有通過學生課堂參與的情況、教學思路的流暢度、文案的進行程度以及對自我教學能力的反思,才能最大程度上得出符合實際的經驗教訓。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jié)課后的教學歸納,扎扎實實進行總結,使“三書”教學在學生的識字活動中真正發(fā)揮實效。
二、 利用“三書”充分進行漢字的聯(lián)想性教學
說起聯(lián)想性的教育,大多數(shù)人會首先想到英語教學活動。因為大量的英語單詞需要很長時間的記憶,并且英語單詞很容易遺忘,在這種情況下聯(lián)想性教育對于英語學習十分重要。與此道理相同的就是利用“三書”進行漢字的聯(lián)想性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他們的漢字知識面較窄,很多漢字的意思不能夠完全的理解,很容易對漢字理解出現(xiàn)歧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三書”來進行漢字的聯(lián)想性教學呢?
首先,充分利用“三書”中“形聲”的構字方法,比如由“木”為底,利用雨后晴天的典故引導學生學習“沐光”這個詞語,利用十幾棵樹木在一起的事實引導學生學習“林”字,再利用一片樹木在一起引導學生學習“森林”這個詞語等。這樣的教學活動其實就是一種在“三書”教育下的聯(lián)想性識字教學。從而達到學生由學習一個生字而掌握一連串的字詞的目的,不僅如此,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也促進了學生對于漢字的永久性記憶,避開傳統(tǒng)“六書”下識字教學學生普遍存在短暫性記憶的弊端,使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再以上文“木”字為例,可以得出聯(lián)想記憶帶來的好處,聯(lián)想記憶就像是一串糖葫蘆,只要認準其中一個“糖葫蘆”,那么就可以牽引出來一串,這就是聯(lián)想的效果與魅力所在。通過它,舉一反三,最后可以在腦海里形成豐富的記憶鏈條,使記憶的藝術也得以充分體現(xiàn)。記憶是聯(lián)想的關鍵,“三書”中的語言構字方法本身就具有聯(lián)系教育的意義。聯(lián)想又是記憶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對于聯(lián)想方法的細致鉆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三書”識字教學的教學效果。
其次,利用“三書”充分進行漢字的聯(lián)想性教學需要教師對于這種方式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比如同義記憶,它就是通過同義詞一起進行單詞記憶,可確切地理解詞義,這時不必注意它們的意義的區(qū)別。根據(jù)萬物的種類進行合理的劃分,以自然界為例,有生態(tài)環(huán)境、動物環(huán)境、植物環(huán)境等。而反義記憶就是通過反義詞一起進行單詞記憶,擴大了詞義。比較記憶是把詞形相近的詞放在一起對比記憶。像小學生平時作業(yè)中的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形近詞語,都是進行聯(lián)想記憶的對象。識字教學的意義在于使學生掌握漢字,漢字記憶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對一個學生適合的方法不一定對另一個學生適合。所以,每一個學生要選擇或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由此而言,教師在進行利用“三書”充分進行漢字的聯(lián)想性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聯(lián)想記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能動性,更好地推動“三書”識字教學的開展。
三、 利用“三書”充分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開闊視野的識字教學
(一)課堂方面
課堂與學生的互動需要教師的努力,利用“三書”充分對小學低學生進行開闊視野的識字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也在課堂。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對于學生的視野開闊。以“三書”中“假借”為例,看似不是本義的假借字使學生的視野得以充分的開拓,而表示事物類別的類符加表意不明確的文字字首組成的新的轉注字也是對于學生能力的挑戰(zhàn),這其中無不包含著利用“三書”充分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開闊視野的識字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古文的鑒賞課堂上,要充分進行這類漢字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其中的來龍去脈,從而達到開闊視野的目的。這些成果的出現(xiàn)需要教師在平常的備課教學工作中提前把這類字詞進行總結歸納,教師自己首先應該進行掌握,如果教師都不能了解,那么學生更不會認真對待的。
(二)課外方面
課外與學生的互動需要家長的努力,也需要教師與家長的互相配合。利用“三書”充分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開拓視野的識字教學絕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任務,這也是家長的應盡職責。首先,多表揚,少批評。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獎勵出好孩子》中提到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優(yōu)點。家長應該指導孩子利用“三書”理論進行讀書活動,并在學生進步的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當孩子在“三書”理論的基礎上解答出難題后,應該給予他們實際的獎勵;當孩子不懂時,與孩子共同探討。家長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種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開闊眼界,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的活動小組或外出郊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體會漢語言的實際魅力。在這樣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學生的潛力很容易得到挖掘,那么對其能力的拓展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結語
本文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探索,并解釋了從“六書”理論到“三書”理論的發(fā)展,進而探討在“三書”理論下對于識字教育的幫助,從而說明要想真正地使“三書”理論真正發(fā)揮作用,需要教師、家庭、學生的多方努力,并且需要多方的了解與溝通,使“三書”理論在識字教學中真正發(fā)揮自己的實際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識字的效率,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章婷婷.“六書”理論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2]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3]李東云.“偏旁歸類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4]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高同英.現(xiàn)代漢語“V也VP了”結構的多角度考察[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6]王曉宏.二語句法習得與英語教育的關聯(lián)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9(16):115-116.
作者簡介:
夏霜,吉林省德惠市,德惠市夏家店街道中心小學。